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7 集輸管道

7.1 一般規定

7.1.1 集輸管道選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宜取直,不得破壞沿線建、構筑物,少占耕地,并應滿足工程安全、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要求;

2 宜與其他氣田生產管道、道路、供配電線路、通信線路組成走廊帶;

3 埋設深度接近的管道宜同溝敷設;

4 管道之間、埋地管道與埋地電纜及架空供電線路平行敷設時,間距除應滿足施工與維修要求外,還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制管道外腐蝕控制規范》GB/T 21447的有關規定;

5 宜避開低洼積水地帶、局部鹽堿帶及其他腐蝕性強的地帶和工程地質不良地段。

7.1.2 集輸管道的設計壓力應根據最大操作壓力分析確定。

7.1.3 集輸管道直管段的鋼管壁厚應按下式計算,鋼管壁厚應按計算壁厚向上圓整至標準壁厚選取。

img

式中:δ——鋼管計算壁厚(mm);

P——設計壓力(MPa);

D——管道外徑(mm);

σs——鋼管最低屈服強度(MPa);

F——設計系數,取值應符合本規范第7.2.5條和第7.3.9條的規定;

φ——鋼管焊縫系數。當選用無縫鋼管時,φ取值1.0。當選用鋼管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石油天然氣工業 管線輸送系統用鋼管》GB/T 9711的規定時,φ取值1.0;

t——溫度折減系數。對于碳鋼及低合金管道材料,當設計溫度小于120℃時,t取值1.0;對于耐蝕合金管道材料,應根據材料強度隨溫度升高的折減情況確定;

C——管道腐蝕裕量,取值符合本規范第7.2.5條的規定。

7.1.4 集輸管道沿線任意點的流體溫度應按下式計算:

img

式中:tx——管道沿線任意點的流體溫度(℃);

t0——管外環境溫度(℃),埋地管道取管中心深度地溫;

t1——管道計算段起點的流體溫度(℃);

a——系數,按本規范式(7.2.2-1)、式(7.3.6)計算;

e——自然對數底數,取值為2.718;

x——管道計算段起點至沿線任意點的長度,用于天然氣凝液及液化石油氣輸送管道計算時單位為“m”,用于集氣管道計算時單位為“km”。

7.1.5 管道強度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埋地管道強度設計應根據管段所處地區等級,以及所承受的可變荷載和永久荷載而定;當管道通過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05g至小于或等于0.40g的地區時,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油氣輸送管道線路工程抗震技術規范》GB 50470的規定進行抗震設計;

2 埋地直管段的軸向應力與環向應力組合的當量應力應小于管道的最小屈服強度的90%。管道組件的設計強度不應小于相連直管段的設計強度。

7.1.6 管道穩定性校核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管道外徑與壁厚之比不應大于100;

2 當管道埋設較深或外荷載較大時,應按無內壓狀態校核其穩定性。水平直徑方向的變形量不得大于管子外徑的3%,變形量應按現行國家標準《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GB 50251的規定計算。

7.1.7 氣田集輸管道、天然氣凝液管道宜設清管設施,含硫酸性天然氣的接收裝置應設置注水口。

7.1.8 含硫酸性天然氣集輸管道的走向應根據地區人口密度、自然條件及工程安全、環境評價綜合分析確定。硫化氫含量小于5%(體積分數)的天然氣集輸管道不宜通過四級地區,若確需通過時,管道的強度設計系數F取值應為0.3。硫化氫含量大于或等于5%(體積分數)的天然氣集輸管道不應通過四級地區,并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高含硫化氫氣田地面集輸系統設計規范》SY/T 0612及《高含硫化氫氣田集輸管道安全規程》SY 6780的有關規定。

7.1.9 集輸管道穿、跨越鐵路、公路、河流等工程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油氣輸送管道穿越工程設計規范》GB 50423、《油氣輸送管道跨越工程設計規范》GB 50459的有關規定。

7.1.10 集輸管道設計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 50183的有關規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 长乐市| 永嘉县| 永仁县| 沁阳市| 夏邑县| 潞城市| 安顺市| 巴林右旗| 舞阳县| 唐山市| 南昌县| 夏邑县| 隆子县| 乳源| 湖州市| 鸡东县| 沂南县| 泾源县| 普兰店市| 兴义市| 凤庆县| 奈曼旗| 会泽县| 西青区| 湖北省| 徐闻县| 兖州市| 固安县| 高密市| 霍州市| 高台县| 乌鲁木齐县| 秦安县| 乌拉特后旗| 林口县| 宁陕县| 镇平县| 平山县| 繁昌县| 博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