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公路工程施工技術
- 王旻 張振和主編
- 851字
- 2021-04-14 11:55:31
1.2.1 土方路基施工
1.施工前提條件
(1)現場安全質量保證體系已建立,明確了工區施工負責人,包括質量、安全負責人。
(2)詳細復查設計文件所確定的路塹地段的工程地質資料及路塹邊坡,根據其工程地質情況、工程量的大小和工期復查施工組織設計,核實(或編制)開挖工程斷面圖和調整土方調運圖表。
(3)路基測量放樣已完成,且設置樁標明輪廓,并經監理復核批準。
(4)施工現場的征地、拆遷、清理表層等工作已完成。
(5)設計圖紙及文件已審核,提出的問題已得到相關部門的回復,并對技術員及班組進行了詳細的技術交底。
(6)對沿線擬利用土質已進行檢測、試驗。
(7)截水溝、排水溝等臨時的排水設施已做好,并應貫通至橋涵或溝渠順利排出。
(8)分項工程開工報告已得到批復,施工現場的勞動力、施工機械能夠滿足施工進度及質量的要求。
2.施工工藝流程
挖方路基施工工藝流程圖如圖1-7所示。

圖1-7 挖方路基施工工藝流程圖
3.施工細節操作
(1)挖方路基。
挖方路基示意圖如圖1-8所示。

圖1-8 挖方路基示意圖
(2)根據測量中線和邊樁開挖,挖方段不得超挖,應留有余量,壓路機應采用不小于12t的壓路機。壓路機碾壓圖如圖1-9所示。

圖1-9 壓路機碾壓圖
(3)雨水支管及檢查井四周不能使用大型壓實機械壓實。雨水支管及檢查井四周填料圖如圖1-10所示。

圖1-10 雨水支管及檢查井四周填料圖
4.土質路塹開挖注意事項
根據以往經驗,路塹中發生的問題,多數是水造成的,因此,在開挖路塹的施工過程中,無論采用哪種開挖方法,均應保證在開挖過程中及竣工后的順利排水。為了及時將水排除,開挖底面要經常保持一定的縱向排水坡度,這樣做不但對排水有利,而且對運輸也有利。
路塹開挖時,要經常檢查路塹邊坡與設計邊坡是否一致。每挖到一定深度或接近變坡點位置時,應恢復中線并抄平,及時掌握開挖底面的標高。尤其是當開挖深度接近路基面時,更應勤加檢查,以免造成超挖、欠挖現象。
棄土堆的位置應按有關規定作好規劃,嚴格按規劃施工。要避免因棄土堆距離太近,增大坡頂壓力,造成邊坡坍塌現象。棄土堆內側坡腳至塹頂邊緣之間,一般應留有2~5m距離(稱為隔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