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大三年(公元945年)十月,皇太后宋氏逝世,不久謚號元敬。
宋氏放在今天絕對是一個人人稱贊的好女人,在當時自然也是。由于李昪后來吃丹藥,脾氣變得暴躁易怒,動不動就責怪大臣,這方面宋氏都經常規勸,讓他理性一點。后來李昪去世,一國無主。中書侍郎孫忌怕到時候東宮的“五鬼”專權,當時“五鬼”有三個在李璟手下干活。因此請宋氏稱制,歷史上第一個稱制的便是呂后了。但她不,直接拒絕,說自己不想成為武則天。可見她的賢惠與明智。
另一邊,保大四年(公元946年)五月,李仁達,此時該叫李弘義了,一直不入朝。李璟不想讓他割據,得讓他像其它幾位一樣調離,所以不耐煩了,直接以樞密使陳覺為福建宣諭使,去叫他來朝。李弘義可不這么聽話,態度傲慢得很,絕口不提入朝一事,讓陳覺也開不了口。陳覺只能無功而返。
但不甘心啊,堂堂的大唐樞密使竟然搞不定一個小小的刺史?在回去的路上,越想越憋屈,于是索性在劍州(在今福建南平)假傳朝廷詔令,自稱權知福州事,并命建州監軍使馮延魯統領汀州、建州、撫州、信州等地軍隊,進攻福州。這假傳圣旨??!
誰知道少府監魏岑此時正在安撫漳州、泉州,他不想讓陳覺獨享功勞,竟然也擅自帶兵與陳覺會師。這叫霸王硬上弓!李璟可能也暈過去了,你們打亂了我的計劃啊。但只能于當年八月,以永安節度使王崇文為大將,會合馮延魯、陳覺、魏岑等四面進攻福州。
李弘義一看大事不妙,就向后晉稱藩乞援。但后晉僅加拜其為威武節度使、同平章事、知閩國事,并未出兵。不久,福州排陣使馬捷引唐軍攻至善化門橋,占據福州外城。后晉看來靠不住了。李弘義只得遣使赴杭州,向吳越國稱臣,請求吳越國出兵援助。吳越一直縮在浙江一角,早就想開疆拓土了,于是吳越王錢弘佐遣統軍使張筠、趙承泰領兵三萬,由水陸兩路馳救福州。
吳越軍很快便進抵福州,自罾浦(在今福建福州東南)南潛入州城,與李弘義共御唐軍。不久,唐軍進據東武門。李弘義抵御失利,使得福州“內外斷絕,城中益?!薄F陂g陳覺又請求援軍,李璟派王建封率兵五千來戰,王建封也直接沖破障礙,兵臨東武門。但陳覺、馮延魯、魏岑等各自爭功,唐軍得不到統一的指揮,故此久攻福州不下。當時,錢弘佐為了解福州之圍,又命將軍余安領水軍由海路向福州進發。
余安率援軍抵達福州不遠的白蝦浦,因海灘泥濘,又遭到馮延魯部唐軍的弓弩壓制,始終無法登岸。本來完全可以消滅他們,但馮延魯欲將吳越軍誘至平地再行剿殺,副將孟堅趕緊勸說:“如今敵人陷之死地而后生,上岸后我們不見得能打敗他們啊”。馮延魯不聽,于是讓所部軍隊后撤,任由吳越軍登岸,結果卻抵擋不住大呼奮擊的吳越軍,死者萬計,軍備丟了數十萬,孟堅也戰死了。
馮延魯看來被自己蠢死了,又羞又愧,想著引劍自盡,結果被人救下。于是只得棄軍而逃,余眾潰散。吳越軍乘勝直進,與城中李弘義等軍合勢,對唐軍兩面夾擊。唐軍諸軍盡皆潰敗,福州之圍至此解除。時為南唐保大五年(吳越天福十二年,947年)三月。
再說下李仁達后事吧。
福州解圍后,李仁達徹底歸附吳越。因為自己名字李弘義犯了錢弘佐名諱,于是改名李達,不久錢弘佐又親自賜名李孺赟。錢弘佐乃命張筠、余安班師,并以東南面安撫使鮑修讓領兵駐守福州。不久,錢弘佐病逝。其弟錢弘倧繼任吳越王。李仁達以李弘通為福州留后,親自到杭州覲見錢弘倧,被加拜為兼侍中。他擔心被扣留在杭州,又以金筍雜寶等賄賂權臣胡進思,在胡進思的進言下,被錢弘倧放回福州,仍為威武軍節度使。
天福十二年十二月(948年1月),李仁達因與鮑修讓不和,計劃襲殺鮑修讓,再以福州投降南唐,結果被鮑修讓察覺。鮑修讓引兵攻入李仁達的府邸,殺死李仁達和李弘通,族滅其家,隨后將李仁達的首級送至杭州。
李仁達作為亂世軍閥,左右橫跳,陰陽反復,最終死在自己手里。后人亦多有批評,像后來的蔡東藩就說:“再四改名,有何益處?兇狡如達,應該至此(指滿門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