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源涵養型城市生態下墊面構建技術研究
- 李其軍 王理許 陳建剛 張書函等
- 1210字
- 2021-04-09 22:14:34
3.1 城市屋面水源涵養形式
城市屋面水源涵養主要通過在建筑物屋頂進行雨水滯蓄排放實現,主要是針對平屋頂而言。根據其形式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直接利用屋頂結構滯蓄雨水再進行排放或回用;二是進行屋頂綠化,能夠起到一定的滯蓄效果;三是將二者相結合,通過合理的綠化屋頂結構設計和草種的選擇,實現雨養綠化屋頂,既能夠達到滯蓄雨水的效果,又不需要增加澆灌的用水量。
3.1.1 屋頂滯蓄及雨水收集回用
屋頂滯蓄是指適當增加平屋頂的防滲等級,并在雨落管上安裝限制流量的設備,當雨水較大超過限制流量時,可在屋頂滯蓄一段時間,然后再逐漸排走(張曉鵬等,2006),或進行收集回用,這是利用屋頂滯蓄并利用雨水的一種基本方式。屋面雨水由于受污染程度較路面少,水質較好,簡單處理后即可再次使用,也可直接進入滲透管溝或通過土壤經初步滲透后再進入滲透管系。常見的雨水回用系統由集雨屋面、棄流裝置、貯水裝置、過濾裝置、消毒裝置等部分構成,從而實現雨水收集回用的目的,系統示意圖見圖3-1。

圖3-1 屋面雨水回用系統示意圖
屋面收集雨水的水質較好,在城市地區利用既有屋面實現雨水回用,可以作為城市水資源用于澆灌綠地等,如補給地下水后可改善城市水文循環,是解決缺水問題的可行措施之一。但是,如果要利用屋頂進行雨水的滯蓄排放,需要嚴格保證屋頂的荷載及防滲安全。同時,屋面收集雨水的水質雖好于地表徑流,但仍需進行有效的消毒殺菌等措施,以保證用水安全。
我國南方城市有建筑物利用剛性防水材料做蓄水屋面,以實現隔熱降溫的效果。考慮到北方地區降雨量少而集中,蒸發量大,一年中利用屋面滯蓄雨水的時間不長,可利用量小,且考慮到干涸和濕潤過于頻繁交替則對隔水材料不利,對屋頂防滲等級、形式等有更高的要求。同時,單純利用屋面作為集雨區域進行雨水滯蓄回用還需解決屋面改造、地面貯水設施設計施工、回用配套設施等問題,較難推廣應用。因此,北方城市很少直接利用建筑屋頂來滯蓄雨水。
3.1.2 屋頂綠化
建筑屋頂作為城市的“第五面”,對其開展綠化已成為一種值得嘗試和研究的綠化形式,這也是城市立體綠化思想中重點推廣的一種綠化形式。普通綠化屋頂能夠利用植被截留、土壤蓄滲等滯蓄一定的雨水,并以土壤蒸發、植物蒸騰發等形式散失到大氣中。因此,綠化屋頂可以有效降低屋頂徑流系數,使產流量僅為普通屋頂的30%~40%,小雨條件下甚至可以完全消納雨水。綠化屋頂通過利用既有閑置的城市屋面進行綠化,提升了城市的生態價值,也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人居環境。
在建設生態型城市背景下,考慮到水資源短缺的現狀,對綠化屋頂結構和植被種類應進行合理化設計,利用綠化屋頂實現雨水的滯蓄排放,構建雨養型綠化屋頂,這既可有效利用雨水資源,又可提升城市的生態價值,是針對北方缺水型城市特點的水源涵養形式。根據韓麗莉等(2008)利用衛星影像和GIS技術分析結果,北京城區實施屋頂綠化的建筑只占現有建筑總數的1%,面積約60萬m2,尚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向“空中”要綠地,已成為北京城市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