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3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5G、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正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及生活方式,大量的智能終端已應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場景。雖然“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已有很多年,但作為城市發展的未來形式,“智慧城市”面臨的問題仍然不少,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將這種新技術與人類社會實際場景有效地結合起來。
從傳統理解上看,人們認為利用數字化技術解決公共問題是政府機構或者公共部門的責任,但實際情況并不盡然。雖然政府機構及公共部門是近七成智慧化應用的真正擁有者,但這些應用近六成的原始投資來源于企業或私營部門,可見,地方政府完全不需要自己主導提供每一種應用和服務。目前,許多城市采用了構建系統生態的方法,通過政府引導以及企業或私營部門合作投資的方式,共同開發智慧化應用創新解決方案。
打造智慧城市最重要的動力來自政府管理者的強大意愿,政府和公共部門可以思考在哪些領域適當地留出空間,為企業或其他私營部門提供創新的余地。合作方越多,應用的使用范圍就越廣,數據的使用也會更有創意,從而帶來更高的效益。
與此同時,智慧解決方案也正悄然地改變著城市基礎設施運行的經濟模式,促使管理部門對包括政務、民生、環境、公共安全、城市交通、廢棄物管理等在內的城市基本服務提供方式進行重新思考。對企業而言,打造智慧城市無疑為其創造了新的機遇。因此,很多城市的多個行業已經逐步開始實施智慧化的解決方案,變革現有的產品和服務方式。比如,藥店連鎖企業開始變身成為遠程醫藥提供商,而房地產開發商開始將自動化系統、傳感器、出行方案等整合到其物業管理系統中,形成智慧社區。
未來的城市
智慧城市將基礎設施和新技術結合在一起,以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并加強人們與城市環境的互動。但是,如何整合與有效利用公共交通、空氣質量和能源生產等數據以使城市更高效有序地運行呢?
5G時代的到來,高帶寬與物聯網(IoT)的融合,都將為城市運行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作為智慧技術之一,物聯網使各種對象和實體能夠通過互聯網相互通信。通過創建能夠進行智能交互的對象網絡,各行業開啟了廣泛的技術創新,這有助于改善政務、民生、環境、公共安全、城市交通、能源、廢棄物管理等方面的狀況。
通過提供更多能夠跨平臺通信的技術,物聯網可以生成更多數據,有助于日常生活各個方面的改善。
效率和靈活性
通過建設公共基礎設施,智慧城市助力城市高效運行。巴塞羅那通過在整座城市實施的光纖網絡中采用智能技術,提供支持物聯網的免費高速Wi-Fi。通過整合智慧水務、照明和停車管理,巴塞羅那節省了7500萬歐元的城市資金,并在智慧技術領域創造了47000個新的工作崗位。
荷蘭已在阿姆斯特丹測試了基于物聯網的基礎設施的使用情況,其基礎設施根據實時數據監測和調整交通流量、能源使用和公共安全情況。與此同時,在美國,波士頓和巴爾的摩等主要城市已經部署了智能垃圾桶,這些垃圾桶可以提示可填充的程度,并為衛生工作者確定最有效的路線。
物聯網為愿意實施智慧技術的城市帶來了機遇,大大提高了城市的運營效率。此外,各高校也在最大限度地發揮綜合智能技術的影響力。大學本質上是一座“微型城市”,通常擁有自己的交通系統、小企業以及學生,這使其成為完美的試驗場。智慧教育將極大地提高學校老師與學生的互動能力、學校的管理者與教師的互動效率,并增強學生與校園基礎設施互動的友好性。在校園里,您的手機或智能手表可以提醒您課程的情況以及如何到達教室,為您提供有關從圖書館所借圖書到期的最新信息,并對逾期提前告知。雖然與全球各個城市實踐相比,這些似乎只是些小改進,但它們可以幫助需要智慧化建設的城市形成未來發展的藍圖。
未來的發展
隨著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城市中心的擴展,兩者的聯系將更加緊密。例如,美國、日本、英國都計劃將智慧技術整合到未來的城市開發中,并使用大數據技術來完善、升級國家的基礎設施。
非常欣喜地看到,來自中國的智慧城市研究團隊在吳紅輝院長的帶領下正不斷努力,總結各行業的智慧化應用,為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提供經驗。非常感謝他們卓有成效的努力,希望智慧城市的發展,為我們帶來更低碳、安全、便利、友好的生活模式!
中村修二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