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柳公明看著盧安的眼睛里冒著熾盛的希望,盧安從這一團涌出來的火焰中仿佛看見了那個獨自屹立在大殿之上面對所有黑暗的男人。
同樣的,他也好像看見了一個立在旁邊,蒼老的一道身影。
從柳公明的只言片語中盧安已經模糊感覺到了那個人是誰。
縱然柳公明語焉不詳,但是這一刻吐露出來的這些事情卻有著一個共同的交叉點。
在周子諒的事情里,除了他的親朋隕落,還有一個在隆基王朝大名鼎鼎的大人物同樣收到了波及。
其實盧安早就應該想到這個人,但是在他所學的知識里,這個人早在幾年前就已經病死了!
在史籍古書里的見聞影響了盧安的判斷,早就應該想到的人因此潛意識地被認為是不可能,直到這一刻柳公明提起周子諒這個人,盧安的腦子里才猛然冒出來這個人沒死的念頭。
盧安微微低著頭沉默不言,柳公明倒是稍顯興趣,朝盧安開口問道,“是何人?”
盧安瞅了一眼他,有些悶悶地反問道,“他是去桂州途徑梟陽?”
柳公明愣了一下,而后有些驚訝地道,“你還真猜出來了。”
“他要見我做什么?”
“他臨走前想與你談一談,你的種種神異月前他在途徑江州的時候有所耳聞,于是專程改道到此,就是為了見你一見,看看你到底有何神異之處。”
“昨夜他應該已經見過了,可看見我有三頭六臂的模樣?”
盧安的語氣有些不忿,柳公明笑著忽略了盧安的憤懣,笑聲道,“三頭六臂倒是不曾見到,夢中癡聲囈語倒是聽聞不少。”
盧安倏然抬頭看著柳公明,“囈語?”
盧安心中有些波瀾,但是見柳公明有些被自己的模樣驚到,于是強壓下心中的波瀾又微微低下頭看著那盞茶,放緩了聲音問道,“我說了什么?”
柳公明對盧安的反應固然有些驚奇,但是心中此際也實在計量不出原因所在,因而也就是訝然看了盧安幾眼,而后便笑著搖頭道,“語態難聞,實在聽不懂是說了些什么。”
微微低著頭的盧安眼中急切在這時候也終于散去。
昨夜在柳府留宿,醉酒之后在深睡中竟然說了夢話,他本來還驚怕自己吐露了什么了不得的秘密讓柳公明他們聽了去。
但是此刻柳公明一將當時的情況說起來,盧安便不再擔心了。
大唐時期在盧安的印象里屬于中古,而中古語言雖然屬于盧安曾學習的一部分,但是也僅僅局限于與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學交流,最多與英語水平齊平。
因而作為一個純正的中國人,在中古語言被當做第三語言對待的情況下,盧安深夢中發出的囈語自然就不存在是中古漢語的可能了。
對于盧安這類將中古漢語當做第三語言的人而言,中古漢語與現代漢語的差別很小,即便有些詞匯沒有學習過,但是也能在短時間里準確地從現代漢語里找到與其相對應的詞匯。
而對于從來不曾接觸過中古漢語的人而言,初次聽到中古漢語完全不亞于第一次聽到某種外語。
因而當盧安在沉睡中突然用現代漢語說夢話,這在柳公明等人聽來,無疑是一種難以分辨準確意思的語言。
況且又是在醉夢中說話,語態不詳也更加阻止了柳公明等人妄圖猜測盧安夢話的企圖。
消除了心頭的擔憂后,盧安定定地坐了一會兒,而后才有些沉默地道,“既然沒見我有何神異,那又有何與我見面的意義。”
聽見盧安定定的話,柳公明將茶盞擱下,看著盧安道,“樣貌上雖無神異,但是觀你氣態、談吐便無人神異能勝你!
昨夜我將你在夜宴上所說的話一一講給張公聽,他每聞一句便倏然添上三分震驚!
而今日我與你所談,他若是聽聞,必然悚然萬分……”
“我不想被當槍使!”
盧安忽然開口打斷了柳公明的話,如此說道。
柳公明愣了一下,沒明白過來盧安的意思,“你說什么?”
盧安沉吟半響,最后只能沉聲道,“我不想參與你們之間的爭斗,我不喜歡這些。”
官場的爾虞我詐是盧安尤其討厭的東西,否則當初他也不至于丟掉校領導的看重跑去跟著老王挖墳。
柳公明并不知道盧安的過去,但是此刻聽盧安的話不容置疑他也不由地再次陷入了沉默。
許久,他才緩緩開口道,“你若是對我有所怨言,那你大可放心,若是不出意料,我此生或許就落在了這片土地上……”
頓了頓,他突然看向盧安,有些艱難地開口道,“那身黃袍……”
“不用說了。”
盧安打斷了柳公明的話,他輕聲道,“與你無關,只是我生性不喜勾心斗角,你們之間黨派的斗爭,我不想摻和。”
這次輪到柳公明定定地看著盧安了,他默然著,最后瞅著盧安道,“你是大唐而今唯一的變數了,你若是不愿意涉足其中,滿朝的烏云誰來推翻,大唐的未來又在哪里?”
“你根本就不明白!”
盧安豁然看向柳公明,眼中陡然躍出一份戾氣,“真正的黑暗并不是……”
盧安又沉默了。
大唐王朝真正的弊端其實并不是李楊這些佞臣,大唐王朝真正的弊端與幾乎所有封建王朝的弊端是一樣的。
封建才是最大的弊端,最高處的皇權才是最大的弊端!
盧安最終還是沉默了,沒有把心里的話說出來。
老柳是個好人,若是就這樣將心中的話脫口而出,無疑會害了老柳。
盧安本來就不愿意將隆基王朝的結果告訴柳公明,此刻自然也不愿意將千年以后才會被證明的真理告訴柳公明。
因為這樣的真理對柳公明是沒有意義的,對他背后的那個人乃至大唐社會的所有官員都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只有到十五年后的馬嵬驛,人們才會考慮要不要反抗。
甚至他們反抗的也只是自己的不安,直到大唐帝國真正覆滅,也沒有人會考慮去反抗皇權。
在這樣的社會上,哪怕是貴族哪怕是皇子王孫,也都覺得自己需要一個帝王!
千千萬萬的百姓腦子里到死都會給他們的帝王留下一個位子!
這是人權的悲哀,這才是一個國家繼續屹立在這世上最大的弊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