- GB 50349-2015 氣田集輸設計規范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 5字
- 2021-04-23 17:48:52
4 集氣工藝
4.1 一般規定
4.1.1 氣田集輸總工藝流程應根據天然氣氣質、氣井產量、壓力、溫度和氣田構造形態、驅動類型、井網布置、開采年限、逐年產量、產品方案及自然條件等因素,以提髙氣田開發的整體經濟效益為目標,綜合分析確定。
4.1.2 氣田站場布局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在氣田開發井網布置的基礎上,結合地形及氣田生產可依托條件統一規劃布置各類站場,站場位置應符合集輸工程總流程和產品流向的要求,并應方便生產管理;
2 當氣區內天然氣含硫量差別較大,需要采取不同凈化工藝時,可建分散的凈化站,宜與井場或集氣站合建。
4.1.3 集輸系統的建設規模應根據氣田開發方案和設計委托書或設計合同規定的年最大集氣量確定。每口氣井年生產天數應按330d計算。采氣管道的設計能力應根據氣井的最大日產量確定。集氣管道的設計能力應按其所轄采氣管道日采氣量的總和乘以1.2的系數確定。
4.1.4 集氣管網的壓力應根據氣田壓力、壓力遞減速度、天然氣處理工藝和商品氣外輸首站壓力的要求綜合平衡確定。
4.1.5 集氣管網布置形式應根據集氣工藝、氣田構造形態、井位部署、廠站位置、產品流向及地形條件確定,可采用枝狀管網、輻射-枝狀組合管網或輻射-環形組合的管網形式。同一氣區或同一氣田內,宜設一套管網。當天然氣氣質和壓力差別較大,設一套管網不經濟時,可分設管網。
4.1.6 當氣井井口壓力降低,天然氣不能進入原有集氣管網時,氣田低壓氣的集輸可采取下列方式:
1 改造原有系統,降低集輸過程壓力損失;
2 新建低壓氣集輸系統;
3 將低壓氣增壓后進入氣田集氣管網外輸。
4.1.7 在增壓開采階段,對于井口壓力、衰減幅度、衰減時間基本相同時,宜采用集中增壓方式。對于井口壓力、衰減幅度、衰減時間相差較大時,宜采用分散增壓方式。
推薦閱讀
- GB 51180-2016 煤礦采空區建(構)筑物地基處理技術規范
- 城市地下空間規劃標準
- GB 51289-2018 煤炭工業露天礦邊坡工程設計標準
- GB50169-2006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英文版)
- DL/T 5502-2015 串補站初步設計文件內容深度規定
- GB 50469-2016 橡膠工廠環境保護設計規范
- GB/T 51332-2018 含硝基苯類化合物廢水處理設施工程技術標準
- GB 51136-2015 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工廠設計規范
- GB 51237-2017 火工品試驗室工程技術規范
- GB 51184-2016 礦山提升井塔設計規范
- 電子CAD技術項目化教程
- 巖土工程勘察圖式圖例規程
- GB 51303-2018 船廠工業地坪設計標準
- DL/T 5493-2014 電力工程基樁檢測技術規程
- GB 50403-2017 煉鋼機械設備工程安裝驗收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