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9章 放飛想象的翅膀展翅飛翔(三)

作文是一種創造性的認識活動和書面表達練習活動。黑格爾曾經說過:“真正的創造就是藝術的想象活動。”想象作文強調內容的獨創性,少年兒童雖然要以實用性作文練習為主,但也應有多種形式的想象性作文練習來發展其創造性思維,要鼓勵孩子憑借生活經驗的積淀,放飛想象,用創造性想象,來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意愿,寫出充分顯露個人創造力的作文。想象力是創造力最顯著的特征。在日益重視培養孩子創造精神的年代,讓我們加強想象作文訓練。

一、觀察想象,燃起孩子“想象之火花”。

看圖想象是中小學生最常用的想象作文的途徑。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看圖作文“不單是文字的說明,且可以開拓學生的想象”。我們要選擇課文插圖或一些想象空間廣闊的畫面進行作文。一是看圖畫作文。圖畫反映現實生活往往只能是平面的、靜態的、無聲的,不同的圖畫蘊含著不同質和量的想象時空,一般來說,兒童說話、寫話的圖畫,畫面簡單,意思淺顯;供少年作文的圖畫,畫面復雜,意思深邃,想象的空間十分開闊。要想把圖畫寫活,就要借助想象演繹畫面情節,變平面為立體,靜態為動態,無聲為有聲,再現現實生活的豐富性和生命活力。從縱的方面可想象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從橫的方面可想象周圍的環境,以及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讓孩子練習寫想象作文。二是看圖形作文。圖形是由線條組合成的,呈現的只是物體的外表形狀,和圖畫相比,圖形顯得單調、抽象,因而想象的空間更加寬廣,想象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如有這樣一例引發學生想象的教學片斷:教師出示課件△,變成小房子、帽子、旗子......再出示○,填上幾筆,變成什么?學生作出以下想象:○變成蘋果、變成小孩子的臉、會變成汽車;△是風箏,○是小孩子,一個孩子在春天到來時,“忙趁東風放紙鳶”;“○○/△”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動地球。△是臺灣島,○○是祖國大陸,我們盼望臺灣寶島早日回到媽媽的懷抱。教師以圖形為寫作材料,讓學生展開想象的彩翼,在神奇的世界里漫游,然后用語言描述。

物件聯想作文在美國一些小學里比較盛行。這種作文教學法先由教師準備一個摸物袋(箱),里面裝著玩具、木片、布塊、巖石、文具等物件,讓學生摸出一件后,在物件的刺激下,聯想到跟這物件有關的種種事情,從而形成作文內容。比如,摸到一個文具盒可以想象它是一個小房子,也可以是一個童話王國,里面的各種各樣的文具是公主啦,王子啦……

20世紀80年代,歐洲廣播聯盟發起了一次“兒童故事創作比賽”,競賽的要求是從規定的20多個音響(歌聲、口哨聲、喇叭聲、笑聲……)挑選幾組進行想象、創作故事,中國兒童也熱烈響應。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僅京津滬三地廣播電臺就收到了一萬多篇小學生聽音響作文。

二、童話作文讓孩子走進童話王國。

童話是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文體。開發少年兒童幻想智力,提倡孩子們寫童話這是時代向我們提出的要求,是社會向我們提出的要求。童話愛憎強烈,是非分明,促人醒悟,催人奮進,讓童話伴隨著孩子們健康成長。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許多語文教育專家開始了“童話引路,發展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教改試驗,以觀察為前提,以閱讀為基礎,以思維為主軸,以情感為動因,以語言為憑借,取得了成功,引起教育界的關注。孩子們都很喜愛看童話。因為童話符合少年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點。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創造思維能力。孩子看得多了,若讓他們自己也來試著編寫一個,會令他們興致倍增。我們何不順水推舟呢?例如在學完《會搖尾巴的狼》一文后,讓學生續寫《狼和獵人》、《狼和狐貍》等童話。

三、創設情境,體驗想象作文

作文是生活和思想、環境與情感、客體與主體相溶鑄的產物。寫作思路離不開情境誘發,優秀的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總是千方百計把學生帶入情境,強化感受,發展思維和語言。李吉林教師創立的情境作文教學法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如李老師設計的《我是一棵蒲公英》、《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便是想象作文的范例。

假設作文,是指假設某種情況,讓孩子根據這種情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想象、聯想和補充。假想作文又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是現實的,命題如《二十年以后的故鄉》、《找不到回家的路》、《假如我是校長》;第二類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是幻想作文。幻想是一種與個人的愿望相聯系,指向未來的創造性想象。鼓勵孩子寫幻想作文對其發展是十分有益的,我們可為此設計不少新穎的內容,如“在沒有大人的世界里”、“假如我是機器貓”、“會飛的豬”、“假如我是一只小鳥”、“領導來到我們的教室”等等。第三類是科幻想象作文,“異想天開”是孩子的天性。我們應責無旁貸地竭力保護與培養。假想、科幻類作文為兒童美好的愿望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假如風有顏色》等讓學生“實現”了夢想,激起他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新型鉛筆盒》《新式武器》《外星人到我家》燃起了學生熱愛科學,不斷探索的熱情。

四、根據提示,想象作文。

單詞聯想作文更為簡便,我們只要寫出形象性的短語,把孩子的無意性心理引導到習作上來,逐漸強化有意性,讓思維具體化、形象化。如,教師在黑板上寫“受傷的老牛”,讓學生討論:這頭牛是誰的,是怎么來的,主人喜歡它嗎,他經常趕著牛去干什么,他們之間發生過哪些故事,為什么受傷者了。等等。由問題的啟迪,孩子們的形象思維活躍起來了,作文就有話可寫了。

《兒童時代》雜志社曾舉辦想象作文有獎征文活動,有一道命題是:按下面提供的范圍和詞語編寫故事(題目即想象作文的范圍,規定的詞語必須在故事中出現,詞語的順序可以打亂)。

題目:《秘密》

詞語:誰都不知道--猶豫--朋友--淚水--大雨--彩虹--笑容

據征文主辦單位介紹,應征的作品紛至沓來,習作內容之廣,立意之深,語病之少,使評委們大吃一驚。

設計單詞聯想作文應特別注意詞語在意義上的聯系,要讓學生便于憑借詞語擴散思維,逐漸形成詞群、篇章。

兒童想象的有意性極不穩定(年齡越小越差),其想象過程常受情緒和興趣的影響。剛開始寫想象作文時往往會出現開“無軌電車”的情況,如果給孩子一個提綱,引導他們由提綱想開去,想象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就能增強。

題目:遲到的教師

要求:根據提綱想象具體情節作文。

提綱:1.教師的對象不在家;

2.教師的孩子生病;

3.教師的麥子掉穗了;

4.教師病了;

5.教師遇上麻煩了;

……

拓展課文作文是一種把閱讀和作文溶為一體的“寫”的訓練。要求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對課文內容進行加工改造。練習形式有加寫、補寫、擴寫、續寫、改寫等。比如,學習《窮人》之后,學生對善良的母親西蒙充滿同情,指導學生加寫一段“西蒙臨死之前”;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讓學生根據“飽經風霜”一詞,補寫一段車夫的外貌;學習《琥珀》后,要求學生把自己當作蒼蠅或蜘蛛,用第一人稱改寫琥珀的形成過程;學習完《馬背上的小紅軍》,安排學生續寫“安息吧,小兄弟”……這些想象性的作文練習既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開拓性、創造性。同樣的道理,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外閱讀材料進行相應的擴展性訓練。

[范例]:鳥兒的傾訴

LY市羅莊區沙前超

一天,我走近曠野中的一株枯樹,聽見樹上有鳥兒在哀鳴。我抬頭一看,只見枝枝上站著一只鳥兒,圓溜溜的眼睛瞪得好大好大,那凄厲的叫聲便是它發出來的。

我停住腳步,戴上“鳥語翻譯器”,悉心聆聽鳥兒傾訴,漸漸明白了鳥兒內心的痛苦。

原來這只小鳥共兄弟十個,它們無憂無慮地生活在樹林里,每天在一起嬉戲玩耍,好不快活。

有一天,災難降臨到它們身上。一群人來到了樹林,他們帶著各種伐木機械,瘋狂地砍啊、鋸啊,一棵棵大樹被砍倒了。當砍到只剩下最后一棵樹時,他們發現了那十只瑟瑟發抖的小鳥,于是拿起獵槍,罪惡的子彈射向小鳥,頓時奪去了五只鳥兒的生命。

剩下的五只倉皇逃命。它們遠離故鄉,飛過荒山,飛過禿嶺,想尋找一個能夠生存下去的地方。可是,茫茫大地,竟找不到它們立腳的地方。一天,它們想在一個煙囪上歇息,可煙囪里突然冒出一股濃濃的黑煙,一下子又吞沒了它們的兩個兄弟。更為不幸的是,它們想到田里找蟲子吃,又被捕鳥器捉走了一只;它們想到小河里喝口水解解渴,誰知這水也是被污染了的,已經有了毒,剩下唯一的伙伴也抵抗不住而毒發身亡。現在,在這個世界上,就只剩下它獨自一只小鳥了。

最后一只小鳥,孤苦伶仃地生活著。它常站在枯枝上哀鳴,向世界傾訴著自己的命運,傾訴著生存的不幸……

聽了小鳥的痛訴,我也不由為這個世界悲哀。人類為了自己的私欲,剝奪了多少生物生存的權利!我多么希望,人類能夠與世間萬物和諧相處。那時,地球上沒有環境污染,沒有濫捕濫伐,花兒散發著醉人的芬芳,小草吮吸著甘甜的雨露,動物們快樂地生活,小鳥們逍遙自在地唱著歌……

(點評):最后一只小鳥,孤苦伶仃地生活著。它常站在枯枝上哀鳴,向世界傾訴著自己的命運,傾訴著生存的不幸……文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現實生活,這是文學創作的規律,更是作文的一般規律。小作者通過大膽的想象,給我們講了一個離奇但似乎又真實的故事,立意深遠,給人教育頗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凉城县| 青神县| 页游| 景洪市| 遂平县| 阜平县| 宜昌市| 安岳县| 乐东| 吉林省| 顺昌县| 大足县| 额敏县| 天长市| 新宁县| 永泰县| 黑龙江省| 涪陵区| 府谷县| 云安县| 永新县| 嘉鱼县| 敖汉旗| 工布江达县| 涿州市| 仲巴县| 扎赉特旗| 长寿区| 阜宁县| 宝丰县| 仁怀市| 嘉鱼县| 博爱县| 潼南县| 广水市| 杨浦区| 浠水县| 沅陵县| 资阳市| 金秀| 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