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張翼德怒打督郵
- 新三國演義2021
- 凰求則鳳和鳴
- 5135字
- 2021-03-08 21:32:09
劉備將兵遣散令他們回到鄉里,只留下親隨二十余人,與關羽、張飛來按喜縣中到任。署縣事一月,與民眾秋毫無犯,民心皆有感化。到任之后,與關羽、張飛同桌用食,寢則同室。有劉備在的地方人稠廣坐,關羽、張飛侍立在旁,由此終日不倦,日子樂盛,
到縣未及四月,朝廷頒布降詔,凡是戴有軍功為長吏者當沙子一樣淘汰。劉備疑是在遣文中。時日,督郵行部至縣,劉備出門迎接,見督郵后恭敬施禮。督郵坐于馬上,態度冷傲,只是手執馬鞭指示回答。關羽、張飛見他怠慢劉備,心中怒不可遏。及到館驛后,督郵南面坐在上位,劉備則侍立坐在階下。
良久,督郵問道:“劉縣尉是什么出身?”
劉備道:“我是中山靖王的后人;自涿郡剿戮黃巾,大小總共三十余戰,也是頗有一點功勞的,因此獲任今職。”
督郵一聽,大喝道:“你撒謊自稱為皇親,又虛報功績!目前,正是朝廷降詔的關頭,正要淘汰的就是你這等濫官污吏!”
劉備無奈,不知如何回答,只好喏喏連聲而退。劉備回到縣中,與縣吏商議。縣吏答道:“督郵作威嚇唬你,無非就是要你私下贈送錢財。”玄劉備愕然道:“我與民眾秋毫無犯,平和相處,那得多余財物送給他?”
次日,督郵先使喚縣吏去,意思就是勒令他親自指稱劉備縣尉有害民的行為。劉備知悉后,心中大驚,幾次前往懇求他免除無端的罪責,但都被門役阻止,不肯放入。
卻說,張飛飲了數杯悶酒,微有昏醉,乘馬從館驛前過時,見五六十個老人,都坐在門前痛哭流涕。張飛詢問其中的緣故,眾老人答道:“督郵逼勒縣吏,欲想加害劉公;我等知道后都來苦告,但不得放入,反遭看門人趕打咒罵!”張飛大怒,睜目環眼,惱怒得牙齒作響,棄鞍下馬,徑直進入館驛,看門人那里阻擋得住張飛?于是張飛直奔后堂,見那督郵正坐在廳上享樂,二話不說,縱身上前,將縣吏綁倒在地。
張飛罵道:“害民的賊!你還認得我嗎?”督郵還沒開口回應,早就被張飛揪住一頭亂發,被狠狠地扯出館驛,直到縣前在馬樁上將其縛住;張飛折下柳條,往督郵身上著力鞭打,前后一共打折柳條數十枝。劉備因為突如其來的遭遇正納悶間,卻聽到縣前異常喧鬧,奇問左右,他們回答:“似乎是張將軍綁了一人,在縣前實行痛打處罰。”劉備怕張飛生事,急忙去觀看究竟,才驚覺被綁縛者就是督郵。劉備尋問其中緣故。
張飛怒道:“此等害民的賊,不打死他還留著干什么!”督郵哀求劉備道:“玄德公快來救我性命!”劉備畢竟是心善仁慈的人,急忙喝止張飛住手。這時,旁邊轉過關羽來,關羽道:“兄長建立許多大功,才僅僅得了一個縣尉。而今,又被督郵上前侮辱。我思前顧后,認為這枳棘叢中,非棲鸞鳳之所;既然如此,不如殺了這狗督郵,棄官歸鄉去罷,再另謀遠大之計就是。”
玄德心知此事已無法回頭,于是取出印綬,掛在督郵的頸上,責道:按理說,你是一個害民的不義之人,本來應該殺除!今天,姑且饒你一命。我這就繳還印綬,從此離去。”
督郵得救后,馬上回去告知定洲太守,太守大怒,申文到省府,差人捕捉劉備等。劉、關、張三人連夜前往代洲投靠劉恢。劉恢知道劉備是同室宗親后,就留他們匿藏在家,對外人從不提起此事。
卻說,十常侍手握重權,互相商議:此事,但有不服從己者,盡數誅之。趙忠、張讓差人去問破黃巾將士有功者索取金帛錢財,若有不從者就奏罷其職。其中,皇甫嵩、朱儁都不肯服從,趙忠等表奏罷了他們的官位。時日,皇帝又封趙忠等為車騎將軍,張讓等十三人皆封列侯。從此,朝政愈潰,人民生怨。于是,長紗賊將區星又起戰亂;魚陽張舉、張純舉旗也反:張舉自稱為天子,張純則稱為大將軍。各地表章如雪片般告急送去,但十常侍都藏匿不奏。
一日,皇帝在后園與十常侍行飲宴之樂,這時,諫議大夫劉陶,徑直來到皇帝前,神色悲慟。皇帝尋問其中緣故。劉陶又悲又怒道:“天下危在旦夕,民聲沸騰,陛下居然還在與奄宦共飲尋樂!”皇帝奇問:“國家承平,有何危急?”劉陶道:“四方盜賊,聲威并起,侵掠州郡,勢不可擋。其禍根,都是因為十常侍賣…害民,欺君罔上。朝廷正直人士都離去了,那么禍害就在眼前啦!”
十常侍皆免冠跪伏于帝前哭道:“大臣們對我們沒有相容的心,臣等怎么活下去!愿乞求留下我們的性命歸去田里,盡數將家產用來資助軍士兵馬。”言罷,又是一番痛哭。皇帝對劉陶怒道:“你的家中亦有近侍之人,為何不容許朕有親近之人?”呼喝武士將劉陶推出去斬了。劉陶悲慟叫道:“臣死不足惜!可憐…室天下,四百余年,到此一旦休矣!”
武士挾持劉陶出去,準備行刑時,有一大臣喝住,道:“請先別下手,等我進諫去。”眾人視之,乃司徒陳耽。
陳耽徑入宮中來諫,對皇帝道:“劉諫說了什么,又得了什么罪名而受誅?”皇帝道:“毀謗朕的近臣,又冒瀆朕的天威。”陳耽道:“現如今天下的人民,都恨不得食那十常侍的血肉。陛下卻對他們敬之如父母,他們又身無寸功,皆封列侯。何況封谞等勾結黃巾,欲為內亂:陛下如今若不自省,江山社稷很快面臨崩摧的地步!”皇帝道:“封谞作亂,其事不明。而且,十常侍中,難道沒有幾個忠臣?”陳耽以頭撞階級,連番勸諫。皇帝大怒,命人拖出,與劉陶一同下獄。夜里,十常侍即在獄中謀殺之;制造假帝詔令,命令孫堅為長紗太守,討伐區星,不出五十日,來人報捷,江廈已平,于是下詔封孫堅為烏程侯。
封劉虞為幽洲牧,領兵前往魚陽征討張舉、張純。代洲劉恢以書信推薦劉備去拜見劉虞。劉虞大喜,任命劉備為都尉,引兵直取賊巢,與賊大戰數日,挫動他們的銳氣。話說,張純為人專一兇暴,弄得士卒心變,后帳下頭目刺殺張純,將頭獻上,率眾來降。張舉見勢敗,絕望之下,亦自縊死。于此,魚陽恢復太平。劉虞表奏劉備大功,朝廷因此赦免鞭策督郵的罪名,除下密丞,遷高堂尉。公孫瓚又表奏劉備以前的功勞,推薦劉備為別部司馬,守坪原縣令。劉備在平原,有錢糧軍馬,重整舊日氣象。劉虞也因為平寇有功,被封太尉。
中平六年夏四月,靈帝病危,急召大將軍何進入宮,商議后事。話說,何進起身于屠家;因其妹有幸入宮做了貴人,生下皇子辯,遂立為皇后。因此是得權重任。靈帝又十分寵幸王美人,生下皇子協。何后嫉妒,想法毒害了王美人。而皇子協養于董太后宮中,董太后是靈帝的母親,解瀆亭侯劉萇的妻子。起初因為桓帝沒有子嗣,迎立解瀆亭侯的兒子,是為靈帝。靈帝繼承大統,遂迎養母氏在宮中,尊為太后。
董太后嘗試勸說靈帝立皇子協為太子。靈帝心中也偏愛協,準備立之。當時病篤,中常侍蹇碩奏道:“若打算立協為太子,必先誅殺何進,以絕后患。”靈帝信從其說,因宣何進入宮。何進來到宮門時,司馬潘隱旁道:“不要進去,蹇碩計謀殺了你。”何進大驚,急忙回到私宅,召諸大臣,打算盡誅宦官。座上一人挺身而出,說道:“宦官之勢,起自沖、質之時;朝廷蔓延極廣,怎么能盡誅?倘若泄露機密,必有滅族之禍!我們還是詳細商議再定奪吧。”何進視之,那人是典軍校尉曹操也。何進叱道:“你這等小輩怎么知道朝廷的大事!”
正躊躇間,潘隱來到,他說道:“靈帝已崩。今賽碩與十常侍商議,對外隱秘不發喪,假詔宣何國舅入宮,欲絕后患,然后冊立皇子協為帝。”才剛說完,使者來到,宣告何進速速回宮,商議后事。曹操道:“今日之計,我們不如先奉正君位,然后再圖賊。”何進道:“誰敢與我正君討賊?”一人挺身而出道:“愿借精兵五千,一路斬關入內,冊立新君,盡誅奄豎,掃清朝廷,以安天下!”何進視之,他乃司徒袁逢之子,袁隗之侄,名紹,字本初,現為司隸校尉。何進大喜,遂點御林軍五千。袁紹全身披掛,威風凜凜。何進引何顒、荀攸、鄭泰等大臣三十余員,相繼而入,就在靈帝柩前,扶立太子辯,繼承皇帝的位。
百官呼喊跪拜已畢后,袁紹入宮抓捕蹇碩。蹇碩驚慌走入御園,在花陰下被中常侍郭勝殺了。蹇碩所領的禁軍,全部投順。袁紹對何進道:其余結黨。今日可乘勢全部殲滅。”張讓等知事態緊急,驚慌入告何后道:“計謀陷害大將軍者,只是賽碩一人,并不關臣等事。如今的大將軍聽信袁紹的言語,打算盡誅臣等,乞求娘娘憐憫!”何太后道:“你們不要擔憂,我定當保住你們。”傳旨宣何進入。
太后對何進道:“我與你都出身寒微,非張讓等,又怎么能享用此等富貴?今蹇碩不仁,已經伏誅,你又何必聽信他人的言語,打算盡誅宦官?”何進聽罷,出去對眾官道:“蹇碩設下計謀害我,可族滅其家。其余的人就不必要妄加殘害。”袁紹道:“若不斬草除根,必為喪身之本。”何進道:“我的心意已決,你們就無需多言。”眾官聽罷,皆退。
次日,太后命何進參錄尚書事,其余都封了官職。董太后宣張讓等入宮商議:“何進的妹妹,始初我抬舉他。今日他的孩兒得了皇帝位,而內外臣僚,都是她的心腹:威權太重,我應該怎么辦?”張讓奏道:“娘娘可以每天臨朝,垂簾聽政;封皇子協為王;加國舅董重大官,掌握軍權;若重用臣等,大事可圖矣。”董太后大喜。次日臨朝,董太后降旨,封皇子協為陳留王,董重為驃騎將軍,張讓等共同參預朝政事務。
何太后見董太后專權,在宮中設下宴會,請董太后赴席。酒至半酣,何太后起身捧杯再拜道:“我等都是婦人,參預朝政,不合時宜。昔日,呂后因為手握重權,宗族一千口人都被殺戮。今我等適宜深居后宮九重;至于朝廷大事,就讓大臣元老自行商議,如此做也是國家的幸存。不知道你是怎么看的?”董后大怒道:“你鴆死王美人,內心嫉妒。今又仗倚你的兒子是當今君王,與你兄長何進的勢力,就敢胡言亂語!我若敕令驃騎將軍斬下你兄長的首級,如同手掌翻轉!”何后亦怒道:“我好意勸言相告,你為什么遷怒于我?”董后道:“你這種屠沽小輩,有什么見識!”兩宮互相爭競,言語激烈,張讓等勸說她們各自歸宮。
何后連夜召何進入宮,告知所發生的事情。何進出,召三公來共議。早朝,使廷臣奏董太后原系屬藩妃,不適宜久居宮中,應該遷去河間安置,限令日下就出國門。一面派遣人護送董后;一面點禁軍圍住驃騎將軍董重的府宅,追要印綬。董重知道事急,于是自刎于后堂。家人舉哀發事,軍士才各自散去。張讓、段珪見董后一枝已斷廢,遂皆以金珠玩好結識何進的弟弟何苗和她的母親舞陽君,下令早晚入何太后處居住,善言求到:因此,十常侍又得近身之幸。
六月,何進暗中差使人鴆殺董后于河間驛庭,舉靈柩回到京中,下葬于…。何進托病不出。司隸校尉袁紹入見何進道:“張讓、段珪等流言于外,說公鴆殺董后,打算私謀大事。此時若不誅奄宦,后必為殺身大禍。昔,竇武欲誅殺內豎,由于機謀不密,反受其害。今,公兄弟部曲將吏,都是英俊之士;若使盡力,事在掌握。這等天賜良機,不可輕易失去。”何進道:“且容商議。”左右密報張讓,讓等轉告何苗,又多送賄賂。
何苗入奏何后道:“大將軍輔佐新君,不行仁慈的事情,又專務殺伐。今無端又打算殺害十常侍,這是取亂之道啊。”何后接納他的進言。少頃,何進入白后,欲誅殺中涓。何后道:“中官統領禁省,…家故事。君帝新得天下,你卻打算誅殺舊臣,非是重視宗廟的行為。”何進本是沒有決斷之人,聽了太后的言語,唯唯喏喏而出。
袁紹上前問道:“大事如何了?”何進道:“太后不應允,又能如何?”袁紹曰:“我們可召集四方英雄之士,帶兵來京,盡誅奄豎。此時事急,容不得太后不從了。”何進喜道:“此計甚妙!”便發檄文至各鎮,召赴京師。主薄陳琳道:“不可以!俗云: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何況是國家大事呢?而今將軍仗有皇威,又掌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誅宦官,如鼓動洪爐燎毛燒耳。應當行事如雷霆,當機立斷,這樣天人順之。如果外檄大臣,臨犯京闕,到時英雄聚會,他們若各懷一心,又當如何?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利,大事必不可成,反而生出禍亂。”何進反而笑道:“你這是懦夫的己見啊!”傍邊一人鼓掌大笑道:“此事易如反掌,何必議論不斷!”何進視之,正是曹操。又正是:
欲除君側宵人亂,須聽朝中智士謀。
且說,曹操當日對何進道:“宦官之禍,古今都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又怎么會演變至此?若欲治罪,當除大惡,但多一獄吏就夠了,何必紛紛擾擾召集外面的兵馬呢?欲盡誅之,事情一定會敗露。而且,我料想此事必定失敗。”何進怒道:“孟德,你難道也懷有私心嗎?”曹操退去時道:“而今亂天下者,必定是何進也。”何進于是暗差使命,赍密詔星夜往各鎮去。
卻說,前將軍、鰲鄉侯、棲涼刺史董卓,先為破黃巾無功,朝議將其治罪,因為賄賂十常侍所以幸免;后又結交朝貴,遂任大官,統西洲大軍二十萬,常有不臣之心。時日,得到詔令,心中大喜,立即點兵調將,陸續前往;讓他的女婿中郎將牛輔守住陜棲,自己卻帶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提兵往洛陽進發。
董卓婿謀士李儒道:“今雖得奉詔,但中間多有古怪。為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董卓大喜,遂上表。其文略為:
聽聞天下之所以亂逆不止,皆因黃門常侍張讓等怠慢天常的緣故。與其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然劇痛,也勝于養毒。臣敢于鳴響鐘鼓進入洛陽,除去張讓等。如此,社稷幸甚!天下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