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手讀財報:業務、數據、報表與財務分析實戰
- 鄭瑞雪
- 562字
- 2021-03-30 15:54:44
(二)產出成品
生產環節結束、檢驗合格通過,生產投入便形成了產成品,轉入成品庫房保存。此時,生產投入的狀態從生產成本轉變為庫存商品,可以隨時對外銷售。在實務中,投入生產、產出成品、成品入庫是一個連續進行、不斷重復的流程。也就是說,所有“合格”的生產成本最終都會轉變成庫存商品。
不過,不同于業務的連續重復進行,財務工作被人為進行了分期,財務報告都按照特定的期間來進行——1個月、1個季度、1年。有分期就會有停止。例如,每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都是財務工作的截止日,仿佛這一天業務都需要停下來,財務才能夠順利結賬、形成財務報告。但現實中,業務并不會因為某一天是結賬日而停下來,就如同投入生產的原輔料、人工、機器設備和燃料動力等,很有可能在12月31日并沒有完全形成產成品,而是還處在生產過程的某一個環節。在此情況下,已經投入生產的各類成本被稱為在產品,表示還處在生產過程的產品。
體現為“生產成本”的生產投入在期末的狀態及其對應的產品形態,如圖1-6所示。
圖1-6 生產成本的結轉
無論是庫存商品還是在產品,其在財務報告中統一被列為存貨,與原材料處于同一報表項目。因此,財務報告中的存貨并不代表公司庫存的產成品規模,而是原材料、在產品和庫存商品的總和。在財務報告分析中,想要準確了解具體每一部分的構成,還需要進一步借助財務報表附注中的相關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