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力垃圾分類 重構回收體系:兩網融合與垃圾治理探索
-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主編
- 1110字
- 2021-04-10 00:07:46
推薦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谷樹忠
在國家“五位一體”總體戰略布局的引領下,在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指引下,我國再生資源、節能環保產業取得了巨大成績,再生資源得到有效的回收與利用,生態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深入人心并付諸實踐。
作為服務于我國再生資源企業和從業人員的國家一級社團組織,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在持續、全面推進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大背景下,為推動垃圾科學分類、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重構城鄉垃圾回收體系等方面開展了系列探索,有力地推動了再生資源行業的轉型升級、持續發展。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組織編寫的綠色發展系列圖書,即《再生資源“互聯網+”創新之路》《共享綠色世界》《助力垃圾分類 重構回收體系》,意義重大,值得借鑒。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建設進程持續推進,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重大成果和重要經驗,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法制建設也取得了重要進展。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明確提出要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進一步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對再生資源行業提出了更嚴、更高的環保要求;有關部門陸續出臺“加強塑料污染防治”等實施方案,廣大再生資源企業迎來了重大挑戰和機遇。在當前推行垃圾分類的大形勢下,迫切需要建立可回收物回收、分揀、利用的完善體系和循環利用鏈條,再生資源回收體系作為城市發展的內循環系統,迫切需要用全新的經營理念和運營模式對原有的回收體系進行提升與完善。本書的出版,順應時代發展和行業實踐的需求。
本書作者大多為具有實踐經驗的一線管理人員,書中的內容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操案例,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基礎上,對回收體系進行了深入探討,對回收模式進行了深入剖析。本書緊扣時代主題,匯聚最新行業發展成果,填補了本領域的空白,意義十分重大。
為了我們天更藍、水更清、生態更宜居,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而不懈努力。
作者簡介

谷樹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科學院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兼職博導,全國政協第十三屆委員會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資源環境政策、生態文明制度、綠色發展等方面的研究;兼任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出版了《中國資源報告》《國土經濟學通論》《綠色轉型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科學評價與政府考核體系》《中國水治理研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機制與模式》《秦嶺生態系統綜合管理》等著作,發表論文200余篇;完成國家科研項目百余項,多次獲部級科研成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