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新手讀財報:業務、數據、報表與財務分析實戰作者名: 鄭瑞雪本章字數: 827字更新時間: 2021-03-30 15:54:49
(一)什么是資產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定義,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從定義來看,要被確認為資產,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
(1)是因為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
(2)企業實質擁有或者能夠控制。
(3)預期未來能夠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流入。
例如公司的機器設備,它是在以前期間采購而來的,公司擁有該機器設備,使用該設備生產的產品能夠給公司帶來利益,因此機器設備能夠被確認為一項資產。
值得注意的是,資產除了需滿足上述三個條件以外,還應符合一項原則——能夠用貨幣計量,這一原則是財務基本原則。在實務中,諸如公司的營銷網絡、口碑聲譽、供應鏈地位、人力資源等,都被認為是公司所擁有的資源,也能為公司帶來利益,但因為它們不能以貨幣進行計量,所以不能被確認為公司的資產,由此也不會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中。
在資產負債表中,資產位列左側,按照其流動性進行上下分列。流動性的劃分以1年為界,預計能夠在未來1年以內轉換成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的資產,稱為流動資產;預計需要超過1年才能轉換成經濟利益流入的資產,稱為非流動資產。
流動資產,是指具有流動性的資產,例如貨幣資金、應收和預付款項、存貨等,都屬于流動資產。結合第一部分內容可知,流動資產實質上大多是公司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常見的、循環往復存在于業務鏈條中的資產——產供銷環節都會涉及的錢,因銷售收款或采購付款而形成的債權,采購的原材料或生產形成的產成品。非流動資產,相比之下流動性更弱,常見的有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前文已經講到,公司的生產線是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它形成于以前期間的投資,而后通過磨損和消耗的方式投入生產中。其轉換成經濟利益流入企業需要數年,因此稱為非流動資產。
流動性的劃分,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資產。公司擁有數種資產,每一類資產都對公司有所貢獻,但在貢獻中它們具體的變現方式、變現時間和變現能力均有所不同。理解資產的流動性,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資產的價值和資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