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登記,陳奇跟著趙柏青,隨著人群,走向地鐵站。
地鐵站里,原本攔在鐵軌和站臺中間的門開啟著,臨時搭建的樓梯延伸到了下方。
陳奇順著臨時樓梯,下到鐵軌位置,跟著人群,順著地鐵通道,走向“聚亞大院”方向。
“我們這是要去哪里?”陳奇問道。
“地下避難所,”趙柏青答道。
向前走了一段距離,來到地鐵通道中的一處墻面“凹槽”,順著已經開啟的閘門,下行了一段距離后,進入一條狹長的走廊;
順著走廊往前走了一小段距離,陳奇跟著人群進入到了一個相對空曠的廣場大廳。
大廳整體成圓形,有三扇門,每一扇門的兩側墻面上,都刻有巨大的地形圖,地形圖上方刻著“避難所地圖”五個大字。
陳奇湊到墻邊,看著錯綜復雜的地形圖,心中莫名震撼;
大圖套小圖,墻面上最大的地圖是眼前這扇門后面的避難所結構圖,結構圖右上角標有A1-1字樣;
在這幅巨大的A1-1地圖左下角,有三張小圖;
三張小圖中,最右側的一張小圖上畫的是整個A1區的地形圖;通過這張圖,陳奇知道了A1區有100個房間;
A1區地形圖左邊,是整個A區的地圖,A1區在上面只是一個小方塊,臨近核心區;通過這張地圖,陳奇知道了大廳里挨著避難所入口的兩扇門,分別是通往B區和H區的通道入口,另外兩扇門則通向A區走廊兩端;
A區地圖的左邊,也就是整個地圖的左下角,是整個避難所的立體全景圖;圖片中,整個避難所的布局,是從核心區向外延伸的,從A到H區,八條長廊,從核心向外輻射;開始的部分是筆直的,到了后面,就開始朝著不規則形狀發展了;從這張圖上看,這避難所的實際占地面積,怕是比天廣市城區還要大上兩圈!
用義眼給這張地圖拍了張照片,陳奇轉頭看向趙柏青:“造這個避難所用了多久?”
“差不多十年吧?”趙柏青不是很確定的答道。
“只用十年?”陳奇驚訝道。
“可控核聚變點火成功后,人類差不多等于擁有了無限的能源,”趙柏青知道陳奇對現世的技術不了解,耐心道:“隨著材料學和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人類創造出了能夠按照設計圖,自動挖掘地下設施的智能機械群組;所以這個地下設施,并沒有耗費多少人力;如果預算無限,兩年內挖出這樣的地下空間,也不是沒有可能。”
“我們去哪區,”陳奇沒有表現出被震撼的表情;對于看過無數科幻片的人來說,震撼這種表情,早就已經不存在了,即使心里感到震撼,也不可能表現出原始人看見飛機時的那種表情。
陳奇記得,自己出演過一部穿越種田劇,當時,重拍次數最多的,就是自己帶領團隊,復刻出飛機后,試飛的那段戲;
那段戲里,扮演“觀眾”的演員,無論如何也做不出讓導演滿意的驚嘆表情;
陳奇現在還能回憶起當時的畫面,導演拿著一張被放大的歷史照片,反復用喇叭喊著,“我要的是這種效果。”
然后,一群演員拿著鏡子,一遍又一遍的模仿著照片上,某國原住民第一次看到飛機時的表情...
真的是太難了!
陳奇偷偷試過,有見識的模仿沒見識的,的確挺難!
“我們穿過A區,往核心區走,”趙柏青帶著陳奇,走入A區入口;
進入A區走廊,筆直的通道兩側,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扇房門,避難的人們,正在門口志愿者的引導下,有序進入;
路過第一扇房門,陳奇側目,發現門內一百平米左右的空間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床鋪,看起來活像是一個二手市場;
繼續前行,陳奇路過第二扇門時再次側目,發現里面同樣全是二手家具;
繼續往前走,每一扇房門里,都是這樣的情況;
見陳奇頻頻側目,想到陳奇疑問點的趙柏青主動解釋道:“復合體形成初期,形式緊張,聚亞啟動防核工程后,呼吁民間將不要的床鋪或能夠被當成床鋪的家具捐贈出來,用于避難所建設。”
聽到這里,陳奇明白了;
的確,城市里,每天都有人在扔家具,不止是普通住戶,還有一些賓館和商用宿舍,也會因為經營不下去,扔掉一些家具。
走著走著,陳奇三人身邊的行人越來越少,到了最后,只剩下了陳奇三人;
抵達核心區門口,荷槍實彈的警衛站在玻璃墻后,面無表情的目視著前方;
趙柏青對著門口安檢亮出證件后,脫下戰甲,換上便服,進入門內;陳奇和歐陽天真則被帶到了一間休息室內;
不久后,趙柏青走出核心區,什么都沒說,只是帶著陳奇和歐陽天真,住進了A區邊緣,屬于核心區范圍內的一間屋子。
這間屋子里放的,同樣是二手家具,不過除了床之外,還有一個不大的空書架和一張長條形的方桌。
“怎么樣了?”進入屋內,陳奇關切問道。
“沒事,第一批已被成功攔截,”趙柏青神色輕松道:“第二批可能會有一些洲際導彈突破到聚亞領空上方,不過問題依然不大,”趙柏青豎起食指,指向棚頂,“掃這個二維碼,可能會看到核戰直播。”
陳奇視線看向棚頂,“核戰直播?”
“嗯,”趙柏青掏出手機,掃描二維碼。
陳奇見狀,打開頭載電腦,用義眼跟著掃描了一下位于棚頂的二維碼。
正在連接Wi-Fi;
Wi-Fi已連接;
“歡迎使用觀火系統!”
......
外界,路面上的行人越來越少,喧囂的城市開始變得安靜;
核彈未至,電力先停;
聚亞電業局拉下電閘,城市中的燈光熄滅,月光灑下,從遠處看,這樣的城市,別有一番風味;
電磁脈沖防護系統啟動,遠處的夜空中,紫色激光掃過;
光束過后,一顆明亮的光點綻放,如一顆小太陽般照亮夜空;
緊接著是第二顆、第三顆、第四顆...
一枚枚洲際導彈,被激光掃中后殉爆解體;
在這些被殉爆解體的導彈中,有些核彈頭裝置受爆炸影響損壞,變成啞彈,有些則還有起爆機會;
那些還有起爆機會的核彈頭,在系統的操控下,提前引爆;
這是一套預先設定好的系統,既然無法抵達指定打擊目標,不如在太空中引爆,摧毀周圍的激光防御衛星;
核彈頭在太空中無聲綻放,既沒有產生沖擊波,也沒有形成蘑菇云;有的只是光和熱,還有掃向四面八方的各種射線和脈沖;
刺目的白光照亮夜空,如一顆顆耀陽懸掛夜空!
白光過后,5到10萬米高空之間,輕量級電子沿著地球的磁力線快速流動,掉落高層大氣后,形成一道道寬大的綠色極光劃過天穹,絢爛至極!
蒼穹之上,絢爛背后,是一片沒有人的戰場;
在這片戰場上,有的只是導彈與衛星,核爆與激光;
除了這兩樣,沒有任何其他戰爭工具可以參與其中;
因為無論是飛行器還是機甲,都扛不住這種規模的電磁輻射!
大量由核爆產生的電子,被地球的磁場束縛,在大氣層上方形成了一條人造輻射帶!
這是一場消耗戰,結構相對簡單的激光防御衛星,才是最理想的廉價消耗品;
無需聯網,只需使用最簡單的識別系統,看到有物體飛出大氣層就開閃,紫光穿透,紫光切割...
一批批核彈在太空中爆炸,摧毀了一片又一片的激光防御衛星;
明亮光團與紫色光束交織,無比絢爛!
地面的導彈繼續沖向高空,同步軌道補給站里的防御衛星,一批又一批的沖向低空軌道;
衛星與洲際導彈的碎片撒滿夜空,有些繞著地球軌道高速運動,有些墜入大氣層,擦出如流星般的火花,天空在這一刻,好似下起了流星雨!
百年積淀,化作漫天煙火,核彈頭多數綻放在大氣層外,少數突入大氣層內;
混亂的電磁輻射,癱瘓了地面通訊系統;
此刻不要說無線通訊系統,就是拿起有線電話聽筒,也會聽到無數雜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