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土石壩筑壩技術與設計方法
- 張宗亮主編
- 1075字
- 2021-04-30 20:20:40
序一
截至目前,位于我國西部的雅礱江、大渡河、瀾滄江、怒江、金沙江、黃河等水電基地以及藏東南“四江”的開發利用程度還很低,這些流域是未來中國水電開發的重點地區。這些地區多高山峽谷,交通及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建設水利水電工程的技術難度將會越來越大。在大江大河上建造水利水電工程,大壩是最核心的主體建筑物,其建設與運行安全是整個工程的首要問題。目前我國高100m以上的已建、在建大壩約200座,其中土石壩約占60%,混凝土壩約占40%。在這些壩型中,土石壩由于對地基基礎條件具有適應性良好、能就地取材及充分利用建筑物開挖渣料、造價較低、水泥用量較少等特點,優勢極其明顯,使其成為壩工建設中最有發展前景的壩型之一,因此,近20座水電站將其作為代表性壩型。
近幾十年來,我國的土石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世紀陸續建成了當時亞洲第一高的毛家村土壩(壩高82m)以及碧口(壩高102m)、魯布革(壩高104m)、小浪底(壩高160m)等一批標志性土石壩工程。進入21世紀,我國土石壩筑壩技術有了質的飛躍,在數量、壩高和建設規模等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陸續建成了天生橋一級(壩高178m)、洪家渡(壩高179.5m)、紫坪鋪(壩高156m)、水布埡(壩高233m)等200m級高土石壩。2013年建成的糯扎渡心墻堆石壩(壩高261.5m)為同類壩型中壩高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目前還有多座土石壩樞紐工程在建、擬建,如古水水電站(面板堆石壩,壩高240m)、雙江口水電站(心墻堆石壩,壩高312m)、兩河口水電站(心墻堆石壩,壩高295m)、如美水電站(心墻堆石壩,壩高315m)等。
在天生橋一級、水布埡、糯扎渡等世界一流土石壩工程建設中,積累了大量工程經驗,我國土石壩筑壩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在糯扎渡高心墻堆石壩工程建設中,在超高心墻堆石壩設計準則、計算分析理論、施工工藝及安全控制技術等方面取得了多項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性成果,使得我國堆石壩筑壩技術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高土石壩筑壩技術與設計方法》一書是以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全國工程設計大師張宗亮為技術總負責的土石壩工程設計研究團隊,通過總結糯扎渡、天生橋一級等高土石壩工程設計、建設中的研究與實踐成果編著而成,其中系統集成了多項土石壩筑壩關鍵技術以及行業領先的創新研究成果,包括高土石壩工程建設中的計算理論與方法、高面板堆石壩及心墻壩設計指南、工程建設及施工技術、工程安全評價及預警系統、運行維護與健康診斷、碳足跡與能耗分析、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等。該書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實用價值,可為我國今后300m級高土石壩的建設提供重要借鑒,也可作為高土石壩工程技術人員的案頭用書。
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