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見未知的自己(全新修訂版)
- 張德芬
- 2424字
- 2021-04-21 14:20:40
06.層層包裹的同心圓——未知的自己
若菱又開車上山,這次是輕車熟路了。
此刻,她的心情是既興奮又緊張。每次要見老人之前,就會有這樣的感受。
一路上,若菱還在為昨晚的事情感到困惑,或是說好奇吧。
昨天在踏入婆婆家時,若菱決定要扮演一個好演員,她微笑地迎接小姑子,探入廚房去看婆婆,并且真誠地要求幫忙,和以往客套的虛與委蛇完全不同。飯桌上,她突然覺得婆婆做的菜還真好吃,由衷地贊美了幾句。
若菱看到微笑的婆婆眼中散發(fā)出光芒,以往在若菱眼中刻薄的嘴角、嚴厲的眼神,昨晚竟然消失無蹤,好像奇跡一般。
最后離開時,婆婆甚至交代一句:“工作別太辛苦了!”
若菱也感覺到了她的由衷關(guān)懷,竟然第一次感到有些不舍離去!
“這就是以假亂真嗎?”若菱納悶兒,“為什么我轉(zhuǎn)變了我的狀態(tài),她也會有這樣大的改變?”
“進來吧!”
正在門口發(fā)呆的若菱沒來得及敲門,門就“呀”地一聲打開了。門后,是老人慈祥的笑臉。
每次來到小屋,若菱渾身都會自動放松下來。
這里不是家,卻有家的溫暖,她的每個細胞來到這里都會微笑。若菱輕松地坐下,卻很急切地開口:“我發(fā)現(xiàn)了一點,我們在世界上扮演的種種角色會遮蓋我們的真我。還有,我們?nèi)绾伟缪葑约旱慕巧?,會影響別人和我們之間的互動!”
老人看著若菱,此時的她,因為興奮而兩頰緋紅,眼中洋溢著青春的光彩,和那個雨夜有家歸不得的失意女子判若兩人。
“很好!很好!”老人贊賞著,“別太快,我們一步一步來!你還有很多問題沒獲得解答呢!”
“是呀,為什么我們這么努力還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悅、和平之間又有什么關(guān)系?為什么我們會遠離真我呢?光是角色扮演就能遮擋我們原來的面目嗎?”若菱像連珠炮似的提問。
老人看著自己的得意門生,很欣慰若菱在這么短的時間之內(nèi),把幾個重點抓得這么清楚。
他拿起粉筆,在石灰地上畫了一個圓。
這表示完美的人生,對吧?若菱尋思?;蛘?,這是一個套子,而我們是裝在套子里的人?思忖間,老人的手并不停住,在圓外又畫了一個大一點兒的圓。

然后又一個,又一個,最后成了一組同心圓,若菱迷糊了。只見老人提筆在最中間的那個圓圈里面寫上:真我/愛、喜悅、和平。
然后他解釋道:“如果這個圖可以代表我們?nèi)说男睦頇C制的話,真我是被團團包圍起來的,很難碰觸得到!”說著,老人指著周圍其他的大圈圈,“猜猜它們是什么?”
“最外面這個一定是角色扮演,是我們要戴的面具啰!”若菱還是不忘自己偉大的新發(fā)現(xiàn)。
“沒錯,就是它!”老人同意,并在外圈寫上:角色扮演、身份認同。
“其他的……嗯,我猜,既然是心理機制,那就應(yīng)該還有思想、態(tài)度、行為習慣等層面的障礙吧!”若菱想起來不知道在哪里看到的“思想改變態(tài)度、態(tài)度改變行為、行為改變命運”等這些說法,在此胡謅一番不知是否有用。
“嗯,”老人思忖著若菱的話,半晌,說道,“我們這樣說比較具體吧?!?/p>
老人繼續(xù)寫上——思想/情緒/身體。

寫完,老人拍了拍手,撣去手上的粉筆屑,看著被圓圈圈搞得有點兒暈的若菱說:“我們失去了與真我的聯(lián)結(jié),但人類還是得要有‘自我感’,于是我們向外發(fā)展,認同我們的身體、情緒、思想和角色、身份等,而一般人所謂的‘小我’‘自我’(ego)于焉產(chǎn)生,汲汲追求外在的、物質(zhì)的東西,以尋求滿足?!?/p>
若菱確定這是她這輩子看過的最抽象、最難懂的圖。
她決定不畏艱難地,先從最核心開始發(fā)問——
“為什么真我就是愛、喜悅、和平?”
“為什么瓜熟了就會蒂落?”老人反問。
他接著說:“因為這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了。你去翻翻古老的智慧經(jīng)典,看看古來智者的言語,他們說的都是同一件事——我們的本質(zhì)就是愛、喜悅、和平。”
若菱其實沒有任何的宗教信仰,沒碰過佛經(jīng)或是《圣經(jīng)》,而對所謂的古代智慧典籍也素來興趣缺缺,只有在學校書本上讀過一些孔子、老子的簡單教導,她不知道怎樣去印證老人所言為實。
“任何能丟棄自己不實的身份認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緒以及身體所限制和阻礙的人,都能展現(xiàn)出真我的特質(zhì)?!?/p>
老人繼續(xù)說教,可是若菱想不起來生活中有哪一個人看起來能夠真正地活出愛、喜悅、和平。好像只有特蕾莎修女啦、甘地啦,這些偉人才有資格,可是他們離我們現(xiàn)代人是那么遙遠……那種境界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老人看著滿臉疑惑的若菱,遺憾地搖著頭說:“好啦,我會開一些書單給你,同時,我會介紹幾個能夠活出一些真我特質(zhì)的人,讓你去拜訪他們,眼見為實?!?/p>
若菱笑逐顏開,覺得這個經(jīng)歷越來越好玩兒。老人還會介紹一些朋友給她?太有趣了!
看著和藹慈祥的老人,若菱突然覺得,眼前的這個人不就是個充滿愛、喜悅、和平的化身嗎?
“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求愛、喜悅、和平,對嗎?”老人再度發(fā)問。
若菱點點頭。
“那我問你,如果你從來沒吃過冰激凌,你會對冰激凌有渴望嗎?你會想著冰激凌而流口水嗎?”
若菱不知道為什么老人那么喜歡冰激凌,不過老人說得對,沒吃過冰激凌的人,不了解冰激凌的滋味,怎么可能會有想吃冰激凌的欲望呢?
“所以,愛、喜悅、和平是我們曾經(jīng)擁有的,甚至是我們的本質(zhì),所以我們才如此熱切地追尋它們?!崩先死^續(xù)舉證,“還有個簡單的例子,你看看所有的小baby就知道了?!?/p>
若菱的心口抽了一下,隨即低下頭來。這是她心中的痛。在路上、電視上、雜志上看到那些可愛的baby照片,從愛憐、向往,到哀愁、怨憤,這結(jié)婚十多年的心路歷程走得可不容易,只有當事人才能知道個中辛酸。
老人說的話,若菱能夠理解。每個人看到小baby都會打心眼兒里涌出一股喜悅和愛。孩子似乎可以和天使畫上等號,當然,是他們不哭鬧、不拉屎、不撒尿的時候啦!
“孩子的哭鬧是屬于生命能量的一種自然流動,完全無損他們的本質(zhì)??尥?、鬧完,他們可以一下子又回到內(nèi)在和平的喜悅境界。是大人自己沒有辦法承受,反而去打壓他們,才造成問題的呀!”看著若菱不理解的神情,老人又補充道,“孩子的負面情緒會勾起父母自己內(nèi)在壓抑隱藏了多年的痛,所以會不顧一切地用勸慰、轉(zhuǎn)移甚至恐嚇的方式,讓孩子停止表達負面情緒,但是,這樣一來,父母等于在重蹈覆轍——讓孩子也和他們童年時一樣,無法好好表達自己的情緒,因而造成創(chuàng)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