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5.4 GPS高程測量

5.4.1 GPS高程測量僅可應用于平原和丘陵地區的四、五等高程控制測量。

5.4.2 GPS高程測量宜與GPS平面控制測量同步進行,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5.4.2的規定。

表5.4.2 GPS高程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

img

注:1 σ為基線測量中誤差,采用接收機的標稱精度和平均邊長計算(mm);
2 n為附合或最簡閉合環邊數。

5.4.3 GPS高程測量的技術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GPS高程網應與四等及以上高程點聯測,聯測點宜均勻分布于測區周邊和中央,帶狀測區宜分布在兩端及中部;

2 GPS高程聯測邊應使用雙時段觀測,其邊長不宜超過5km;

3 聯測的已知高程點不宜少于3個,對地形高差起伏較大的地區應適當增加聯測點數;

4 天線高應精確至1mm;

5 四、五等GPS觀測的技術要求應符合本標準表4.2.7中四等、一級的相關規定。

5.4.4 GPS高程擬合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復測基線高差較差、最簡異步環或附合路線閉合差應符合本標準表5.4.2的規定;

2 按本標準公式(5.4.4)計算的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其絕對值應符合本標準表5.4.2相應等級的規定;

img

式中:MW——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mm);

Wh——附合或環形閉合差(mm);

L——計算各W時,相應的路線長度(km);

N——附合和閉合環的總個數。

3 應對聯測的已知點進行可靠性檢驗,剔除不合格的已知點;

4 對地形平坦的小測區可采用平面擬合模型,對地形起伏較大的大面積測區,宜采用曲面擬合模型,且擬合計算不宜超出模型覆蓋的范圍;

5 應充分利用當地最新的重力大地水準面精化模型,并進行模型優化;

6 平差計算使用的程序應符合本標準第3.0.2條的規定,平差后的最弱點高程中誤差應符合本標準表5.4.2的規定。

5.3.5 應對GPS點的擬合高程成果進行檢驗。檢測點數不應少于全部高程點的10%,且不應少于3個點;高差觀測可采用相應等級的水準測量方法或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方法進行,其高差較差對四等不應大于20imgmm、五等不應大于30imgmm,其中D為檢測點間的邊長,單位為km。

5.4.6 內業計算應取位至1mm,高程成果取位四等應取至1mm、五等應取至1cm。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城市| 全南县| 咸阳市| 孝感市| 和田市| 贵州省| 贵南县| 温泉县| 盐池县| 龙陵县| 宝兴县| 南乐县| 淄博市| 铜鼓县| 平阴县| 友谊县| 平乡县| 门源| 新蔡县| 丘北县| 工布江达县| 当雄县| 比如县| 遂昌县| 东丰县| 通江县| 宁夏| 汉沽区| 曲靖市| 霍林郭勒市| 曲麻莱县| 湘潭市| 乌兰县| SHOW| 上饶市| 永胜县| 和顺县| 尤溪县| 青神县| 哈巴河县| 卓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