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50943-2015 海岸軟土地基堤壩工程技術規范
-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 1011字
- 2021-04-23 17:20:24
4.2 測 量
4.2.1 測量范圍及測圖比例尺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堤壩測量范圍應劃分為直接影響范圍、間接影響范圍及分析研究范圍。
1)直接影響范圍為堤壩軸線向兩側展開100m~300m,堤壩一端或兩端閉合至自然岸坡或已建工程;當臨海側為侵蝕性灘岸時應擴至深泓或侵蝕線外;
2)間接影響范圍為新建堤壩閉合時對應的圍涂區域;
3)分析研究范圍為因分析研究確定堤壩潮流、泥沙、潮位及波浪需要所選取的范圍。
2 測圖比例尺應根據測量工作階段、影響范圍及實際需要確定,并應符合表4.2.1的規定。
表4.2.1 海岸軟土地基堤壩各工作階段測量要求

4.2.2 控制測量網的基本控制精度應符合國家平面控制測量等級和高程控制測量等級的規定。圖根控制和測站點控制工作應根據控制測量網進行,測量精度應符合測圖比例要求和現行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等相關標準的規定。
4.2.3 陸域及潮間帶地形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可采用航空攝影測量、野外數字化測圖及能達到現行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精度要求的其他方法施測。
2 應測量海塘、丁壩、順壩、涵洞、水閘和高灘等表示地理特征的地物、地貌的位置及高程,并在測圖中標示。
3 當高灘上有較大沖刷溝時,宜測量其位置和高程,并在測圖中標示,對高灘地上生長的蘆葦、樹木、絲草等植被,應測繪其地類界。
4 陸域及潮間帶地形圖的高程標記點宜選在明顯的地物點或地形特征點上,并應均勻分布,高程標記點密度為圖上每100cm2內10點~20點。
4.2.4 水下地形測量應采用數字化測圖,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宜利用有關部門所設置的固定和臨時驗潮站建立水位控制網。當原有驗潮站數量不足時,應根據測量精度要求增設控制點。
2 測量深度主測線間距宜為10m~20m,且宜按垂直等深線方向布設;檢查線的數量不宜少于主測線數量的5%,檢查線應垂直于主測線布設。測點間距宜為5m~10m,地形復雜區域宜采用低值。采用測深儀測深時,測量深度應進行吃水改正、聲速改正和動吃水改正;當水深小于20m時,測量深度允許誤差應為±0.2m;當水深大于或等于20m時,測量深度允許誤差應為所測深度的±1%。
3 當測圖比例尺為1∶500時,定位允許誤差應為±1.0m;當比例尺為1∶5000~1∶1000時,定位允許誤差應為±2.0m;當比例尺為1∶50000~1∶10000時,定位允許誤差應為±5.0m。當測深儀換能器與定位中心不在同一垂線上時,應進行偏心改正。
4 水下地形測量時應分析地基表層浮泥、流泥對測量成果的影響。
4.2.5 測量成果應包括下列內容:
1 測量的技術設計書、工作總結報告、技術總結報告和自查報告;
2 地形圖;
3 需要提交的其他資料。
- GB50170-2006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旋轉電機施工及驗收規范(英文版)
- 海上風力發電場勘測標準
- GB50172-201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蓄電池施工及驗收規范(英文版)
- GB 51185-2016 煤炭工業礦井抗震設計規范
- GB/T50663-2011核電廠工程水文技術規范(英文版)
- SH3011-2011石油化工工藝裝置布置設計規范(英文版)
- GB 51221-2017 城鎮污水處理廠工程施工規范
- GB50148-2010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力變壓器、油浸電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驗收規范(英文版)
- GB50049-2011小型火力發電廠設計規范(英文版)
- GB/T51154-2015海底光纜工程設計規范(英文版)
- GB 51237-2017 火工品試驗室工程技術規范
- 煤炭礦井工程基本術語標準
- GB 51133-2015 醫藥工業環境保護設計規范
- 鄭州軌道交通機電設備運營需求標準
- GB50468-2008焊管工藝設計規范(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