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一日,天陰,烏桓蘇仆延部,北向而去。
三月二日,天雪,烏桓丘力居部,南向而去。拆除城西烏桓大營。
三月三日,大雪,烏桓撤去山中營寨。
三月四日,管子城中,馬殺盡,柴燃盡,士卒飽食,漢軍肅立。
被圍百余日,缺水少食,他們終于挺到了今天。
望著這些將士,公孫瓚很是自豪。是他,公孫伯珪,用兩年時間,把這群無家的孤魂,只會種地的難民給打造成了一只百戰精銳。
但現在,他卻要下一道命令。這道命令,會讓他帶出來的這些兵,有半數都會死在這場風雪中。
公孫瓚深吸一口氣,在心里勸慰自己:分散而還,總好過全軍覆沒,烏桓不可信,自己絕對不能出事,一定要逃回塞內。
士卒群中,公孫續有些郁郁。
自己這一趟,似乎是半點作用都沒發揮。聯絡各叔父,組建的千騎義從,到了公孫瓚的口中,便成了烏合之眾,毫無大用。
“少君,莫要擔憂,俺們都信都尉的,都尉是百戰名將,不會讓俺們去送死?!壁w四躺在板車上,寬慰公孫續道,“分散而還,活得多些,都尉這么說,那肯定就沒錯?!?
他旁邊的傅士仁皺著眉道:“烏桓就一定會在半路攔截?”
昏昏沉沉的田豫陡然驚醒,高呼一聲:“軍心!”
公孫續眼前一亮,抓住傅士仁:“傅大哥,你說烏桓要是沒有攔截會怎么樣?”
傅士仁疑惑:“還會怎么樣,咱們就都回去了唄,這是好事啊。”
“不是好事?!碧镌コ谅暤?,“一路向南,死傷的士卒不是因為被烏桓殺死,而是喪命于饑寒,傅大哥,要是你,你會怪誰?”
“當然是怪烏桓,難道還怪都尉?”趙四快言快語,出聲答道。
傅士仁一驚,想明白這事:“怕是會有許多人怪都尉指揮犯錯,就算烏桓真的在路上攔截,這一路下去,久歷生死的士卒回了塞內,心里也一定不會再信都尉?!?
“沒錯,一旦分散而還,軍心便會大壞!”田豫焦急,“少君,快去勸勸都尉!”
聽到田豫這么說,公孫續反應過來,匆匆要去勸公孫瓚,公孫瓚卻已經登上了房頂。
“諸君,烏桓無信,定會在半路設伏,全軍無生,唯有分散求活!生死有命,安危在天,出了城,我等便更奔東西!”
“唯!”
對公孫瓚,這些士卒是毫無保留的相信,因為這兩年,公孫瓚帶著他們百戰百勝。
是他,給了他們一個報仇的機會。
可今日,一旦分散而還,將來,要想再有這種信任,卻是千難萬難。
公孫續在士卒中大急,見狀,傅士仁高呼:“義之所至,生死相隨!”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
聲音一聲大過一聲,眾士卒跟著傅士仁一起高呼。
這是他們成軍時,一個叫田善的軍士喊出來的口號,漸漸,便全軍都知。
屋頂上,公孫瓚淚流滿面,這是他帶出來的兵,他怎舍得讓他們死去一半?可圍城日久,戰力已失,又無戰馬,野外遇敵,怕不是立刻就要全軍覆沒?
分散而還,似乎已是唯一的辦法。
“都尉,我等愿隨都尉同歸,雖死無憾!”
氣氛被傅士仁所調動,士卒中,不愿分散而還的將士們紛紛高聲大呼。
“都尉,俺不想被烏桓攆著跑,咱在一起,還能打一場!”
“都尉,帶俺們一起,俺們不怕死!”
一聲激起千聲,最后連成一片。
眾士卒,全都不愿分散而還。
只是因為對公孫瓚的信任,他們才會選擇答應。
在這片呼聲里,關靖大急,在房頂下悄悄提醒公孫瓚:“伯珪,幽州只你一個善戰的,伯珪……唔~”
嚴綱叫了兩個士卒,一把捂住他的嘴:“關先生,您就別操心了,打仗這事,十個你都比不上大兄一個?!?
房頂上,聽著士卒的呼聲,公孫瓚深吸一口氣。
他沒想到,自己竟然是如此受士卒愛戴。
士心可用,一起回!
“諸君,愿隨我死者,進一步!”
轟!
全軍一進。
“愿隨都尉同死!”
起兵后,百戰百勝,被圍后,公孫瓚日夜巡營。士心,早已歸附。
嗆啷一聲,公孫瓚拔出腰中劍,向南一指:“諸君,我帶你們回去!”
“遇到烏桓怎么辦!”關靖掙脫士卒,不顧場合,大聲喝問公孫瓚。
公孫瓚仰天一望,輕聲道:“如今看來,唯有死戰?!?
“死戰!”
“死戰?。 ?
“死戰?。。 ?
士卒高舉兵器,放聲大呼。
這里面,眾多失去親人的士卒早已是無所畏懼,只要是打烏桓,他們哪還在乎生死。
板車上,田豫一笑:“我總覺得不會遇到烏桓。”
“何以見得?”不再焦急的公孫續詢問田豫。
田豫指一指天:“這么大的雪,烏桓會冒著白災去截殺我們?”
公孫續點了點頭,覺得田豫說的在理。
“報!”
一聲驚呼,一名警戒守城的士卒忽然從遠處跑來:“都尉,城外出現一支人馬。”
關靖大驚:“是不是烏桓殺了回來?”
“并非烏桓,是我漢軍旗幟,帥旗乃是‘劉’字!”
……
管子城城門大開,鐵騎入城,隨之而來的,還有馬背上一袋袋的干糧。
“大兄!”
一名雙耳極大的青年踏出軍陣,朝公孫瓚重重一拜,他身后,還跟著個紅臉漢和暴躁男。
“玄德辛苦。”公孫瓚看著騎兵入城,有些奇怪道:“續兒說你們總共只聚了一千義從,可我看,這怎么有兩千多人?”
“大兄,何止兩千?整三千!”張飛大笑一聲,“劉公是個真好漢,剛到任,就給俺們增兵一千多,還表公孫家主做了別部司馬,表俺大哥做了軍侯。”
“我這司馬只是個頭銜,軍中事,還是玄德做主?!惫珜O范踏出軍陣,朝公孫瓚一拜說道,“大兄,子昂已經探聽到烏桓軍情,說是蘇仆延北撤,會留三千兵埋伏在盧龍道中,由貪至王統領,丘力居南撤,又會留三千兵埋伏在無終道中,由蹋頓統領,眼下,最好是走平岡道回塞?!?
平岡道,入口在漁陽郡。
公孫瓚目光望著劉備領進來的鐵騎,忽然開口:“玄德,這些士卒是否能戰?”
劉備將臂一抬,關羽高呼:“止!”
轟!
全軍一停,人馬肅立。
“大小三十余戰,二十余敗,每次我卻都能活下來,”劉備自嘲一笑,“大兄,便是豚犬,敗了那么多次,也該知當如何練兵?!?
“只是三千人馬,如此龐大的數目,玄德卻不曾指揮過。”公孫范朝公孫瓚一拜,“大兄,不知欲要何為?”
一句話,便奪了劉備的兵權。
劉備卻似乎早就知曉,所以也只是跟著他抱拳:“大兄,備愿以大兄馬首是瞻!”
公孫瓚咬牙切齒:“殺了貪至王!否則,彼甕心里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