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杭某個粉絲群。
“蘇杭新歌又要來了,好開心啊!”
“會是說唱嗎?我喜歡那首《完美的互動》。”
“我也喜歡,好酷啊。”
“超級喜歡。”
“這首歌真的太難了,學不會。”
“我不是很喜歡。”
“……”
“……”
“……”
群里尷尬了好幾秒。
“8月23日蘇杭要去鹽城參加演唱會,有附近的小姐妹嗎?”
“我在鹽城,可是我之前在打工,沒有買票,好想去看蘇杭啊。”
“那好可惜啊,也不知道蘇杭什么時候會在我的城市開演唱會啊。”
“妹妹,我在滬都,我這里有票,給你了,本來是打算去看的,可是臨時通知加班,煩死了。”
“謝謝姐姐,我想自己攢錢買,下次去看蘇杭完整的演唱會。”
“妹妹加油!”
“妹妹加油!”
“姐姐加油!”
蘇杭的新歌又要來了。
8月1日蘇杭和小哥的《千里之外》,8月7日蘇杭寫的《如果你也聽說》,8月15日同樣是蘇杭寫的《愛笑的眼睛》。
真的是每一周都有蘇杭的歌曲,8月對蘇杭的歌迷來說又是驚喜的一月。
現在對蘇杭新歌的宣傳,已經不需要大張旗鼓了。
蘇杭新歌還沒發布,就有人主動為他宣傳。
在社交論壇,蘇杭自帶流量,他新歌一出就會上熱搜;
在音樂平臺,他是最火的歌手,不花錢,對方都會給他推薦位,還是最好的推薦位。
8月22日,周六,凌晨,蘇杭新歌發布。
又是一張EP。
三首歌。
《星月私房話》的王月說蘇杭出道半年發布了12首單曲,寫歌速度很快。
對此,蘇杭還覺得慢了。
按他之前的節奏,一個月兩首歌,一年也才24首歌而已,哪怕加上專輯,也不到40首歌。
太少了。
蘇杭還等著收音樂平臺的版權費呢。
以EP形式發行單曲,不僅能快速增加曲庫,也能降低發歌頻率,保持歌迷的期待。
同時EP也能容納不同類型的歌曲,能吸引更多的歌迷,而不是像之前那樣喜歡中國風的歌迷他就不會聽其它歌曲。
蘇杭的粉絲和歌迷足夠多,只是三首歌曲同時發布,也不用怕哪首歌被埋沒了,畢竟他也不會傻到把《江南》、《童話》這種歌曲放到EP里。
而且蘇杭也不會奢望到想每首歌都要像《江南》、《童話》那樣大火,有些歌只要能小火一把就能達到他的要求了。
蘇杭這次三首新歌同時上線也是讓他的粉絲驚喜。
“哇!有三首歌。”
袁小雨躺在床上,看到蘇杭三首新歌上線,開心極了。
戴著耳機,點開第一首歌曲。
《天使》。
少女聽到歌曲前奏,就很想繼續聽下去,哪怕這不是蘇杭的歌也一樣。
這肯定又會一首很好聽的歌曲。
“你就是我的天使”
“保護著我的天使”
“從此我再沒有憂傷”
“你就是我的天使”
“給我快樂的天使”
“甚至我學會了飛翔”
“飛過人間的無常”
“才懂愛才是寶藏”
“不管世界變得怎么樣”
“只要有你就會是天堂”
……
……
真的太好聽,太溫柔了。
單曲循環。
袁小雨看了看評論區,評論已經999+。
“生活是平淡的,人生也是平凡的,如果遇到那個天使一般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
“人生姻緣而聚,因情而暖,一生會遇見很多天使,他們會給你力量和依靠,感謝遇見。”
“聽了這首歌,想談戀愛,超想超想超想!!”
“馬上要舉辦婚禮了,我要在婚禮上給老婆唱《天使》。”
“新婚快樂!”
袁小雨在這條評論下留言,直到第二遍聽完才退出評論區。
誰又會是我的天使呢?
少女暢想了一會兒,開心地笑了笑,又點開了第二首歌,繼續聽歌。
《倉頡》。
耳機里漸漸傳來那令她開心的聲音。
“一顆葡萄有多甜美”
“用盡了所有的圖騰和語言描寫”
“想一個人有多想念”
“那又是文字失效瞬間”
“結一個紀念的繩結”
“記錄你離去后萬語和千言瓦解”
“升起了慌張的狼煙”
“我遺落在最孤獨史前的荒野”
“多遙遠多糾結多想念多無法描寫”
“疼痛和瘋癲你都看不見”
“想穿越想飛天想變成造字的倉頡”
“寫出能讓你快回來的詩篇”
……
……
袁小雨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一直盯著歌詞,一邊一句一句看歌詞,一邊聽歌。
她總覺得蘇杭今天的歌格外打動人。
蘇杭以前的歌也很好聽,甜歌很甜,情歌也唱得憂傷,中國風的歌詞也很驚艷,但是很少有像今天的歌一樣打動她的。
她以前都是邊聽歌邊看評論的,現在卻完整的聽完一首歌再看評論。
“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伯益作井,而龍登玄云,神棲昆侖。能愈多而德愈薄矣。故周鼎著倕,使銜其指,以明大巧之不可為也。”
“如果我是倉頡,最先造出的字,一定是你的名字。”
……
她覺得歌迷們都太有才了,她都不敢在這里評論。
又一循環聽完,點開了第三首歌。
《如煙》。
前奏沒有之前兩首歌好聽。
“我坐在床前”
“望著窗外回憶滿天”
“生命是華麗錯覺”
“時間是賊偷走一切”
“七歲的那一年”
“抓住那只蟬”
“以為能抓住夏天”
“十七歲的那年”
“吻過她的臉”
“就以為和她能永遠”
“有沒有那么一種永遠”
“永遠不改變”
“擁抱過的美麗”
“都再也不破碎”
“讓險峻歲月”
“不能在臉上撒野”
“讓生離和死別都遙遠”
“有誰能聽見”
……
……
這首《如煙》沒有《天使》和《倉頡》好聽,卻是很耐聽。
這次的歌真的很不一樣,給袁小雨印象最深的居然是歌詞。
每一首歌都像寫了一個故事,深深的打動了她。
我沒有經歷過這些,為什么能感同身受?
或許是渴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