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不悔眼見眾多的囚犯長途跋涉,卻還要戴著沉重的刑具,十分痛苦,便詢問一旁的凌飛是否可以去除枷鎖,然而凌飛聽了卻是連忙擺手道,“大人,這卻使不得,大隋《開皇律》有明確規(guī)定,囚犯在押送途中,一定要帶枷鎖,所以這個枷鎖是不能輕易打開的。”
獨孤不悔聽了凌飛的話也只好暫時作罷,雖然他曾經(jīng)是一個歷史研究所的員工,他卻仍然有許多東西不清楚,就比如凌飛所說的《開皇律》,他只知道是隋文帝楊堅隋在開皇元年命高颎等撰定新律之時所著,其他的卻都一概不知了。
畢竟中華幾千年漫長的歷史里,有許多的東西對于現(xiàn)在的人們來說,依然是未知的。
原來古代犯人坐牢和發(fā)配時,都會戴著木枷,但木枷的樣式和重量都不盡相同。
通常而言,坐牢時戴的木枷會比較重。比如《水滸傳》中就出現(xiàn)過多次的木枷,白勝被抓,就是戴“二十斤重死枷”;王婆下獄時,戴的是“重囚枷”;宋江寫反詩,戴的是“二十五斤死囚枷”;解珍解寶被毛太公陷害,也是戴二十五斤死囚枷;柴進被高廉、殷天錫所誣陷,仍然是二十五斤死囚枷;盧俊義最倒霉,他下獄時,戴的是“一百斤死囚枷”。
但是,犯人被發(fā)配的地方通常很遠,如果戴幾十斤的重枷,不可能走遠。所以發(fā)配路上戴的木枷通常很輕,這樣方便行走,因此也叫“行枷”。水滸中,多次提到過行枷。
歷代官府為了統(tǒng)一管理,一般都會嚴格控制木枷的尺寸,那么,在木枷的長短已定的情況下,如何減輕重量呢?
辦法就是減小枷木的厚度。但如果厚度太薄,木枷可能不牢固,于是人們就會用鐵葉釘在上面,輔助固定,因為用了鐵葉,所以行枷也叫“鐵葉護身枷”。水滸中,林沖、武松等人被發(fā)配時,就是戴這種枷。
而隋朝時期的木枷相對于宋朝時期,還是有一定的區(qū)別的,其中有一個就是重量較重。因此凌飛才說這些犯人戴的枷鎖得有二十斤左右。
--------------------------
張彪本以為犯人的隊伍行走緩慢,是因為剛從牢里放出來,長途跋涉不是太適應,只是開頭走得慢些,到后面囚犯們慢慢適應了,便能走得快些了,可是他很快就崩潰了,因為他發(fā)現(xiàn),幾十人的犯人隊伍是越走越慢。
從剛開始的日行數(shù)十里,到后面的行走距離一直在縮短,而今日又到了日落西山的時候,眾人才走了第一日的三分之一的路程,幾天過去了,他們居然才走到了滎陽!
按照這樣的行進速度,一月之期很快就到了,他們卻肯定不能按時把犯人們押送到目的地京城,誤了日期,大理寺那邊交不了差,可是要遭重罰的,這可如何是好啊?!
張彪心里著急,他手下的差役也跟著著急,大家也就沒什么耐心了。剛出發(fā)的時候對待犯人們的客氣也就變得少了,而手里的鞭子卻揮舞的更加頻繁了,隊伍里動輒就傳來官差對犯人的呵斥之聲。
正在犯人們長途趕路十分辛苦的時候,北方的秋天卻不合時宜的迎來了“秋老虎”的時節(jié),一連幾天,大中午的氣溫居然比夏天還熱,好些犯人出發(fā)時為了抵御秋寒都穿了厚實的秋衣,這個時候就有點酷熱難熬了。
許多犯人負重行走本就吃力的很,再加上中午天氣炎熱,走路大汗淋漓,背后的衣服都濕透了,大家都是疲憊不堪,有些人開始咒罵起來。
走到滎陽的時候,獨孤不悔見這些罪犯頭頂太陽,頸套枷鎖,實在痛苦,而官差的呵斥與犯人們的咒罵交替出現(xiàn),漸漸地押送隊伍就變成了一支怨聲載道的隊伍。
這個時候,獨孤不悔終于理解了幾百年前秦朝末期陳勝吳廣的處境了,他們因為天下大雨,道路不通,誤了到達漁陽規(guī)定的期限。而過了規(guī)定的期限,按照秦朝法津的規(guī)定是都該殺頭的。
陳勝、吳廣兩個人一商量:“如今逃走也是死,起義干一番大事業(yè)也是死,同樣都是死,還不如干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yè)?”
于是兩人通過密謀,在大澤鄉(xiāng)發(fā)動了一場載入歷史的聲勢浩大的農(nóng)民起義。
而現(xiàn)在,如果不加快速度的話,獨孤不悔和張彪負責的押運隊伍就會耽誤日期,而耽誤日期就會受罰,他們的處境也很快就會變得和當年的陳勝吳廣等人的處境一樣,到那時,犯人的隊伍會不會爆發(fā)動亂甚至是發(fā)生起義呢?
獨孤不悔思索了很久,覺得現(xiàn)在這樣不是個辦法,犯人們已經(jīng)怨聲載道了,如果再進一步激化矛盾,后果不堪設想啊,怎么辦?這時候,一個瘋狂的想法出現(xiàn)在了他的腦海里。
片刻后,他讓張彪將押送犯人們的隊伍暫時停了下來,讓犯人們全部躲在路旁的樹蔭下休息。
犯人們坐在樹蔭下休息,獨孤不悔又讓凌飛給犯人們挨個喂水喝,隊伍里的人才慢慢的停止了抱怨。而趁著犯人們休息的時候,獨孤不悔把張彪叫了過來,進了自己的馬車里。
兩人坐定之后,獨孤不悔開門見山的告訴張彪,“張兄,隊伍目前的行進速度太慢了,這樣可不行啊,會誤了朝廷的時期規(guī)定的,后果很嚴重!”
“是啊,我也發(fā)現(xiàn)了,可是這卻也無能為力啊,手下的差役們大聲呵斥他們,還是走不快,就差拿鞭子抽他們了!”張彪皺緊了眉頭,憂心忡忡的說道。
“如此下去不是個辦法,如今隊伍里已經(jīng)有很多人開始怨聲載道了,如果差役們再進一步催促呵斥,甚至打罵,與犯人之間的矛盾就會進一步擴大,這樣遲早會出問題的!”獨孤不悔也是一臉愁容。
兩人一時沉默不語,這時凌飛回來聽見了他們的談話,便站在馬車外說道,“大人,我倒是有個辦法,可以加快前進的速度,不知大人是否愿意聽。”
獨孤不悔正愁沒辦法,聽他如此說,就叫他進來,看他有什么好的辦法。
而凌飛看著愁容滿面的獨孤不悔和張彪說了一句話,卻讓他們震驚不已,“大人,去除了他們的木枷鎖鏈,他們自然會行走的快點。”
一旁的張彪聽了,馬上表示反對,“一派胡言,去除犯人的刑具是違反當朝律法的!再說了,打開枷鎖后,這幫犯人還不都跑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