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破此城易耳
- 三國之舉漢
- 濯纓道友
- 2520字
- 2021-03-19 06:00:00
“閉嘴!這里有你插話的份么?”劉備一聲呵斥,將劉禪堵了回去。
劉禪不為所動,繼續堅持道:“兒是大漢的太子。況兒今年已過十五,愿為陛下分憂!”
吳班覺得自己真是挑錯了時機,在這個時候撞破了天子與太子之間的齟齬。
他身為國舅,此時勸也不是,不勸也不是。
身為臣子,聽也不是,不聽也不是。
“你為朕分憂?不生事便是為朕分憂了!快給朕回成都!”
劉備只道劉禪不過是為看留下來在逞強。
但也終于意識到了吳班還在一旁,不好再讓人看了天家的笑話,只是一個勁地讓劉禪趕緊回成都。
“兒臣從不說妄言,愿立下軍令狀!”
為了爭取留下來的機會,劉禪決定賭一把。
“你是認真的?”劉備終于動容,一雙星目微瞇。
“你可知兵者無小事,容不得你戲言!”
劉禪斬釘截鐵道:“豈敢相戲?不過若果真助陛下破了這秭歸,還望能準許兒臣留下!”
劉備心中對阿斗的斤兩有些拿捏把握,從未見他對軍略有研究,其軍事能力估計是一片白紙。
但今日難得聽他想要參與到此中來的想法。作為自己以后的接班人,自己終還是應該鼓勵一番。
心下細思:且不若先讓他說來,若再生事端再與他二罪并罰!
“好!朕便準了你!你倒是說說是如何個法子?”
劉禪不答反問,一本正經道:
“陛下可否且讓國舅先帶兒臣觀察一下秭歸城的地勢環境?兒臣也好因地制宜。”
劉備眼中怒光一閃,但沒有立刻表現出來。
敢情這小子壓根還沒有想好辦法,剛才那是在唬人呢!
只是君無戲言,當下劉備打定主意先滿足了這小子的要求,一切等到他回營之后再做計較。若其真能有所想法也倒罷了,若沒有……
“都依你!”
既得了劉備的許諾,劉禪便跟著吳班來到前線戰場。
攻城還在繼續,兩萬漢軍先鋒軍擺開陣勢,在秭歸城墻上架起數十架云梯。
戰場上箭矢紛飛,火光不斷,喊殺聲和慘叫聲混合成一部戰爭交響曲。
漢軍士卒悍不畏死但吳卒也寸土不讓,戰況十分焦灼,己方遲遲無法突上城頭,
這是劉禪第一次這樣近距離觀察戰爭。
這秭歸城北面和東面靠著長江,西面又靠著夔龍山,只有這南面有一片適合軍隊列陣的平原。
如此的地形十分利于守城,卻不利于攻城。
攻城方不可能從長江之上攻城,也無法在西面展開手腳。
所以守城的一方只要將重兵布置在城南,多多放置城防器械和設施,縱有十萬大軍來攻,堅守數月根本不是什么難事。
劉禪雖然沒有系統性地學習過軍事,但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么?
只一眼就知道這城不是輕松能拿下的。
也難怪吳班足足在此耗了十日。
見劉禪久久沒有說話,素來俠義心腸的吳班好心出言道:
“殿下,若事不可為,不如還是向陛下認個錯吧?”
認錯?劉禪被吳班突如其來的話語說得一愣。
開什么玩笑?他此行是要來證明自己實力的好不好!
若是連這區區秭歸城他都搞不定,還怎么去改變夷陵之戰?
“國舅何以斷定我事不可為?在我看來,此城簡直破綻百出,城中守軍如土雞瓦犬不值一哂,破此城易耳!”
這……
吳班不知道劉禪哪里來這么大的底氣。
年輕人不肯輕易服輸是好事,可明知不可為還口出狂言,那就真是太過輕浮了。
不待吳班再勸,劉禪環顧了一下戰場,伸出左臂感受了一下風向。
“國舅可知諸葛丞相當年在赤壁借東風之事?我看此城一如當年之鐵索連環船啊!”
說罷,心中計較已定,自顧向中軍而回。
這回倒是吳班聽不懂劉禪的話了。
啥意思?難不成諸葛亮還把借東風的本事教給了劉禪?
二人回到營中,不等劉備發難,劉禪便率先開口:
“兒臣心中已有定計!懇請陛下讓我參與下次的攻城!”
嚯!
看劉禪這胸有成竹的樣子,還真像是有了什么破城的好主意。
要不是先前劉備上了一次當,這會兒說不定還真信了呢!
當即,劉備故作驚訝道:“原來吾兒腹中早有計較,既然如此何不快說出來與我聽聽?”
劉禪搖頭道:“陛下豈不聞,天機不可泄露?”
但落在劉備的眼中,分明就是阿斗在故作神秘,實則心中并無良策。
“若你不說,那朕便治你欺君之罪!”
見劉備不信,劉禪只能道出一些細節:“陛下只需準備好攻城所需的火油、干草之物,我自與國舅拿下秭歸來獻陛下!”
關于計策什么的當然不能隨隨便便說出來,不然劉備完全就可以撇開劉禪單干。
劉禪只有親身參與到其中來,到時候劉備即便是想賴賬都賴不了。
他向來是不易最壞的惡意來揣測人的。但為了留下來,也不得不破例一次了。
劉備本是沒有這般耐性的,因為理智告訴他阿斗不靠譜。
但另一方面,作為一個皇帝父親對太子的期許,他心中又愿意相信阿斗或許真能拿出一條計策出來。
畢竟作為他劉備的兒子,哪里能不懂兵事?
最終還是感性戰勝了理性,劉備愿意以此戰來一試阿斗。
若阿斗果真有這方面的天賦,那他自是可以高枕無憂,如果沒有……他就得提前謀劃一番,找一個可靠之人將來替阿斗掌兵。
揮手道:“朕便再依你一次,三日之內若你能助吳班拿下秭歸,朕便準你留下,否則數罪并罰!”
“君無戲言!”
出了帳,劉禪露出笑容長長地吐出一口氣。
關于如何破城,他心中已經有了大致的想法。
此時又得了劉備的物資協助,當真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吳國舅,你明日之內讓將士們扎好五百只寬七尺以上的大風箏。最多兩日,我軍便能進駐秭歸!”
吳班聞言微微側目:“殿下做這風箏是作何用?”
“國舅不必細問,明日夜間你便知曉!”
……
中元節剛剛過完,即使是夜晚也依舊燥熱非凡。
只有到了下半夜,清風拂過江面,帶來絲絲涼意的水汽,才使秭歸城上值守的吳兵感受到一些慰藉。
連日來慘烈的攻城讓士卒們都做好了死亡的心理準備。
這打仗,不就是去博生死么?
要么今日身首分離,要么明日身首分離。
只是在這中元節期間,生離死別的感覺難免更加清晰。
山巔之上,一輪皎潔的明月高高掛起,山川的輪廓在月光下清晰可見,不遠處的江水上閃著渺渺波光。
如此美麗的景色下,暗藏的是一片寂靜肅殺的戰場,任何一個小的疏忽,隨時都能演變成一場殺戮。
一片陰云飄來,漸漸遮擋住清冷的月光。
視線范圍內,吳卒伸手不見五指:
“這幾日皆是晴空萬里,皮都曬脫了數層。今夜總算是起云了,大善!”
而不遠處的漢軍大營,此時突然燈火通明,兵馬的調動在這黑暗中異常顯眼。
“漢軍這是瘋了么……居然想深夜攻城!”
吳軍沒有過多驚慌,這些日子以來見識過漢軍瘋狂的他們早已習慣對方的各種攻勢。
一邊罵著,一邊傳遞消息,準備接下來有可能發生的戰斗。
“嗚~”
果然,對面緊接著便傳來了號角集結之聲。
“快!快去稟報將軍!漢軍攻城了!”
深夜時分,秭歸城中突然警鐘大作,一場突如其來的戰斗即將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