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的幾年,我的同行里總有沫沫的身影,成都前后又去了好幾次,西昌,張家界,重慶,廈門,越南芽莊等等。
每次也都是去三天或者五天左右,總也感覺時間不夠。
看到的山水,走過的路,感受過的溫度,還有,遇見的各式各樣的人。
泰國旅時,認識一對母女,女兒和我們年紀相仿,互加了微信,她非常喜歡旅游,每次要么和媽媽一起,要么自己出行,她的工作幾乎不用上班每月都有可觀的收入,著實令人羨慕呀。
后來的越南旅,并沒有特別聊得來的同伴,每天行程結束的非常早,差不多三四點鐘就可以自由安排了,而每次我倆都在滿大街的找榴蓮。
芽莊是個非常小的城市,小到機場我還沒有走兩步就出去了,領隊還提前告知機場很小,切勿走出去,結果我還是沒有想到可以這么小,我倆興奮的走了兩步,結果行李箱沒有拿,再回來找行李箱,發現箱子不見了。
然后一越南小黑哥從一間小屋走出去,眉飛色舞的用蹩腳的中文沖我們招手:“箱子,來來來。”
我們走進去,看到了自己的箱子,我們出行兩人拉了一個24寸的箱子,所以提起來比較重,他在旁邊盡情的揮舞著胳膊又說道:“打開。”結果箱子這時非常適時的卡住了,怎么也打不開。
越南小黑哥看箱子打不開問道:“里面有吃的嗎?”
我木訥的點點頭。
他開心的說道:“有吃的不行。”
沫沫還在看箱子如何打開。
他接著道:“20塊錢人民幣,不用看了,走。”
我愣了一下,對這個20塊錢有點莫名其妙。
在國內很少有人能看上這點錢的,當然我指的是身邊的普通人,結果越南的人竟然開口問人要,真的是有點措不及防。
我打開錢包,里面有15元的人民幣,我說零錢就這么多。他開心的接過去,為我們打開了門,還幫我們把箱子提出去。
后來才知道,他們是隨即挑選一些中國人的行李箱,以這種名義其實就是要點小錢,但行為讓人不怎么舒服。
因為當時我倆不小心走出去的時候,再回來時,門口坐著一個中年的越南黑人,他看了我倆的護照,然后做出要錢的手勢,我看懂了裝作沒看懂,他也不會說中文。
沫沫一把從他手里拿過護照,我倆就又進去了。
就這么一來二去,最后領隊在焦急的找我們兩個人,看她著急上火,差點爆粗口的架勢,我們也沒有多說什么,趕緊上了大巴車。
越南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窮。大家好像沒見過錢似的,看見中國人就像是看見金庫一般的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