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 51171-2016 通信線路工程驗收規范
- 劉天明
- 3547字
- 2021-04-23 17:45:33
6.4 拉 線
6.4.1 拉線設置程式及桿位應符合設計要求。
6.4.2 拉線應采用7股鍍鋅鋼絞線;拉線扎固方式應符合設計要求。
6.4.3 水泥電桿桿路拉線地錨宜采用地錨鋼柄及水泥拉線盤;木桿桿路拉線地錨宜采用7股鋼絞線和橫木,地錨鋼絞線程式應比拉線程式大一級或用同程式2根鋼絞線。拉線地錨、水泥拉線盤及地錨橫木的規格應符合表6.4.3-1的規定。澆筑在巖石中的拉線鋼地錨的規格應符合表6.4.3-2的規定。
表6.4.3-1 拉線地錨、水泥拉線盤及地錨橫木規格(mm)

表6.4.3-2 澆筑在巖石中的拉線鋼地錨的規格(mm)

6.4.4 拉線的距高比宜為1,落地拉線因地形限制距高比(L∶H)不應小于0.75且不應大于1.25(圖6.4.4)。

圖6.4.4 拉線的距高比示意圖
6.4.5 拉線絕緣子的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絕緣子兩側的綁扎、夾固規格同吊線終結(圖6.4.5)。

圖6.4.5 拉線隔電子的扎固示意圖
1—拉線;2—鋼線綁扎(或三眼雙槽夾板、U型卡);3—絕緣子;4—拉線
6.4.6 人行道上易被行人碰觸到的拉線應設置拉線標志。在距地面高2.0m以下的拉線部位應采用絕緣材料進行保護。絕緣材料應埋入地下200mm,包裹絕緣材料物表面應為紅白色相間。
6.4.7 拉線入土點的位置距電桿的距離(拉距)應等于距高比乘以拉高。
6.4.8 拉線地錨坑的近似中心位置距拉線入土點的距離應等于地錨坑深乘以距高比。
6.4.9 拉線規格、程式除設計有特殊要求外,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角深不大于13m的角桿,可安裝1根與吊線程式相同的鋼絞線作拉線。
2 角深在13m~25m范圍內的角桿,拉線距高比在0.75~1.0之間且角深大于10m的角桿,距高比小于0.5且角深大于6.5m的角桿,應采用比吊線程式高一級的鋼絞線作拉線或與吊線同一程式的2根鋼絞線作拉線。
3 角深大于25m的角桿應裝設2根頂頭拉線,也可分成2個角深大致相等且轉變方向相同的雙角桿(圖6.4.9)。

圖6.4.9 雙角桿示意圖
4 終端桿的每條吊線應裝1根頂頭拉線,頂頭拉線的程式應采用比吊線程式高一級的鋼絞線。
5 分線桿在分線方向的反側加頂頭拉線,頂頭拉線的程式應采用比分支吊線程式高一級的鋼絞線。
6 跨越桿兩側電桿應裝設一層三方拉線,其中,雙方拉線可采用7/2.2mm鋼絞線,順線拉線應為7/3.0mm的鋼絞線。
7 長桿檔兩側的電桿應裝設頂頭拉線,頂頭拉線的程式應采用比吊線程式高一級的鋼絞線。
8 坡度變更大于20%的吊檔桿可采用7/2.2mm鋼絞線作雙方拉線,地勢限制時雙方拉線可作順線拉線安裝。
9 桿高大于12m的電桿應裝設一層7/2.2mm鋼絞線作雙方或四方拉線,當為三接桿時應在每一個接桿處增加一層雙方或四方拉線。
10 架空通信線路應相隔一定桿數交替設立抗風桿和防凌桿,其隔裝數應符合設計要求。
11 抗風桿裝置應采用一層雙方拉線,拉線程式應為同桿上吊線中最大一種吊線程式;防凌桿應裝設一層四方拉線,其側面拉線程式應同抗風拉線程式,順線拉線應為7/3.0mm鋼絞線。
12 角桿拉線不能完全替代抗風桿,遇裝設拉線的角桿或規定抗風拉及防凌拉的裝設點的地形無法裝設時,可將抗風桿及防凌桿前移1個~3個桿位,并應從該桿重新計數。
13 終端桿前一檔可設立輔助終端桿(泄力桿),安裝1根7/3.0mm鋼絞線的順線拉線。
6.4.10 拉線安裝的方向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角深小于13m的角桿拉線應裝設在角桿內角平分線的反側(圖6.4.10-1)。

圖6.4.10-1 角桿拉線裝設方向示意圖
1、2—吊線;3—角桿;4—拉線
2 角深在13m~25m范圍內的角桿應裝設2根頂頭拉線,每條拉線應分別裝在對應的線條張力的反側方,2條拉線的出土點應相互內移600mm(圖6.4.10-2)。

圖6.4.10-2 角桿拉線內移裝設方向示意圖
1—吊線;2—角桿;3—拉線
3 頂頭拉線應裝設在桿路直線受力方向的反側(圖6.4.10-3)。

圖6.4.10-3 頂頭拉線線裝設方向示意圖
1—拉線;2—終端桿;3—十字桿角桿
4 雙方拉線應裝設方向為桿路直線方向左右的垂直線上,四方拉線應為雙方拉線加2條順線拉線(圖6.4.10-4)。地形限制時可均偏轉45°裝設。

圖6.4.10-4 雙方拉線、四方拉線裝設方向示意圖
1—抗風桿;2—防凌桿;3—雙方拉線;4—四方拉線
5 三方拉線應采用雙方拉線加1條裝在跨越檔或長桿檔反側的順線拉線(T型拉線),也可轉角120°裝設(Y型拉線),三方拉線的順線拉線應裝設在跨越檔或長桿檔反側(圖6.4.10-5)。

圖6.4.10-5 三方拉線裝設方向示意圖
1—跨越桿
6.4.11 架空線路的拉線上把在電桿上的裝置位置及安裝方式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終端拉線、頂頭拉線、角桿拉線、三方拉線和防凌桿的順線拉應安裝在吊線的上方,防風拉線(雙方拉線、三方拉線及四方拉線的側拉)應安裝在吊線的下方。
2 桿上只有一條吊線且裝設一條拉線時,水泥桿拉線應距吊線100mm,木桿拉線應距吊線300mm(圖6.4.11-1)。

圖6.4.11-1 單條拉線上把裝設位置示意圖
1—拉線抱箍;2—吊線抱箍;3—拉線;4—吊線;5—護桿板
3 桿上有兩層吊線且裝設2條拉線時,層間間隔應為400mm,各層拉線安裝的位置應與單層拉線安裝位置相同(圖6.4.11-2)。

圖6.4.11-2 雙條拉線裝設位置示意圖
1—拉線抱箍;2—吊線抱箍;3—拉線;4—吊線;5—護桿板
6.4.12 拉線上把的扎固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另纏法應用鍍鋅鋼線纏扎(圖6.4.12-1),纏扎規格應符合表6.4.12的規定。

圖6.4.12-1 拉線上把另纏法示意圖
1—首節;2—間隙;3—末節;4—留長;5—拉線;6—留頭處理;7—穿釘;8—護桿板;9—首節與電桿的間隔(長度約等于梢徑)
表6.4.12 拉線上把另纏法規格(mm)

2 夾板法應用三眼雙槽夾板和φ3.0mm鍍鋅鋼線按要求夾固和纏扎(圖6.4.12-2、圖6.4.12-3、圖6.4.12-4)。

圖6.4.12-2 7/2.2拉線上把夾板法示意圖
1—與電桿連接;2—φ7三眼雙槽夾板;3—7/2.2拉線

圖6.4.12-3 7/2.6拉線上把夾板法示意圖
1—與電桿連接;2—φ7三眼雙槽夾板;3—7/2.6拉線

圖6.4.12-4 7/3.0拉線上把夾板法示意圖
1—與電桿連接;2—φ9三眼雙槽夾板;3—7/3.0拉線
3 卡固法應用M10鋼絞線卡子(U型卡子)按要求卡固,并應用鍍鋅鋼線綁扎5圈做留頭處理(圖6.4.12-5)。

圖6.4.12-5 拉線上把卡固法示意圖
1—與電桿連接;2—U型卡子;3—φ1.5鋼線留頭
4 另纏法、夾板法、卡固法規格各節允許偏差為±4mm,累計允許偏差為±10mm。
6.4.13 各種程式拉線配套的水泥拉線盤、地錨鋼柄或地錨鋼絞線程式、地錨橫木的規格應符合表6.4.13規定。
表6.4.13 拉線地錨、水泥拉線盤及地錨橫木規格(mm)

6.4.14 地錨埋設及出土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鋼柄地錨出土長度應為300mm~600mm(圖6.4.14)。地錨鋼柄長度規格應根據設計埋深要求選定。

圖6.4.14-1 地錨出土示意圖
1—拉線襯環
2 鍍鋅鋼絞線地錨的單條單下地錨(圖6.4.14-2)和單條雙下地錨(圖6.4.14-3)出土長度應為300mm~600mm,地面以下部分應用4.0mm鍍鋅鋼線纏繞綁扎,地面以上部分應用3.0mm鍍鋅鋼線纏繞綁扎;雙條四下地錨(圖6.4.14-4)和三條六下地錨(圖6.4.14-5)出土長度應為500mm~800mm,地面以下及地面以上部分均用4.0mm鍍鋅鋼線纏繞綁扎,2根以上的橫木應用4.0mm鍍鋅鋼線捆扎固定。

圖6.4.14-2 單條單下地錨示意圖
1—3.0mm鍍鋅鋼線;2—4.0mm鍍鋅鋼線;3—鍍鋅鋼絞線

圖6.4.14-3 單條雙下地錨示意圖
1—3.0mm鍍鋅鋼線;2—4.0mm鍍鋅鋼線;3—鍍鋅鋼絞線

圖6.4.14-4 雙條四下地錨示意圖
1—4.0mm鋼線;2—鍍鋅鋼絞線

圖6.4.14-5 三條六下地錨示意圖
1—4.0mm鋼線;2—鍍鋅鋼絞線;3—橫木
3 拉線地錨的實際出土點與正確出土點之間的左右偏移不應大于50mm。地錨的出土斜槽,應與拉線上把成直線,不得有杠、頂現象。
4 拉線地錨應埋設端正,不得偏斜,地錨的拉線盤或橫木應與拉線垂直。
5 拉線地錨在地面上100mm,地面下500mm應按設計做防腐蝕處理。
6.4.15 拉線中把的扎固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另纏法用鍍鋅鋼線纏扎(圖6.4.15-1),纏扎規格應符合表6.4.15的規定。

圖6.4.15-1 拉線中把另纏法示意圖
1—拉線;2—φ1.5鋼絲纏5圈;3—留長;4—末節;5—間隔;6—首節;7—全長;8—地錨
表6.4.15 拉線中把夾板法、另纏法規格(mm)

2 夾板法應用三眼雙槽夾板和φ3.0mm鍍鋅鋼線夾固和纏扎(圖6.4.15-2),夾固和纏扎應符合表6.4.15的規定。
6.4.16 高樁拉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高樁拉線的方位應與拉線相同;高樁拉線的副拉線、拉樁中心線、正拉線、電桿中心線應成一直線,允許偏差為±50mm,正拉線高度不應小于本規范表4.0.6-2、表4.0.6-3的規定,地錨規格應符合本規范表6.4.13的規定。

圖6.4.15-2 拉線中把夾固法示意圖
1—拉線;2—φ1.5鋼絲纏5圈;3—留長;4—末節;5—間隔;6—首節;7—全長;8—地錨;9—間隔
2 鋼筋混凝土拉樁應向張力的反側傾斜800mm~1000m。木拉樁梢部應向張力的反側傾斜700mm~1000mm。
3 副拉線在拉樁上的位置應與一般拉線上把在電桿上的位置相同,副拉線程式應比正拉線高一級,副拉線的距高比宜為1∶1,副拉線的上把、中把纏扎及夾固方法應與拉線的上把和中把相同。
4 正拉線在電桿上的位置應與拉線上把在電桿上的位置相同,正拉線在高樁上的位置應與電桿上吊線位置相同,正拉線在電桿和拉樁上的纏扎、夾固方法應分別與拉線的上、中把相同(圖6.4.16-1、圖6.4.16-2)。

圖6.4.16-1 木高樁拉線示意圖
1—拉樁;2—正拉線高度;3—錨距;4—地錨;5—正拉線;6—副拉線

圖6.4.16-2 鋼筋混凝土桿高樁拉線示意圖
1—正拉線;2—拉線抱箍;3—副拉線;4—地錨;5—底盤;6—道路
6.4.17 吊板拉線在吊板以上部分距高比應為1∶1,吊板與拉線頂端的距離宜為地面桿高的1/5(圖6.4.17)。

圖6.4.17 吊板拉線示意圖
1、2—吊板以上的拉線高度;3—拉線抱箍;4—抱箍5—三眼雙槽夾板;6—吊板裝置;7—瓦型護桿板
- GB/T 51216-2017 移動通信基站工程節能技術標準
- 電磁式流量傳感器測量方法及理論
- GB 51134-2015 煤礦瓦斯發電工程設計規范
- GB/T51154-2015海底光纜工程設計規范(英文版)
- DL/T5161.8-200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第8部分:盤、柜及二次回路接線施工質量檢驗(英文版)
- 冶金石灰焙燒工程設計標準
- GB 50360-2016 水煤漿工程設計規范
- 工程建設標準體系(農業工程部分)
-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制規程
- DL/T5161.12-200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第12部分:低壓電器施工質量檢驗(英文版)
- DL/T 5501-2015 凍土地區架空輸電線路基礎設計技術規程
- DL/T 5504-2015 特高壓架空輸電線路大跨越設計技術規定
- Kubeflow學習指南:生產級機器學習系統實現
- DL/T5161.11-200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第11部分:電梯電氣裝置施工質量檢驗(英文版)
- GB/T 51116-2016 醫藥工程安全風險評估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