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精解:條文解析+案例分析+報表編制(2021年版)
- 政府會計編審委員會編著
- 747字
- 2021-02-26 11:11:33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存貨的確認、計量和相關信息的披露,根據《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
第二條 本準則所稱存貨,是指政府會計主體在開展業務活動及其他活動中為耗用或出售而儲存的資產,如材料、產品、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等,以及未達到固定資產標準的用具、裝具、動植物等。
第三條 政府儲備物資、收儲土地等,適用其他相關政府會計準則。
【解析1-1】存貨的概念與分類
2017年10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以下簡稱“財政部”)印發了《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財會〔2017〕25號,以下簡稱《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鼓勵行政事業單位提前執行。新制度取消了“存貨”科目的設置,新設置了“在途物品”“庫存物品”“加工物品”等科目,用于對單位在開展業務活動及其他活動中為耗用或出售而儲存的各種資產進行分類核算。
1.在途物品
在途物品是單位采購材料等物資時貨款已付或已開出商業匯票但尚未驗收入庫的物品。
2.庫存物品
庫存物品是指單位在開展業務活動及其他活動中為耗用或出售而儲存的各種材料、產品、包裝物、低值易耗品,以及達不到固定資產標準的用具、裝具、動植物等的成本,也包括已完成的測繪、地質勘查、設計成果等的成本。庫存物品可具體分為以下四類。
(1)原材料,指使用以后即消耗或逐漸消耗不能復原的各種物資,如燃料、實驗室材料、改裝使用的原件、零配件等。
(2)低值易耗品,指不能滿足固定資產條件的各種可重復使用的勞動資料,如某些儀器儀表、工具、量具、器皿、一般用具和勞保用品等。
(3)辦公用品,指單位在辦公活動中使用的各種物料,如紙張、筆墨等。
(4)產成品類,指單位生產完工并已驗收入庫的產成品。
3.加工物品
加工物品是指單位自制或委托外單位加工的各種物品的成本,包括未完成的測繪、地質勘查、設計成果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