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公路工程施工技術
- 王旻 張振和主編
- 1039字
- 2021-04-14 11:55:40
2.2 路面基層、底基層施工技術
2.2.1 級配碎石基層、底基層施工
1.級配碎、礫石基層
級配碎、礫石基層由各種粗集料按最佳級配原理修筑而成的。級配碎石、礫石是用大小不同的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逐級填充空隙,并借黏土黏結的,經過壓實后,能形成充實結構。級配碎石、礫石基層強度是由摩阻力和黏結力構成,具有一定的水穩性和力學強度。
2.材料要求
粗、細碎石集料和石屑各占一定比例的混合料,當其顆粒組成符合密級配要求時,稱級配碎石。級配碎石做基層時,材料應該滿足下列要求:
(1)石料應具有足夠的強度。
(2)碎、礫石的壓碎值,高等級公路不大于30%,一般公路不大于35%。
(3)碎、礫石中的扁平、長條顆粒總含量應不超過20%。
(4)用于基層時,碎、礫石的最大粒徑不應超過40mm,用作底基層時,碎、礫石的最大粒徑不應超過50mm。
石料如圖2-1所示。

圖2-1 石料
3.施工工藝流程
施工放樣 →準備底基層 →材料準備與運輸 →拌和及整型 →碾壓 →接縫處理。
4.級配碎、礫石基層施工
級配碎、礫石施工應做到:集料級配滿足要求,配料要準確,細料的塑性指數要符合規定,掌握好松鋪厚度,路拱橫坡符合規定,拌和均勻,避免粗細顆粒離析。
(1)施工放樣。恢復中線,并在兩側路肩邊緣外0.3~0.5m設指示樁,逐個斷面進行高程測量,并在指示樁上標記結構層的設計高度。
(2)準備底基層。土基或墊層等底基層的表面應平整、堅實,具有一定的路拱,沒有松散材料和軟弱地方。底基層的平整度和壓實度應滿足規范要求。
(3)計算材料用量。根據各路段基層或底基層的寬度、厚度及預定的干密度,計算所需要的各種集料的數量,并推算每車材料的堆放間距。
(4)運輸集料。同一料場的路段,運輸應由遠而近按計算的間距堆放,堆放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僅提前數天。料堆間每隔一定距離應留缺口用以排水。自卸翻斗車運輸集料如圖2-2所示。

圖2-2 自卸翻斗車運輸集料
卸料和攤鋪如圖2-3所示。
(5)拌和及整型。拌和時,穩定土拌和機應拌和2遍以上,且深度應到級配碎石底層,最后一遍拌和前,可先用拌和機貼底面翻拌一遍。結束時,混合料的含水量應均勻,并較最佳含水率大1%左右,且不應出現離析現象。平地機整平如圖2-4所示。

圖2-3 卸料和攤鋪

圖2-4 平地機整平
(6)碾壓。碾壓應由兩側路肩向路中心,由曲線內側向外側進行碾壓,后輪應重疊1/2輪寬,且須超過兩段的接縫處。一般需碾壓6~8遍,并使表面沒有明顯軌跡。頭兩遍的速度宜為1.5~1.7km/h,以后為2.0~2.5km/h。
壓路機碾壓如圖2-5所示。

圖2-5 壓路機碾壓
(7)接縫處理。作業段的銜接處,應搭接拌和。第一段拌和后,應留5~8m不進行碾壓。第二段施工時,將留下的部分一起加水拌和,整平后一起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