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庫塌岸預測
- 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陳衛東 彭仕雄等
- 627字
- 2021-04-09 19:33:31
1.4 研究成果
研究項目依托西南地區蓄水運行的典型山區大型、巨型水庫(包括三峽、二灘、寶珠寺、紫坪鋪、漫灣、天生橋一級、大朝山、磽磧、獅子坪、水牛家、瀑布溝10余個水庫)塌岸實際,詳細調查了水庫工程的基本地質條件、岸坡巖土體地質結構、塌岸實例,開展了塌岸模式、塌岸機制分析和塌岸預參數研究,進行了塌岸綜合預測方法體系以及工程運用對比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科研成果。
(1)對水庫岸坡地形地貌形態特征、地層巖性(如土質岸坡土體成因、組成、結構,巖質岸坡的巖性、巖組、巖體結構、河谷結構等)、地質構造、物理地質現象、水文地質條件、人類工程活動以及庫水對巖土的作用機制進行了系統研究。
(2)對影響水庫塌岸的地質因素(包括岸坡地質結構、地下水作用、地質災害作用、地震等)和其他因素(包括庫水的機械作用、庫水的升降及升降的速率、降水、凍融、植被、人類工程活動等)進行了系統研究。
(3)歸納總結出了沖蝕型、坍(崩)塌型、滑移型和流土型等4種塌岸模式以及塌岸的分布規律。提出了水庫塌岸規模及危害程度分類。
(4)在取得10余座大型水庫塌岸的現場資料基礎上,進行了塌岸參數預測方法的研究,并提出了塌岸預測參數取值。
(5)在已有塌岸預測方法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各種現有方法的適宜性和局部性分析,提出了新的塌岸預測方法體系。主要有成勘院塌岸預測法(通用二段法)、沖堆平衡法、基于弧形滑面的滑移型塌岸預測法和寬高比預測檢驗法。修改完善了岸坡結構法、三段法。
(6)發現了塌岸的水敏性特征,制定出了水庫塌岸的運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