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浙江省桐鄉市烏鎮是我的家鄉,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填寫表格時,籍貫這一欄就要寫上“烏鎮”這兩個字。總覺得這“烏”字不太尋常,和“鳥”字雖差不多,又不一樣,很不好寫。為此,父親特意在紙上寫這兩個字,向我說明這兩個字的不同。稍長一點,父親向我們子女灌輸姓“孔”的淵源,給我們看有關孔子的書,他說,姓孔的應當看。而且,他指著書房墻上掛著柳亞子寫給他的一張條幅,上面寫著“……南宗勝北宗”,以解釋孔姓的歷史。當時,我記不全他說的話,只記得他說,孔子是孔姓的老祖宗,山東曲阜人,后來有一支脈從曲阜搬遷到南面來,于是有了北宗和南宗。我們烏鎮顯然是屬于南宗。柳亞子先生褒獎父親,所以他說“南宗勝北宗”。

這樣復雜的事情,上下幾千年,而且又是孔圣人的后裔,把這段歷史搞清楚似乎不太容易。幸而有家譜在,這是因父親是烏鎮孔家的長房長孫,很久以前,我就看到家里有這樣兩本線裝的家譜。當父親翻閱它的時候,總把我這個長女叫過去,他說孔姓有嚴格的輩分排列,只要你報上名來,就知道是什么輩分。比如父親是“令”字輩,祖父是“祥”字輩,曾祖父是“繁”字輩,再上面是“慶”字輩……而我們這一代是“德”字輩。從孔子排下來我們是第七十七代。第七十七代,這個輩分是很小的,也說明這個家族支脈的繁榮興旺。家譜就是記載一代代人的繁衍生息的情況。我看到我父親和叔叔的名字記載在家譜的最后一頁上面。

這本家譜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不知怎么保留了下來,那時誰也沒有在意它。父親去世后,母親似乎又重視這本家譜了,當她晚年時,把這本家譜鄭重地交給我,我還記得當時的情景:她深深地嘆息說,家里沒有了姓孔的第三代繼承人(指第三代男丁姓孔),這家譜給你有用,就傳給你吧。語氣中也是無可奈何。其實,在家譜上有名無名,我父親早就不在意。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反封建,“打倒孔家店”,有著叛逆性格的他不僅把自己的名字改革了,對下一代的新生命更不再講究輩分,于是我們下一代的名字是五花八門,每個都富有時代的氣息和象征意義。

父親孔另境是個非常有個性又熱愛生活的人,只是給他張揚的時間比他受到壓抑的時間少得多,所以要真正了解他不太容易。在他68年的歲月里,作為一代追求進步理想、緊隨中國共產黨鬧革命的知識分子,其一生充分見證了歷史變遷的過程。他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黨員,1925年入黨,一生四次坐牢,每一次都是對現實不滿和反抗,每一次又“查無實據”死里逃生,甚至驚動了魯迅先生。新中國的歷次“運動”,他都誠意投入、洗心革面,卻總是在“運動”的風口浪尖受到重點“批判”,卻又一次次被他滑過,落得“漏網”的頭銜。他社會交際廣闊,個性豪爽熱情,許多歷史人物與之有過交往;他社會活動頻繁,開辦學校、創辦雜志、介紹他人書稿等,他都熱心操辦,認真負責,不計得失,有時弄得自己也沒有飯吃,而且還討不上老婆。他協助姐夫茅盾從事進步的文化工作,包括對外的國際聯絡,在黨的領導下開展統戰工作等,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坎坎坷坷,一路走來,他的經歷豐富而傳奇。然而他的直率個性,心直口快,發表意見無畏無懼,又給他帶來不少麻煩,以致他的姐姐、姐夫總告誡他:少說話。他曾在自己的書房墻上貼上“慎言”兩個毛筆大字,大約看著又覺得不舒服,沒過幾天又撕了。

故鄉和父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出生在那里,受啟蒙教育在那里,兒時的歡樂在那里,他的祖先親人們埋在那里。雖然,他是這個家族的長房長孫,卻不愿在那里繼承祖業,早早離家去了嘉興念中學,后來,走得更遠,考入上海大學中文系就讀,就此移居到了上海,并扎下了根。從此,對故鄉烏鎮的遙念成了他閑暇時的談資,我們從他那里知道了孔氏家族在北宋戰亂時的南移,模糊地知道了“根”意味著什么。那么,“故鄉”在他的血脈里沉淀了多少往事?他又繼承了什么品性和傳統呢?

如今,家鄉為先賢立傳,出版“桐鄉歷史文化叢書·名人傳記系列”,請我執筆為父親寫傳,除了挖掘史跡,記錄前輩的行為舉止,鉤沉他們的言行之外,希望能寫出我心目中真實的父親和他的家人,尤其是家鄉給他的滋養和印記。他是烏鎮的游子。我愿把這次寫作作為一次尋根之旅。

孔海珠

2019年9月1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县| 镇远县| 德令哈市| 阿拉善盟| 开阳县| 封丘县| 鄯善县| 正镶白旗| 从江县| 申扎县| 库伦旗| 济源市| 南宁市| 佳木斯市| 永昌县| 疏附县| 灌南县| 井研县| 毕节市| 兴宁市| 綦江县| 旬邑县| 印江| 吴桥县| 互助| 灵丘县| 阿瓦提县| 义马市| 张家港市| 承德县| 铜川市| 华阴市| 南汇区| 临武县| 吉安县| 泊头市| 嘉鱼县| 宁化县| 保定市| 仁布县| 杭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