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對郁金香的瘋狂投機(2)
- 大癲狂: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
- (英)查爾斯·麥基
- 3196字
- 2014-06-12 11:05:48
還有一位旅行家的故事更讓人忍俊不禁。這位英國的紳士是位業余的植物學家。一次,他在一位荷蘭富翁家里偶然間看到收藏的郁金香球莖,由于沒見過這種東西,也不知道是什么,因此他想做個實驗。于是,他掏出隨身攜帶的小刀,一層一層地剝這個球莖的皮。當他剝到一半的時候,還將它切成了兩半,認真地觀察這個他從來沒有看到過的球莖的每一個部位。沒想到球莖的主人竟突然向他撲過來,而且兩眼還向外噴著憤怒的火花:“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嗎?”這位旅行家不知所措地說:“在剝這只特別的洋蔥啊!”“你這該死的笨蛋!”荷蘭人怒罵著,“它可是范·德·埃克上將呀!”“謝謝,”旅行家邊說邊拿出筆記本記下這句話,而且還問,“這種上將在你們國家多不多呀?”“你這該死的魔鬼!”這位荷蘭的富翁忍無可忍了,咬牙切齒地揪住了這位驚愕不已的植物學家的衣領,“到了市政官那兒,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話畢,這位荷蘭富翁不由分說地將植物學家揪到了大街上,這也引來了一大群圍觀的人。不過,一路上,植物學家始終是一頭霧水,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直到被帶到市政官那里時,他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用來做實驗的那個球莖竟然價值連城。因此,無論他怎么解釋都沒有用,最終還被關進了牢里,直到他籌集到的抵押品足夠賠償這個富翁的球莖損失后才被釋放。
郁金香狂熱的終結
1636年,郁金香珍品的追逐熱更是空前高漲。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哈勒姆、雷頓、阿爾克馬、霍恩以及其他一些城市建起了一批股票交易所,投機者更是明目張膽。股票經紀人對投機信息觸角很靈敏,他們大量買進郁金香股票,并想方設法地操縱股票價格的漲落。剛開始時,人們十分相信這些投機者,投身到這種賭博游戲中,而且也從中獲利了。郁金香經營者在郁金香股票價格大起大落中做著投機的生意,價低時買進,價高時賣出,從中賺取高額的差價。很多人一夜暴富。
這也讓更多的人無法抗拒誘惑,爭先恐后地涌進郁金香市場。最終,郁金香市場上的賭徒們有如爬滿蜜罐的蒼蠅,密密麻麻。每一位投機者都期望大家對郁金香的瘋狂追逐能夠永遠持續。世界各地的富翁也紛至沓來,毫不猶豫地一擲千金買下天價郁金香。歐洲的富翁涌向荷蘭北部海岸,將貧窮給消滅了。貴族、市民、農民、機械工、水手、男傭、女傭,甚至煙囪清潔工和洗衣的老婦人也都進入了郁金香交易市場。不同階層的人都把他們的財產變成了現金,進入交易市場。房產被人以非常低的價格賣出,或者以很低的價格進行抵押。
外國人在這場對郁金香的瘋狂追逐中也變得神經錯亂,他們把自己的財產從世界各地帶到荷蘭。生活必需品價格節節攀升,房子、土地、馬、馬車以及各種奢侈品也隨著郁金香的價格水漲船高。有一段時間,荷蘭可以說就是財神爺的接待站。郁金香的交易也逐漸發展到了一個十分普遍但又非常復雜的階段,亟須制定一部法律來進行規范。因為政府的職員以及政府任命的公證員也在紛紛進入郁金香交易市場。在有的地方,人們不知道有公證條款,但卻知道有郁金香的公證。在部分沒有交易所的小城鎮,各路人就云集在一些稍微大一點的酒店討價還價。這種昂貴的聚餐有時會吸引兩三百人。酒店的桌子和過道會整整齊齊地擺放著一盆盆正在綻放的郁金香,成為席間讓人心曠神怡的風景。
不過,后來有些細心的人發現,這種對郁金香的狂熱追逐不會永遠持續。于是,富翁們不愿意再花高價買郁金香種到自家的花圃里,而是選擇以100%的價格售出自己占有的郁金香。在最終肯定會有人破產的消息傳出后,郁金香價格不再堅挺,出現了下滑,之后就從此一蹶不振。由于人們對郁金香的價格不再有信心,投機者越來越感到不安和恐懼。張三開始同意以每株4000弗洛林的價格從李四那里買10株薩姆波·奧古斯特。可沒想到的是,合同簽訂6周后,花價就降到了三四百弗洛林一株,李四準備供花,張三卻拒絕李四的履約,即便是降價也不肯接受。荷蘭的每一個城鎮也因此不得不每天傳訊很多類似的違約者。人們開始發現,貧困在向他們襲來。當時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即便是有人愿意以四分之一的買入價賣出自己的郁金香,也沒有人愿意買了。四處彌漫著痛苦的吶喊,每個人都在疑神疑鬼,總以為別人會偷自家的東西。少部分發了財的人還隱瞞自己的同胞,悄悄地將財產轉移到英國或者是投放到其他產業上。很多在郁金香交易頂峰時涌出的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而今又被重新拋了回去。曾經的富翁也在這個時候淪為乞丐,世襲的貴族也因此而傾家蕩產。
第一次的恐慌平息一些后,多個城市的郁金香擁有者就趕緊聚集在一起,謀劃怎樣才能讓公眾重拾信心。所有人都認為,應該把每個地方的經紀人召集到阿姆斯特丹,與政府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剛開始的時候,政府拒絕參加,只是提議讓他們制定一些內部規章。他們也因此開了幾次會,但最終卻沒想出什么辦法去讓那些被愚弄了的人們對郁金香市場前景重拾信心。會上,他們只能進行無謂的抱怨和不斷地相互指責,甚至是撕破臉大吵。在阿姆斯特丹經紀人聯合會的主持下才好不容易達成了一個協議。隨后他們規定,在郁金香追逐的頂峰期,也就是1636年11月以前達成的交易合同全部無效,而在這之后的合同,如果買方提出終止,就必須對賣方進行10%的補償。
但這個決定非但沒讓賣方滿意,而且還讓那些信守合同、買了郁金香的人覺得自己虧大了。以前能賣到6000弗洛林的郁金香,現在只能賣500弗洛林,規定要求的10%的補償只比這個賣家價格高出100弗洛林。因此,到處都有交易者向法院提出違約訴訟,但被告卻說什么也不服從法院對其參與投機的判決。最終,問題被捅到了海牙省議會。大家都認為,這個智囊機構肯定能夠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大家對未來的交易重拾信心,但他們的等待卻久久沒有回應。議員們的爭議不斷,3個多月協商和爭議之后才宣布,在得到更加明確的消息之前,他們還不會做出最后的決定。但他們同時也提議,為了穩妥起見,所有的賣方都應當以現在的價格將郁金香賣給買方,如果買方拒不購買,則應該將郁金香進行公開拍賣,差價則由合同上的最初買方負責。
事實上,這也只是經紀人之前提出來的方案,而且還被證明是沒有用的。荷蘭的法院不能強迫買方付款。在阿姆斯特丹,事端變得更加糟糕,但法官們卻拒絕管這個事情,因為這屬于賭博合同,而賭博合同涉及的債務在法律上無效。由于政府也無權干預這件事,問題也就只能被擱置。那些不幸的郁金香持有者也只能努力克制自己,默默吞食這場郁金香投機熱給自己帶來的苦果,畢竟那些從郁金香投機中漁利的人也要維護自己的利益。但可怕的是,國家的商業因此遭受了重創,可以說是很多年后這次重創才得以恢復。
英國也在某種程度上也上演了荷蘭的郁金香投機熱,1636年,倫敦的交易所也在公開買賣郁金香,投機者最大限度地哄抬著他們從阿姆斯特丹買來的郁金香的價格。在巴黎,投機商也奮不顧身地掀起了一場郁金香炒作熱,雖然他們最終沒能完全如愿以償,但榜樣的力量還是讓這兩個地方的人們瘋狂地愛上了郁金香,有些人對郁金香的欣賞更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不過,所有國家對郁金香的偏愛都難勝荷蘭人,他們不會因為價格高而對郁金香望而卻步,他們繼續在高價購買。當英國的富翁炫耀自己的優質賽馬和高級古畫時,荷蘭的富翁卻更樂意稱贊自己的郁金香。
讓人們無法想象的是,當時的英國,一株郁金香的價格甚至要比一棵橡樹高很多。一株稀有的像黑天鵝的雛鳥一樣黑的特里斯能賣上相當于12英畝未收割的谷物的價錢。《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第三版)》的權威作家曾經這樣說過,在蘇格蘭,一株郁金香在17世紀末的最高價是10基尼,直到1769年,郁金香的價值才漸漸降低。當時英國最珍貴的品種是唐·哥沃杜和瓦倫丁尼亞,前者2基尼一株,后者2.5基尼一株,這好像已經是最低的價格了。1800年的正常價格是每個球莖15基尼。1835年,一種名叫范妮·康伯小姐的品種在倫敦拍賣,價格是75英鎊。更讓人意外的是,一個住在切爾西國王路上的園丁,竟然將他花圃里的郁金香的價格標到每株200基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