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5 隧道敷設

4.5.1 電纜隧道與相鄰建(構)筑物及管線最小間距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規范,且不宜小于表4.5.1的規定,當不能滿足要求時,應在設計和施工中采取必要措施。

表4.5.1 電纜隧道與相鄰建(構)筑物及管線最小間距(m)

img

4.5.2 電纜隧道的截面應按容納的全部電纜及附屬設施確定,電纜的布置應無礙安全運行,滿足電纜敷設施工作業及日常維護巡視等活動所需空間,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電纜隧道內通道凈高不宜小于1900mm,可供人員活動的短距離空間或與其他管溝交叉的局部段凈高,不應小于1400mm;

2 電纜隧道內的安裝電纜支架離地板距離應滿足本標準第4.1.3條的規定;

3 電纜隧道內通道凈寬應滿足本標準第4.1.4條的規定。

4.5.3 電纜隧道設計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規范。

4.5.4 電纜隧道應進行防水設計,并符合國家現行有關規范。

4.5.5 在隧道內66kV及以上的單芯電纜,應按電纜的熱伸縮量作蛇形敷設設計。蛇形弧的橫向滑移量、熱伸縮量和軸向力計算方法參見附錄C。

4.5.6 蛇形敷設的電纜固定于支架時,應墊以橡膠墊,并符合下列規定:

1 采用垂直蛇形應在每隔5~6個蛇形弧的頂部和靠近接頭部位用金屬夾具把電纜固定于支架上,其余部位應用具有足夠強度的繩索或夾具固定于支架上;

2 采用水平蛇形敷設的電纜,應在每個蛇形半節距部位用夾具把電纜固定于防火槽盒內或支架上;

3 繩索綁扎強度應按受綁扎的單芯電纜通過最大短路電流時所產生的電動力驗算;

4 在坡度大于10%的斜坡隧道內,把電纜直接放在支架上(如采用垂直蛇形敷設)時,應在每個弧頂部位和靠近接頭部位用夾具把電纜固定于支架上,以防電纜熱伸縮時位移。

4.5.7 隧道內電纜排列應按照電壓等級“從高到低”、“強電至弱電的控制和信號電纜、通信電纜”的順序“自下而上”排列。不同電壓等級的電纜不宜敷設于同一層支架上。

4.5.8 在電纜中間接頭兩側應用固定夾具進行剛性固定,固定夾具數量應通過計算確定。

4.5.9 電纜隧道的轉彎半徑應滿足本標準第4.1.1條的規定。

4.5.10 電纜隧道縱向坡度如超過10°,人員通道部位應設防滑地坪或臺階。

4.5.11 電纜隧道及工井應設置安全孔,安全孔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沿隧道縱長不應少于2個;在城鎮公共區域開挖式隧道的安全孔間距宜取200m左右,非開挖式隧道的安全孔間距宜根據施工條件、電纜敷設及通風、消防等綜合考慮確定;隧道首末端無安全門時,宜在不大于5m處設置安全孔;

2 位于公共區域的安全孔應使用防盜、防入侵裝置;

3 安全孔至少應有一處適合安裝機具和設備的搬運,供人員出入的安全孔直徑不得小于700mm;

4 安全孔內應設爬梯,通向安全門應設置步道或樓梯等設施;

5 露出地面的安全孔,宜避開公共交通設施。

4.5.12 作業人員進出口凈空尺寸一般應滿足作業人員進出和敷設電纜作業所需空間。作業人員進出口宜結合隧道工井設置,露出地面部分的建筑設計應與當地市容景觀協調。

4.5.13 電纜隧道工井應有人員活動的空間,且宜符合下列規定:

1 工井未超過5m高時,可設置爬梯;

2 工井超過5m高時,宜設置樓梯,且每隔4m宜設置中間平臺;

3 工井超過20m高且電纜數量多或重要性要求較高時,可設置簡易式電梯。

4.5.14 電纜隧道與發電廠、變電站、直埋電纜、電纜保護管、電纜溝及綜合管廊的接口應滿足下列要求:

1 接口的設計應根據電纜接入、引出隧道的數量及位置確定,并應適當預留空間。電纜隧道與電纜保護管接口處應按保護管尺寸預留矩形孔或穿墻套管;

2 接口處預留孔的尺寸及埋深宜結合電纜在隧道外敷設的土建型式確定,并應滿足電纜敷設作業所需空間;

3 接口處預留孔應滿足電纜接入、引出隧道時防水封堵的要求。

4 電纜隧道與綜合管廊接口應滿足防盜、防火及防水要求;

5 接口處的結構應有防止不均勻沉降的措施。

4.5.15 電纜隧道內附屬設施應根據各地環境條件及運行需求來確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在電纜隧道內的低壓電源可采用三相四線式AC380V/220V,且應符合如下規定:

1)每個電源進線容量應滿足該供電范圍內全部設備同時投入時用電的需要;

2)電源進線箱可兼作低壓用電配電箱,在箱內除需安裝計量電表、照明電源總開關和動力用電總開關外,還應設置單相三眼插座和三相四線的四眼插座;

3)電源進線箱應安裝在人員進出口處;

4)配電系統的接地方式、配電線路的保護,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有關規定。

2 電纜隧道內的照明系統宜符合如下規定:

1)照明燈具應為防潮防爆型,在隧道內人行通道上的平均照度不應小于10lx,最小照度不應小于2lx;

2)照明燈具的電源應由兩路電源交叉供電;照明燈具在隧道內應采用分段控制;照明燈開關應采用雙控開關;照明燈開關應設置在每個隧道人員進出口位置;

3)照明燈線宜采用管子或防火槽盒穿線方式;照明配電線路應按負荷計算電流和燈端允許電壓值選擇導體截面積,導線截面不應小于1.5mm2硬銅導線。

3 在電纜隧道的規劃和設計時,應同時設計通風系統和排水系統。

4 電纜隧道內的通風系統可采用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形式,機械通風形式宜符合下列規定:

1)進風溫度宜按照夏季通風室外計算干球溫度選取,排風溫度不應超過40℃,進排風溫差不應超過10℃;

2)隧道內最小斷面處風速不宜大于5m/s;

3)進排風口應設置在室外空氣較清潔地區,且下緣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0.5m;

4)通風系統宜由溫度控制啟停,當隧道內環境溫度達到40℃時通風系統開始運行,當環境溫度低于35℃時通風系統停止運行;

5)通風系統發出的噪聲應符合國家環境保護要求;

6)在進排風孔處應加設能防止小動物進入隧道內的金屬網格。

5 隧道排水宜采用機械排水方式,并應本著“一防、二截、三排”的原則進行排水設計、施工。隧道排水系統應符合下列規定:

1)隧道內應設置集水坑,為使積水能流向集水坑,在隧道底板設置的泄水溝縱向坡度不宜小于0.5%;隧道內縱向應設置排水溝,排水溝溝底坡度宜與隧道坡度相同。隧道內應設置排向排水溝的橫坡,橫坡坡度不宜小于0.5%;

2)排水溝斷面由水量大小確定。排水溝設置位置應便于人員清掃及檢查,當排水溝深度大于400mm時,其上方應鋪設可拆卸的蓋板或篦子;

3)排水泵宜選用帶自動攪拌功能的潛水排污泵;排水泵可不設備用,但應在集水坑內設有高水位報警裝置,且具有將高水位報警信號上傳的功能;

4)集水坑的容積不應小于最大一臺排水泵10min~15min的出水量,且應保證每小時啟動水泵不超過8次。

6 電纜隧道內的通信系統應符合下列規定:

1)電纜隧道內的通信系統宜為固定式通信系統,電話應與值班室接通、信號應與通信網絡接通;

2)隧道人員進出口或每一防火分隔區內應設置一個通信點。

7 電纜隧道內的接地系統應符合下列規定:

1)隧道內的接地系統應形成環形接地網,接地網通過接地裝置接地,接地網綜合接地電阻不宜大于1Ω,接地裝置接地電阻不宜大于5Ω;

2)隧道內的金屬構件和固定式電器用具均應與接地網連通。接地網使用截面應進行熱穩定校驗,且不宜小于40mm×5mm,接地網宜使用經防腐處理的扁鋼,在現場電焊搭接,不得使用螺栓搭接方法。

8 隧道內宜配置環境監控、安全監視系統,配置要求可按現行行業標準《電力電纜隧道設計規程》DL/T 5484執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安市| 嘉善县| 海淀区| 虹口区| 方正县| 鄱阳县| 昔阳县| 贺兰县| 云浮市| 肇东市| 咸丰县| 墨竹工卡县| 弋阳县| 宁明县| 黑龙江省| 泸水县| 万荣县| 华安县| 石泉县| 会宁县| 泽州县| 射阳县| 德惠市| 福泉市| 屯门区| 阿鲁科尔沁旗| 巴彦淖尔市| 泗洪县| 阳原县| 河池市| 新绛县| 合作市| 呼图壁县| 云阳县| 绥阳县| 石渠县| 原平市| 黑山县| 阜南县| 盘山县| 青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