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后總結“是教與學的全方位反饋,是孩子對自己作文水平進一步提高的過程,也是下一個作文過程的開始。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孩子完成作文之后,很自然地有一種成功的快樂感,而且有一種要求別人理解和欣賞的欲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通過手抄報、作文考試、作文競賽和投寄作文等形式,展示孩子的作品,及時總結教學的成敗得失,擬定下一個作文教學計劃。
一、“作后提高“教學程序和策略
1、選擇推薦。把孩子的作品掛在墻上或活頁作文選,由孩子任意選擇,把好作文向班級作文評審小組推薦。評委要抓住本組讀寫訓練要點,提出修改意見,退給作者再次修改。
2、班內交流。我們要在班級內創造一種融洽而有實效的評價環境,采用黑板報、墻報、手抄報,編個人習作集、班級優秀作文選,開設作文“評論角“等形式,為孩子展示自己成就創造機會。其中,“手抄報“是孩子讀書與作文的一種延伸和向現實生活的進一步靠攏。我們要根據孩子讀寫水平的高低,指導他們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讀、摘、采、編、寫、畫和版面設計。讓孩子們在合作中完成“手抄報”的創作,使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3、校內提高。這是學校在校內創造一種和諧的富有競爭機制的評價環境,定期組織孩子在校內朗讀自己或同學的作文,交流寫作經驗,也可以向學校廣播室、閱讀室推薦班級作文選,優秀個人習作集等,以備更多的讀者欣賞。這更能有效地刺激孩子寫作的內部動機,但是,在一個班內,往往不是所有的孩子有這個機會,教師必須使孩子們認識到只有自己,才能“跳一跳“才能“摘桃子。“
4、發揮特長。如果孩子想參加征文,最好讓他們將征文啟事的每一個字仔細研究。這個過程要比平時的審題更細致和投入。才能提筆成文,之后在文章前附上一封自我介紹短信,以得到編輯的關注,從而提高成功率。如果孩子的作文被報刊采用,不僅作者本人得到充分的肯定,而且全班甚至全校學生受到了激勵。因此,對于班里部分寫作上的尖子,我們要注意為他們的寫作個性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或幫助孩子向雜志投稿,或為他們提供足夠的課外讀物,或進行重點指導。從而使全體學生產生想寫作文、寫好作文的整體效應。
作后獎勵。對待優、良學生,要提出更高且通過努力能達到的要求,使之成為一種激勵奮發向上的動力;對待學困生要注意發掘作文中的優點,增強他們改正缺點,縮小差別的信心。
二、好的作文形式是好的內容的外在形式
形式,看起來是一種外觀的東西,但形式常常是讀者所接觸到的第一“內容“。別門另類已成為一種創新的時尚,形式之美不遜色于內容。快餐化、快節奏的時代,我們必須注重形式的創新。是的,加了包裝的方便面,孩子們愿吃;加了瓶裝的啤酒,我們愿喝。恐怕吃面條、喝散啤永遠沒有這種境界。漁船之餐,春游野炊戰勝了酒店。形式,讓我們感嘆創造之神奇,生活之豐富。
1、書寫要工整、卷面要整潔
書寫是人的問題,是態度的問題。穿著怎樣的衣服去應聘,就會給公司怎樣的印象。而作文的服飾,就是書寫。考試或競賽的作文,老師并不相識被密封的作文的作者,對每一個學生的印象和感覺全來源于作文,其中,閱卷老師對每一個同學的第一印象就是書寫。其實,認真、整潔、規范也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一篇文章的書寫工作,好比安全和衛生一樣,需要老生常談。如果現在還不能樹立認真書寫的意識,不僅分數較低,而且大賽的榮譽也會與己無緣。競賽的第一回合就是寫字。只要不是在網上進行,寫字永遠是作文的一部分,就永遠被打入印象分中去。
作文是一種技能,是德育和美育的過程。認真、寧靜和嚴謹是作文的起碼要求。字跡就好象人的第二張臉,給人的印象頗深。因此,第一遍作文時,就力爭把字寫整潔。清潔是一種紀律,也是一種素養。卷面如人面。一個清潔的卷面,給讀者留下第一印象。日本許多學校有“書法節“,而我們的校園還沒有把書法重視起來。書法不僅僅是寫字,它還要培養耐心、學會寧靜、保持整潔和審美教育。最起碼我們要先從硬筆書法開始。而有許多同學拋棄中國漢字的方正之美,開始自造字體,龍飛鳳舞,雜草叢生。讀者的閱讀興致大打折扣,令教師緊皺雙眉,匆匆批閱,給個分數了事。
2、新穎的結構形式,好比餐桌上的第一口菜。
一口難以下咽的菜,會讓饑餓者嘔吐;一口鮮美的菜,會讓飽餐過的人再次品嘗。題目是作文的眼睛,那么開頭就是作文的腦袋。我們可以從頭臉中得到對人的第一印象,喚起對人的喜怒哀樂。開頭好比威風凜凜的將領,在他的身后吶喊著的是成千上萬的戰士。我們從收集到作家的作品的開頭,進行比較和學習,可以找到他們作品成功的第一秘訣。好開頭像“鳳頭“一樣,鮮艷奪目。一段開頭則重在首句。首句像廚房里飄出的最初的香味,是歌曲中飛出的第一音符。“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的首句可謂千古絕唱,奠定了文章的風格和基調。有些作文開頭段的第一句寫得特長,如月宮嫦娥的舞袖,令讀者眼花繚亂。著名詩人車前子的散文像他的詩一樣簡練、含蓄深沉,他喜歡用短語或極少的分句作開頭,如《春天的吃》開頭:“一到春天,吃也綠油油的。“再如《一個地方一個人》開頭:“隱約有盞燈在窗外。“一開始就能營造出意境和氛圍。但不知同學們,敢用三五字、乃至一個字開頭嗎?這需要一種大將風度。冗長的開頭似“厚皮包子“,所以開頭不易太長,控制在 50字左右最佳。有些同學為不會開頭而苦惱,主要是未等靶子立好急于射擊的緣故,因為匆忙,缺少對作品成熟的構思,缺少對主題準確的把握,缺少對人物真正的激動。奇異的開頭表現出作者強烈的創新意識,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好的開頭應該是抒情的、吸引人的或創造性的,最起碼有其一,也算成功了一半。成功的開頭占據全文成績的 50%,讀者在閱讀的最初階段對作品已作出評判,并一直影響到結尾。
在作文成果展示中,如果想吸引閱卷老師,在開頭部分就把他牢牢地抓住,把擅長在開頭部分就閃亮登場,把作文的功夫放置最醒目的位置。要在開頭讓讀者激動起來,感動起來。在開頭出現一次妙語或一個妙句,是較好的開頭方式。以描寫的方法開頭是上策之一,能夠使讀者一下子進入到優美的意境之中。以寫景開頭,也是作家們經常使用的方法。時間+地點+事件+人物,是同學們最幼稚的開頭模式。如果你的開頭加進景色的描寫,便有完全不同的藝術效果;或許從一處細小的美麗開始。寫人的作文最好把人物最有趣的語言和動作放到開頭,以描寫的方式融入情感、凸現個性;也可以嘗試用對話的方式開頭,給人一種先聲奪人的氣勢。
寫人時,如果不會開頭,那么就以“姓名+外貌+一個性格特點“開始。敘事作文應該把最有趣的場景或鏡頭放到開頭。如果無法寫敘事作文的開頭,可以用“時間+時令+景色“開始。古詩有意境和畫面之美,引用古詩就是把最美的東西放到作文的門口,誘讀者推門而入。歌詞是有聲音的詩,只要我們不引用那些不健康的流行歌詞,就一定吸引住讀者的眼睛。
如果在作文成果展示中,同學們的作文結尾大都很幼稚。用大段的議論性的句子,來趕跑讀者。或在結尾處,大表決心、大呼口號、大作檢討,來誠心讓評委判低分。一個最討好的結尾方法還是描寫。用描寫法結尾,可以產生同樣方法開頭所產生的美感。描寫放在開頭,吸引著讀者;放在結尾,文盡而意未盡。實在寫不出,按照開頭的描寫方法,反復一次,也是一種比議論性、表決心更美的結尾形式。表達含蓄和余音繞梁的方法很多,比如上面提到的描寫,再比如用省略號結尾,既含蓄又節約,可以說“物美價廉“。引用歌詞或詩歌結尾,含蓄有力而余味悠長。用一句精辟的語句作結尾,使文章的內涵得以升華,使讀者的思維進入深層次的思考。寫人、記事都需要有人參與,讓主人公的對話,或其他人物的敘述成全文章的終結,會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文章如人體,三分頭、身、足。開頭、中間和結尾三段式是文章永恒的結構。我們談到文章形式的創新時,不能偏離這樣一個結構原則。否則,文章的創新就好無頭緒。這里的三段是大段,而非自然段。比如開頭也可能分幾部分去寫,好比發、眼、耳、鼻、口。中小學生作文在安排段落上太小氣,一般分三個小段,有的甚至整篇習作一個段落,令讀者誤入魔洞,黑洞洞找不到出口。總擔心多分一段誰找你罰款,多寫一段浪費版面和紙張?而作家的文章,在段落上非常得大氣。一篇至少分四小段。有時一個小節,一句話,一個詞語。清清楚楚的段落,好似臺階一樣讓人賞心悅目。
首尾呼應使作文成為一個整體,也是衡量作文水平高低的標準。一般情況下,首尾呼應總是在落筆前安排妥當,如果發現首尾缺少一種呼應,可以讓開頭圍著結尾轉。結尾是寫景的,開頭就加進一兩句寫景句;結尾是抒情的,開頭就添上幾個與結尾意義相似的詞語;結尾寫了天空,開頭可以寫鳥兒飛翔;結尾寫了田野,開頭不妨寫農民。倒敘法,常用于事件記敘文中。開頭和結尾兩個段落要遙相呼應。不能以倒敘開頭,卻以事件的結束收尾,便有頭無尾。正確的辦法是,事件敘述完之后,再回到倒敘的開頭上來,首尾照應了,文章才顯得完整。
文章的質量好象與字數無關,把作文當作有數字記錄的化學實驗來考評,當作定量的物理現象來對待,實在令人可笑。但目前的作文競賽或考試,還不可能取消字數的限制。但字數只是大概的數字,多或少幾十字無關緊要。根本沒有必要一五一十地清點作文的字數。
3、選擇體裁和文中點題
語文的課程改革,不僅擴大了作文選材的范圍,而且對作文的體裁也高懸綠燈。但是對體裁的選擇,還要遵循“揚長避短“的原則,采用創意的寫作形式。
如果孩子擅長描寫和抒情,不妨選擇散文文體;如果孩子擅長邏輯和辯論,不妨選擇議論文體;如果擅長寫詩,那寫詩就是上乘;如果還有其他擅長,不妨在卷上一展才華。比如:有的孩子采用音樂“ A面、 B面“或“第一樂章、第二樂章“等形式來寫,有的與美術銜接,用“第一幅:花鳥畫;第二幅:人物白描……“等形式貫穿全文;有的孩子借用“一場、二場……“的話劇形式來寫;有的運用角色自述的形式來寫。無論采用何種形式,給讀者耳目一新、親切真實的感覺。音樂、繪畫、作文除了表現形式的不同,其美感,其意境,非常相似。或許原本的作文是繪畫、故事、音樂,只是經過創新之后,才成為今天的作文?這是否就是大語文的整合?
點題,是作文的方法。點題,使我們在茫茫人群中,看到朋友在頻頻招手,在向我們微笑。一些有智慧的作家總不會忘記在文中點題。或在首尾處點題,或通過提問,婉轉地點題,或通過描寫的場景或語段點題,或用同義詞點題,或引用其他文學樣式點題,方法很多,要注意搜集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