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奇幻森林,需要深度改變

1859年11月,英國生物學家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在其科學巨著《物種起源》一書中,告訴人們:“在叢林中能夠存活下來的物種,不是那些最強壯的種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種群,而是那些對變化做出最積極反應的物種。”由此,“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思想被根植于人們心中。

此后,伴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的加劇,人們越來越多地發現,不獨自然界的物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亦是如此。相對人類社會這個廣袤無際的叢林,身處其間的個體,倘若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由內而外地調整自己,鍛煉生存技能,實現自我提升,對自己周圍環境的變化做出最積極的反應,那么就會成為生活的弱者,輕易地被無情地淘汰,淪落為社會發展的犧牲品。

個體如何才能于社會叢林中獲得生存的機會,成為強者呢?美國著名管理專家丹尼斯·韋特利告訴我們:個體只有具備強烈的自我意識,才能促發內在覺醒,讓“不服輸”根植于自己的內心,進而發自內心地愿意提升認識,愿意從不同的角度尋找不同的機會改變自己,最終于激烈的叢林競爭中獲得成功,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者。

所以,自我意識對于個體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說:“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始于一個意念,即自我意識。”

何為自我意識?它對個體的意義何在?

自我意識(self-consciousness)亦稱自我認知,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指出,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身機體及其狀態的意識,是個體對自己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意識。它產生于個體與外部世界的交互作用。

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身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是個體認識外界客觀事物的動力,也是個體的自覺性、自控力產生的前提,更是個體進行自我教育的先決條件。

個體自我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著個體是否成功。個體只有具有了良好的自我意識,才能意識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進而自覺自律地行動,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取得積極的自我教育。同時,個體具有了自我意識,才能不斷地自我監督、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從而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優良的個性。而正確的道德觀和優良的個性,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

個體的自我意識源于對自身的認識和評價。心理學家馬爾慈說,人的潛意識就是一部“服務機制”——一個有目標的電腦系統。因此,自我意識就如同電腦的程序,直接影響著個體的發展結果。倘若個體在自我意識中不斷地否定自己,就會感受到失敗和沮喪,由此必定遭遇失敗的人生;反之,個體在自我意識中肯定自己,就會感受到喜悅、自尊、快慰與卓越,進而收獲成功的人生。

心理學家艾里克森在其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指出,自我意識的發展貫穿人的一生。個體要在社會叢林中生存下去,不斷提升幸福感,收獲成功的人生,就需要不斷提升,改變自我意識,強大自己。

自我意識心理學的先驅普萊斯科特雷奇以數千名學生為研究對象,用實驗證明了自我意識對個體改變的重要性的實驗。實驗結果表明,倘若個體能改變不恰當的自我意識,樹立正確的自我觀念,改變自我評價,實現自我控制,就可以提升自我能力,改變當下的不良處境。

因此,個體要在社會叢林中有所成就,就要全面地完善自我意識,讓一個適當又現實的自我意識相伴終生。這就要求個體要能接受自己,擁有健全的自尊心;要能信任自己,并不斷地強化和肯定自我價值;要能自由地有創造性地表現自我,而不是逃避現實,隱藏自我;要讓自己身處社會叢林中,恰如其分地發揮自己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個體要能客觀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弱點,且積極現實地對待它們。如此一來,個體的自我意識就會在對自我揚長避短的基礎上日臻完善而穩固,獲得“良好”的自我感覺。

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個體,必定是自信且自由的,他不會為外物所困,不會因舒適區的同化而喪失自我價值,也不會在“鳥籠”中失去自我,更不會讓與生俱來的攻擊性退化。

一個自我意識不斷發展完善的個體,不會于落魄中自我否定,不會壓制自己的能力,浪費自己的天賦本能,不會讓自己身處憂慮、恐懼、自我譴責和自我厭惡中,不會扼殺自己的生命力,而是會主動進取,讓自己發生深度改變,正視“恐懼區”,勇于邁出改變的第一步,讓自己如同“飛輪”一樣飛起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如此一來,伴隨著個體的自我意識不斷發展并完善,個體就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科學而合理地擴大“心理舒適區”,樂于主動進入學習區。最終,于弱肉強食的“叢林”中找尋到真正屬于自己的豐富的人生、幸福、成功、平靜以及內在的崇高目標,進而體驗到幸福、自信、成功等飽滿的感情。

所以,每一個個體都要學著讓強大的自我意識幫助自己在叢林競爭中保持競爭力。如同“近20年來最有創造力的作家”華萊士在一次演講中告訴我們的:在煩瑣無聊的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認識到自己的所長所短,知道自己的成長需要,不讓自己被雜亂、無意識的生活拖著走,而是自己掌控生活。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英國作家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1865—1936)在其創作的《叢林之書》(The Jungle Book)中有這樣一段話:

“Now this is the Law of the Jungle—as old and as true as the sky; And the Wolf that shall keep it may prosper, but the Wolf that shall break it must die. As the creeper that girdles the tree trunk, the law runneth forward and back, For the strength of the pack is the wolf,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wolf is the pack.”(這就是叢林法則,如蒼天一般古老和正確。遵循它的狼將繁榮昌盛,違背它的狼必將招致滅亡。如同纏繞樹干的藤蔓一樣,森林法則源遠流長。狼群的力量來源于狼,狼的力量也來源于狼群。)

作品中的男孩毛克利,面對叢林中其他動物或敬畏或惡意的眼神,在不斷地學習中成長,慢慢地學會在叢林中立足、謀生,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慢慢地體會到何為叢林法則的同時,借助于自身的努力獲得了應得的尊重,以及在叢林中的生存權。

生活在“叢林”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不斷成長的孩子?要獲得怎樣的人生,端看你如何改變自我意識,怎樣理解叢林法則。

你可以選擇奮斗,于激烈的叢林競爭中提升自己,高居食物鏈的頂端;你可以選擇盡職和遵從,過著平淡無奇,帶著幾分掙扎的人生;你可以選擇退縮,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退步,最后退無可退,讓人生陷于困境,直至死亡。

現在,是時候花一點兒時間完成下面這個小測試了:

請你閉上雙眼,想象自己正于清晨的森林公園里漫步。走著走著,你的眼前出現一個小屋,你滿懷好奇地走進去,發現屋子里有許多面鏡子。現在,你在觀察周圍時發現了什么?請你在提供的選項中做出相應的選擇。

A.除了自己的影子,沒有其他人

B.可以看到周圍很遠的地方零星有幾個游客在參觀

C.周圍不遠處有幾個游客在參觀

D.你的周圍聚集著很多人

請對照下面的分析,反思自己:

選擇A的你是一個自我意識特別強的人,你習慣于將自己看作注意的中心,其他人或事物極難引起你的關注和興趣。

選擇B的你是一個相當理性且界限感比較強的人,你能將自我與他人劃分得相當清楚,能給自己留有一定的自我空間,并相當注重自己的知識面和思索能力,凡事能堅持獨立思考,不會輕易被他人的意見左右。

選擇C的你是一個雖然擁有自我意識但并不很強烈的人。你在大多數情況下會忽視“自我”,甚至有的時候完全無法注意到自我,因此遇事不果斷,沒主見,極易受他人意見的影響。

選擇D的你是一個相當缺乏自我意識的人。你在日常生活中過分依賴他人,害怕孤獨,凡事喜歡聽從他人的意見,極少獨立思考,缺乏獨立性。

下面,請你翻開本書,在閱讀的過程中,認清自己,學會用心理學的目光觀察自己,學著由內而外地改變自己,強大自己的內心,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自我意識,修煉自己的本領和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定會在競爭激烈的“叢林”中,成就自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宁县| 凤台县| 巴里| 石家庄市| 开化县| 甘孜| 枝江市| 龙游县| 称多县| 绥滨县| 高雄市| 金昌市| 鹤岗市| 璧山县| 巍山| 张家港市| 苍梧县| 大石桥市| 丰镇市| 白玉县| 乌拉特后旗| 安泽县| 昌图县| 漳平市| 宣恩县| 中西区| 雷州市| 玛纳斯县| 定襄县| 黄骅市| 高邑县| 静海县| 普兰店市| 绵竹市| 昌乐县| 三台县| 广昌县| 建湖县| 沙洋县| 杭锦后旗| 汾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