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決定跟父親擺攤前,我做好了心理準備,我想體驗下父親這幾十年來的擺攤生活。
我在出發前一天晚上定了凌晨4點的鬧鐘,鬧鐘醒來,我沒有猶豫,直接從床上爬起來,一番洗漱后,跟父親一起出攤,天還沒亮。父親2點多就醒來,到我起床的時候,已經割了兩籮筐紅薯藤并裝好車。到了集市上,已經有一部分人擺好攤了,此刻,我想到爸爸會不會一個人忙不贏,那么多東西,我希望販子能一次性買多點,這樣他就不用愁東西賣不完。
我陪著爸爸,爸爸就一路說著自己的經驗,他平時都是一個人,沒有人說話,好在他選擇的是做生意這門行當,可以跟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也讓他跟這個社會接軌。只是菜太便宜了,一把6兩的紅薯葉,還是從尖尖掐的,只能賣1塊錢,一斤黃瓜1.5元,這在大城市,都是翻了幾倍的價格,而且還是大棚菜,打了保鮮藥的菜。他們自己種的,就施了點肥料,打了點殺蟲劑,沒泡藥水,卻只能賣這個價錢,這讓我想起底層人不團結沒長遠目光的思想,他們只要東西能賣錢,不管賣多少錢一斤。我觀察了一下父親每日的行程,每天3點左右起床,4點多到集市,賣到中午12點多回家吃午飯,吃完飯就休息,下午5點左右準備下地干活,干到晚上8.9點,每天工作14個小時,相當于我們807的工作節奏,而我只是體驗了一天。想想一位快60歲的人一年除了大年三十初一初二這三天休息,其余時間基本都在工作,作為年輕人的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我們家大大小小的事都是爸爸在操心,生活的重擔都壓在了他的肩上,爸爸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塊一塊的賣菜錢累積起來建房子,置辦家具,生活用品,開始是為了一家人的生存,后面房子建好了,我們工作了,他就為了更好的生活,說還要奮斗幾年。
有時候,我會覺得爸爸沒有規劃,一個人為什么要種那么多的東西,每天4.500斤,擺攤有時候都忙不開,我對他說,種的多不如種的精,他會說我不懂,生意種菜都不行。他好像是在向外人證明什么,一個人種了那么多東西,他好像很享受別人這么說他。我問爸爸,他們這一代60后,其實賺錢機會很多的,為什么他會選擇在家,他說他不喜歡受人管制,他喜歡自由,我想他是放心不下有心臟病的奶奶和1歲多就經歷鬼門關的弟弟吧!
父親每次提起種菜和賣菜,他都很有精神,但是一旦他閑下來,他就會耷拉著腦袋,一副極度疲憊的狀態,很多時候補覺去了,中午吃飯都是到3點多才起來吃。我在家我會提前煮好飯,備好菜,等他回來就開炒,讓他按時吃飯再睡覺。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爸爸不這么拼,我會有現在貼著瓷磚的現代房住嗎?我會有底氣去上學嗎?爸爸這一代人的毅力,勤勞超出了人的想象。在城里,網上,我會看到很多爸爸會問子女要錢,有同事也說她爸想要她給家里置辦家電,而這些我的爸爸都自己搞定了。爸爸買東西不喜歡買便宜的,他穿著安踏的衣服賣菜,他給我置辦的梳妝臺是全友家私的,那梳妝凳子現在掉皮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買的假貨,給家里買的沙發,茶幾也是全友的。有時候我會覺得他窮講究,自己賺錢不容易,為什么要這樣消費。有段時間,他會去買5.60塊一斤的黃鱔吃,他會跟我說吃別的菜不好吃,就想吃這些幾十塊一斤的黃鱔和幾十塊一斤的菌子。而今年,弟弟生病,住了兩次院,都是他去陪護,出錢,所以他也不怎么買菜,可能經濟又緊張了吧。
爸爸的性格有點孤僻,急躁,我們跟他一起干活,如果干的不如他意,他會發脾氣打壓人,所以家里其他成員都不喜歡跟他一起下地干活,也不喜歡跟他聊天,總覺得他喜歡吹牛,踩低別人,可能這就是男人的特點吧。
寧靜的鄉村生活充實而又讓人心情復雜,我體諒父親的辛苦,卻只能在他忙的時候搭把手,其余沒在家的日子他都要一個人面對這一切。好像我跟弟弟只能出人頭地,或者有個體面工作才能讓他從繁重的農活中解脫出來。他會覺得我們在外打工沒出息,不穩定,而這些我們都沒有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