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0章 人才難得

元浩之前給了宋志略一個特殊任務:讓他去找幾個懂得經營錢鋪的商人回來,哪怕是綁票也得給元浩找到這樣的人。

所謂錢鋪其實就是后世一般所說的當鋪,這個時代又叫質庫,早在漢代就有了類似的金融商人,他們不但接受抵押物,而且還往往兼職高利貸和原始的保險業務。

對于傳統的小農經濟而言,這些錢鋪商人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因為農業是高度依賴自然條件的生產產業,任何人都難以保證年年風調雨順,在遇到災年的時候這些高利貸商人就成了自耕農們唯一的借貸渠道。

如果放到后世,這些最低也是九出十三歸,還要加上各種利滾利條件的錢鋪商人個個都得被抓去吃牢飯,但在古代,他們甚至算的上良心商人了,甚至在被放高利貸的農民群體中口碑還算不錯。

這種良心完全是農民們靠著樸素的感覺對比出來的,因為還有遠遠比商人們更黑的官府存在。自漢武大帝經濟改革將各種商業活動收為官營以充實財稅之后,歷朝歷代都很自覺地繼承了這種官營商業的思路,其中和高利貸商人們搶飯碗的就是平準輸均政策。

所謂平準輸均就是由官府經營商業,在糧食和其他農產品低價時進行收購并將其存入平準庫,等到物價高時再賣出,同時平準庫這個機構還可以通過運輸將低價收購的產品運輸到遠處進行銷售,理論上說相當于國家糧庫和供銷社。

但在實際操作中,它很快就變成了官府單純用來斂財的工具,官員們只顧囤積居奇和抬高物價,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甚至會在糧價高的時候仍然強迫農民以低價將糧食賣給平準庫,而由著這一缺德業務的延伸,很快官吏們就發現直接強迫農民低價賣入糧食后再將糧食高價借貸給農民以維持生活是一件很快捷的斂財之路,于是在南北朝之后各地官府又做起了高利貸生意。

為了與民爭利,朝廷甚至將那些高利貸商人都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沒辦法,誰叫官辦高利貸不但利率遠遠較民間錢鋪為高,而且服務態度更是根本沒有,強迫借貸的事情屢見不鮮,搞得農民叫苦不迭。

在真實歷史上,王安石變法中的青苗法就是試圖恢復常平倉的官營借貸,但北宋商品經濟更加發達,官府的做法卻還是幾百年一個味道,最終也成了王安石變法最大的被攻擊點,但青苗法也只有二成利息,在如今的大隋朝,五成以上的利率是官府的普遍現象。

不過元浩對此倒是關注不多,只是憑著印象認為錢鋪這種東西應該還蠻多,所以倒讓被派去找錢鋪商人的宋志略抓了瞎,這年頭哪有光明正大開門營業的良心民間高利貸啊!

能和官府公然搶生意的都是世家豪門,憑借著自身權勢暗中開展錢鋪生意,這些地下錢鋪雖然也為數不少,但都沒有公開招搖現世的,全部打著其他生意的名號開展業務,只有小家族的家主管事和鄉村的村頭豪強才知道如何聯系他們,普通農民要借貸都需要族中和本鄉的豪強介紹才行,宋志略帶著十幾個士卒轉了好幾天連別人的大門朝哪開都沒找到。

實際這種事如果是竇建德和王伏寶親自來做倒是熟門熟路,以前陪著竇建德在竇家莊耕田的時候元浩只是個孩子,竇建德并未讓他接觸這些事務,實際上竇建德之所以在鄉間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很大程度就是因為他可以代表小農戶們抵制官府的強制借貸和平準政策,還能和錢鋪商人們搭上線,替鄉人們作保借貸。

這是這個時代鄉間的“強人們”即便自家不夠富裕也照樣可以掌控鄉間的原因所在,他們對官府可以代表整個鄉間的百姓抵制一些盤剝,對下則具有普通農人根本不可能有的辦事渠道,否則光有俠義的名聲也沒有用。

宋志略之前既不是鄉間大佬又沒老老實實種過地,對其中關節一竅不通,只好帶著十幾人在鄉間游蕩了好幾日。

不過他也不愧是元浩手下難得的聰明人,這一番晃蕩下來倒是真被他發現了一個突破點。

在這個時代,除了官府那坑人的官辦機構和世家豪門的地下錢鋪以外倒還真有一個也做錢鋪生意的地方,而且生意做得極大,那就是各地的寺廟。

自晉季以來,無論南北各國都大行崇佛之道,殘暴如后趙石虎、荒淫如北魏胡太后、昏庸如梁武帝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崇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詩句可不是夸張,除南朝外北朝歷代也都大修佛寺,并且給予佛寺以各種特權和財富。

盡管有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兩位對佛寺占用國家資源極度不滿的鐵血君主的打擊,但佛寺的財富依舊非常豐厚,廟里的大和尚們坐擁大筆財富,又有著特殊的幾乎獨立于官府管控之外的特殊地位,寺廟的和尚們又大多讀過書懂得知識,還有比這更適合做錢鋪生意的角色嗎?

于是今時今日各地的大和尚們關門拜佛,開門做錢莊的情形已經變得常態化,而且和尚們不跳客戶,什么生客熟客都敢接,反正地方官府一般也不敢招惹這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方外之人。

宋志略也正是在鄉間從農人口中聽說了這個消息才算是找到了完成任務的希望。

作為作案的目標,寺廟是遠遠比那些世家開辦的錢鋪更合適的選擇,世家的錢鋪都集中在城里,但寺廟卻不能全部都跑到城里,總有些在山間的大寺方便下手。

宋志略很快就選定了一家名叫靈吉寺的寺廟,這里離河間郡城足有四十多里,占住了附近幾座小山,靠著從北齊時代就攢下的家底,方圓十余里遍布著廟里的寺產,和尚們既然有錢自然就要投資,因此錢鋪生意搞得也很興隆,周邊的村寨、小豪強們都在這里借貸財物。

在這亂世之中,和尚們之所以敢大著膽子開門營業倒也是有所依仗,經歷過幾百年亂世的靈吉寺相當舍得在建筑上花本錢,圍繞著大雄寶殿修起了足足三道寺墻,全部有四丈多高,還修筑了望樓高臺環繞相連,借著山勢的保護堪比一般的小山城。

廟里還繼承了南北朝時代寺廟的良好傳統,不但收藏有各種兵器,甚至還有一個有著十幾名鐵匠師傅的鐵匠鋪子。隨著天下逐漸亂象漸起,靈吉寺還將蓄養的武僧擴充了一倍,雖然沒有著名的禪宗祖庭少林寺那號稱三千僧兵那么恐怖,但也有足足兩百多人,加上必要時還能動員廟周圍的佃戶、信徒,勢力比起一般的豪強還要強大。

不過靈吉寺就是修的再牢固宋志略也不怕,他只是為了綁幾個懂算賬經營的人回去又不是要靠手下十幾個小兵打破靈吉寺。

實際上他只是做了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光明正大的走進了靈吉寺:花錢。

花點錢而已,作為一群虔誠的香客,花點錢到廟里上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吧,作擁數百武僧的靈吉寺也不認為不帶長兵器的區區十幾人能有什么問題,而且關鍵的是宋志略不但繳足了寺里的香火錢,還給足了寺里負責接待的知客僧小費。

這廟里收到再多也是公財,對自己大方才是真大方,知客僧立刻將宋志略一行上升到了貴客待遇,任由他大大方方的在廟里閑逛。

本來要從寺廟里綁出個和尚應該很困難,但那也是看綁誰,如果是有地位的大和尚們,只要有一個出問題立刻就要驚動靈吉寺里幾百個和尚,可如果只是個小沙彌之類,丟了幾天也未必有人發現。

而靈吉寺作為一座佛家寺廟,雖然大大方方做著各種斂財的生意,但論起地位來則和某些地方很像,會念經的和管事的和尚們地位才高,真正賣苦力每日算賬做賬的反而是地位低下的人。

好幾個終日辛苦盤賬的僧人已經四十多歲還只是個沙彌,根本不受重視。

因此宋志略很快就從靈吉寺綁出了一位叫做王長的僧人,甚至他把這位為靈吉寺的金融服務業奉獻了十幾年的高級賬房人才裹挾出寺好幾天廟里都沒人發現。

不過這一番辛苦,總算是為元浩找到了想要的人,宋志略都感慨:還真是人才難得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间市| 龙州县| 鄂伦春自治旗| 新晃| 和林格尔县| 尼木县| 德化县| 仙桃市| 拜泉县| 隆林| 句容市| 潮安县| 墨竹工卡县| 垦利县| 崇州市| 泰兴市| 长宁区| 比如县| 湖南省| 甘孜| 嘉禾县| 蓝山县| 博爱县| 麻城市| 上蔡县| 灵璧县| 达州市| 靖宇县| 沙雅县| 尉氏县| 综艺| 泸西县| 吉首市| 桃源县| 西安市| 上蔡县| 扎赉特旗| 宾阳县| 伊川县| 金山区| 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