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安全供水技術研究
- 楊繼富 丁昆侖 劉文朝等編著
- 475字
- 2021-04-16 19:28:36
第五節 結論
(1)針對我國西北內陸盆地及濱海地區咸淡水共存、居民長期飲用高氟水、苦咸水問題,在國內外首次建立了咸淡水共存區地層真電阻率與地下水礦化度間的數學關系和淡水體勘查技術模式,大幅提高了勘查精度和找水成功率。在新疆、河北、寧夏等地16處工程應用,找水成功率由60%提高到80%。
(2)針對基巖山區及內蒙古高原薄層含水層區嚴重缺水問題,建立了常規物探與高新技術優化組合的基巖山區和薄層含水層地下水勘查技術模式,大幅提高了貧水區地下水勘查效率和精度。在太行山區16處及內蒙古高原23處找水工程應用,成功率均達90%以上。
(3)針對淺層薄弱透水性含水層取水問題,形成了新型粗骨料成井技術,開發了新型全塑貼礫過濾器等新材料新產品,解決了飲水解困工程中的遇到的關鍵技術難題,推動了該領域技術的發展。
(4)針對傍河取水問題,形成了具有凈化功能的傍河取水輻射井技術和人工含水層輻射井技術及其施工工藝、新型水平輻射管全液壓施工設備,提高了施工效率,增加了輻射井水平管施工長度,有效降低了渾濁度,去除率達到52%~78%。為有效開采粗顆粒含水層地下水,增大單井出水量提供了一種新的開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