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對于自己的語言體系是敏感度極低的,因為這是他們長期學習,磨合,內化后不自覺構建的系統。有如心跳,不到劇烈波動時,不會感知到有問題存在。
所以諸如“我的事,你少管”“你以為你是誰呀”這些明顯刺耳如針的話,自己卻很自然地脫口而出,之后無非兩種情況。第一,自己毫不知情毫不在意,說過了就算了。第二,自己過后知錯但放不下架子,不了了之。
我知道白云出非有意,流水下灘本無心。只苦了那有意有心的聽眾,被云霧遮蓋,被流水侵蝕。
無論是講述者還是聽眾,都是做出了應激反應,憤怒,怨恨,委屈,痛恨都是人對一件事最初的反應。是對是錯,無可分也。人性使然,要允許這些語言和心理的存在,寬容地放過他們。
圣人之所以為圣,是寬容人性本能之后,學會去避免,控制,利用這些本能。作為講述者,如何避免應激的情緒支配自己,把一些氣話硬生生咽回去。作為聽眾,如何坦然放過這些偏激的言語,淡漠的探尋問題和沖突的根源。這便是個人往圣人靠近必須解決的問題。
當然,生而為人,自由自在,嬉笑怒罵也算美好一生。只能在此虔誠虔誠祈禱,惟愿你身旁的聽眾能對你說的話一笑而過,為愿你作為聽眾時可以不為別人的話徒增煩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