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中南部隧洞工程地質研究
- 李明福 顧耀民 田建林 滕杰 王祖國 呂振編著
- 18字
- 2021-04-25 20:14:47
第一篇 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勘察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工程簡介
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以下簡稱該工程)是將寧夏南部六盤山東麓雨量較多、水量相對豐沛、水質優良的涇河水向北輸送到固原中北部干旱缺水地區的區域性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該工程多年平均年引水量3980萬m3,主要解決寧夏中南部111萬人的城鄉飲水安全問題。對促進固原市城市化,優化區域產業結構,推動地區工業發展,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都具有重要意義。
該工程地處北緯35°23′37″~35°57′34″,東經106°13′49″~106°21′54″,涵蓋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南部地區,供水范圍包括原州區、彭陽縣、西吉縣以及位于海原縣黃河水難以達到的南部地區,涉及1個市、3個縣城、44個鄉鎮、603個行政村、3559個自然村。2009年供水總人口為110.80萬人,其中,農村89.40萬人,城鎮21.40萬人。該工程區地理位置見圖1-1-1。

圖1-1-1 該工程區地理位置示意圖
該工程以涇河上游為水源地,從涇河干支流多條河流分散取水;輸水總干線起自涇河干流龍潭水庫,沿途逐漸納入從策底河、涇河其他支流、暖水河、頡河等河流截引的水量,向北穿越涇河與清水河分水嶺,引水至固原市南郊,向干旱缺水的寧夏中南部地區的固原市原州區和彭陽、西吉以及中衛市海原縣部分城鎮居民生活和農村人畜供水,解決城鄉飲水安全問題。
該工程輸水線路全長74.39km。其中,輸水隧洞11座,單洞長595~10775m,總長35.75km,是控制工程投資、進度和安全的關鍵工程。隧洞設計斷面尺寸凈高2.45m,寬度為2.3m。
輸水線路沿線地面高程一般為1900~2200m,相對高差150m左右,地形起伏較大。地面植被發育,主要為松樹林及低矮灌木,山坡緩坡地帶多為開墾的梯田。
該工程隧洞距離長,工程地質條件復雜,是區內首例。隧洞工程在原始地應力較高、以薄層或厚層泥巖為主、構造破碎帶、風化嚴重、地下水活動明顯的巖體中,隧洞開挖后圍巖及洞室支護受到的壓力很大,而且可能在對不良地質體失察或處理不當的情況下產生嚴重的塌方、變形或破壞;隧洞在富含地下水的巖層中通過時,往往遇到突涌水及高外水壓力問題,給隧洞建設工期、投資等帶來很大的影響。為此,查明隧洞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及影響隧洞圍巖穩定性的工程地質因素是隧洞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