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清照傳:半生飄零,一世盡情
- 桑妮
- 752字
- 2021-03-31 16:16:46
若荷,名動汴京城
帝都汴京,游人如織。
御道之上,是“近岸植桃李梨杏,雜花相間,春夏之間,望之如繡”。
少年清照,正似一株馨香的荷,名動汴京城。
時年,她有“文章落紙,人爭傳之”之美譽,更有“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對其愛惜有加。
得如此厚愛,清照自是以其才情與之相宜。
她將自己放逐在一個自由的空間里,悉數(shù)將怡情的字眼納入她的詞中,譬如,小酌、金樽、沉醉;譬如,秋蘭、芰荷、芙蓉;譬如,芳菲、絕香、露濃……并于此間或躍動,或駐足,或流連。
后世常常將生活如此愜意的清照喻為“花中第一流”,喻示她的才情足以讓梅和菊這樣驚艷世人的名花感到“羞慚”的。
誠然,名動汴京城的少年清照,是“花中第一流”無疑。
亦是那“夜無明月花獨舞”的絕唱。
人說,少年時,每個人都是偌大世界的勇敢探索者。
于少年清照而言,亦然。
她敏感、聰慧,可于夜空中捕捉世間繁星的微光,亦可用心去輕撫春水之痕,還可于月影里尋那花飛落的聲音。
在那個以詞述情的世界,她將自己,或化為花,或化為水,或化為露……
她,始終用她細膩的、純真的少女之心,感應著這世間所有的細微。
讀她那些驚艷世人的句子時,依稀間,我看到韶華正好的她,正徐徐向我走來,帶著若青荷、若露珠般的清雅、淡香。又想起,某日,在一個網(wǎng)帖中看到的清照的畫像,畫中的她淡妝而素服,斜倚著一塊古雅奇石,臉露沉思狀。這樣的清照,符合我對她的所有美好想象。
我想,畫者應若我這般,亦是極愛她的。
不然,怎會刻意在畫卷中,大量留白、不著一墨,來烘托她之凈美呢!
而我,亦然。
在書寫她時,我是這般的小心翼翼、虔誠而卑敬。我想,我是會入她骨的,她的清淡、她的馨香、她的才情,以及她的孤寂、她的顛沛、她的流離,我都會一一悉數(shù)地予以體驗。
許,誠如她言寫的那般:“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而我,是“這次第,怎一個‘愛’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