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5 水源涵養型綠地植被搭配模式

2.5.1 水源涵養型抗旱節水植物

參考植物的生態功能及生態適應性,依據植物綠化配置原則,結合試驗所做植物材料,推薦以下幾種可用于搭配的植物。

(1)喬木:臭椿、白蠟、國槐。這3種植物喬木觀賞價值高,抗性強,喜陽、冠形端正、株形優美,一直作為北京地區的鄉土樹種在北京的園林綠化中大量應用。以上只是提出落葉喬木,一些常綠樹種在北京多年生長,適應北京的地理環境氣候,作為鄉土樹種也可以大量應用,如側柏、檜柏等。

(2)灌木:大葉黃楊、小葉黃楊、紫葉小檗、棣棠。灌木需要選擇具有較高觀賞性及管理粗放的植物品種,并具有一定的抗旱性。此外,紅葉小檗、太平花、沙棘、糯米條、荊條等也在北京的園林綠化中大量應用,這些品種耗水量小,管理粗放。

(3)地被:馬藺、澇峪苔草、鳶尾、地被月季、八寶景天。可供選擇的地被品種還有很多,二月蘭、麥冬等,根據需要種植環境的情況,如果是林下復層結構的綠地,則需要種植耐陰地被,如果是簡單配置如純草型綠地,則對植物的耐陰性要求不高。

2.5.2 水源涵養型抗旱節水植物搭配模式

根據前面研究結果提出水源涵養型抗旱節水植物搭配模式如下:

(1)喬灌草搭配模式:白蠟+大葉黃楊+紫葉小檗+麥冬。白蠟作為行道樹,大葉黃楊和紫葉小檗作為色帶,麥冬地被,整體景觀協調,且耗水相對較少,管理簡單。大興示范區綠化主要就采用了此種植方式。

(2)喬草型搭配模式:國槐+澇峪苔草。管理粗放,耗水較少,國槐可以采用樹陣式種植,形成國槐林的效果,且澇峪苔草在林下生長較好,保證整體景觀。中山公園示范區內水榭東岸就采取這種搭配模式。

(3)灌草型搭配模式:大葉黃楊+馬藺。大葉黃楊是常綠灌木,喜光,也能耐蔭。馬藺屬鳶尾科,研究發現其根系稠密而發達,呈傘狀分布,具極強的抗旱性和保水能力。馬藺直立生長的葉片可有效地減少水分蒸發,緩解雨水對地表的直接沖刷,而且還利于根部透氣,是極好的護坡植物。景山公園示范區內綠化改造中大量使用這種搭配模式。

以上只是提出3種耐旱植物搭配模式,實際應用中會根據環境需要進行種植設計配置。園林景觀要求較高的植物種植多樣性,植物可供選擇的不僅僅是以上幾種,只是在以上所列的幾種植物材料中,植物耗水較少,甚至在養護、景觀環境要求不高的情況下,一些品種靠自然降水也能生長存活。

2.5.3 耐鹽型水源涵養植被搭配模式

如果在鹽分較高的環境下種植植物,根據實驗結果,馬藺的耐鹽性較高,且耗水較少,是典型的耐鹽性水源涵養型植物。而大型喬木的耐鹽性還需要更長時間的監測和實驗才能夠得出。因此,只推薦以下的耐鹽性水源涵養型植物搭配模式:

(1)灌草型配置:丁香+青綠苔草或金銀木+青綠苔草。

(2)純地被種植:馬藺或青綠苔草。

前面所研究的植物通過實驗都具有一定的耐鹽性,但在一定的鹽分濃度下只是生長存活,并不能完全保證生長茂盛的景觀效果。目前,由于土壤的鹽分濃度在綠化過程中都有一定的要求,且日常澆水中水的含鹽量也不是很高。因此,在北京的綠地中各種植物的生長均正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溪县| 措勤县| 花莲县| 连江县| 虞城县| 商河县| 古丈县| 呈贡县| 陆良县| 泽库县| 鄱阳县| 东丽区| 黔江区| 昌吉市| 营山县| 麻城市| 无锡市| 千阳县| 章丘市| 海城市| 新化县| 泸西县| 广南县| 衢州市| 广南县| 昭觉县| 东宁县| 凤台县| 宁远县| 临湘市| 武陟县| 宁陕县| 克拉玛依市| 大冶市| 久治县| 谢通门县| 安宁市| 南康市| 桐乡市| 朝阳区| 义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