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四,劉徹大軍行進至苑林并在此扎營。
初五,斥候從前線帶來了幾個情報:魏軍欽州都督魏玄統帥四萬精銳騎兵急速南下進抵寧陰,與元榮主力軍成掎角之勢;魏軍司馬元英統帥三萬五千精銳進抵高陸,意圖進攻武功。
如此一來,魏軍在前線的兵力達到了空前的三十萬人!
與魏軍在雍北連續不斷的小動作相反,處于渭西的兩支魏軍在拿下豫北馮翊以后便再無行動。
看著地圖上渭西那兩支魏軍,劉徹頗有些不安。
回到劉徹那個“駐苑林以援蕭關——龍門——鳳鈴”的設想之上,我們可以發現,這其中有一個關鍵的制約因素,那就是——兵力!
魏軍若是單攻一路或者同時進攻兩點,劉徹還勉勉強強能夠應對。但是若是魏軍同時進攻三點,劉徹現在手頭上的兵力根本不足以支撐他同時救援三個關口!
而恰恰好,這三個地方都是至關重要之點!是劉徹必須守住的地方!
主動權永遠在魏軍手上,魏軍打蕭關劉徹就得救蕭關;打龍門劉徹就得救龍門;打風鈴劉徹就得救風鈴。永遠被魏軍牽著鼻子走,永遠是被動。假若漢軍在一兩個方面是優勢,劉徹自然就不會疲于應付了。
但是根據現在的態勢來看,漢軍在所有戰場都是劣勢!高陸武功方面魏軍元英三萬對峙漢軍八千;蕭關方面元榮十五萬對峙蕭關守軍四萬,并且背后還有魏玄的四萬人;渭西方面魏軍兩軍合計八萬五千人對峙漢軍兩支共一萬三千人的部隊。加上劉徹這十三萬人,總體兵力比勉強達到二十一萬對三十萬,漢軍和魏軍有著十萬人的兵力差!!
劉徹認為,魏軍現在在不斷的屯兵,在兵力達到一個能夠一擊擊破漢軍防御,讓劉徹這十三萬人三路支援這無濟于事的時候才會進攻。
渭西方面的魏軍正好佐證了劉徹的想法。風鈴守軍李彥仙、忠武王彥、成寧折可求,三部合計接近三萬,對付魏軍,起碼可以防御一月朝上,魏軍沒有把握一下子打開風鈴龍門兩個渡口,故而沒有什么行動。
所以劉徹有些不安,他必須在魏軍前線兵力達到絕對優勢之前擊敗或者擊潰魏軍,避免被魏軍平推。
但是現在已經是大劣勢了,要在這種劣勢之下擊敗士氣正盛的魏軍,談何容易!
營中已經有將領質疑劉徹屯兵苑林的做法,他們認為駐扎在苑林被動防御,取勝機會十分渺茫,可以說是不可能,屢次三番找劉徹陳述利弊。
但是劉徹又何嘗不知道這一點?
屯兵苑林,其實也是劉徹沒有辦法的辦法。
還是那句話,兵力不夠。
劉徹也想過先集中兵力擊破蕭關的元榮或者渭西的郭準,但是劉徹沒這么做,因為劉徹知道,漢軍根本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擊敗這兩支軍隊中的一支。一旦陷入消耗戰,那么另外一路將會攻破關口包抄過來,到時候給自己的也就是一個戰敗。
“殿下,朝中信報!”
就在劉徹沉思之時,一位侍衛走進來遞上一封信報。
劉徹回過神來接過信報,打開看了看,而后對著地圖比了比,眼神之中突然射出一抹光芒。
“好!好啊!太好啦!”
劉徹揚起手中信報使勁往帥案之上一拍,由于太過興奮用力過度,震得手有些發麻。
旁邊幾個輪值將領一臉懵逼的看著劉徹,以為劉徹吃錯藥發瘋了。
“戰局活了!戰局活了!”劉徹沒有注意到下面將領詫異的眼神,興奮的大喊。
韋睿上前接過劉徹的信報,打開看了看。
突然,眼神之中折射出剛剛劉徹眼神中的那般光芒!
“王琳此舉,真是恰到好處啊!解決了我軍后顧之憂!”
眾將不解,紛紛接過信報,只見上面寫了一行字:王琳率淮南精銳四萬屯駐蕞城拱衛長安。
王琳,淮南江陵人,原梁國邊軍統領,驍勇善戰,屢次擊敗漢軍。后梁國內亂,魯王謀殺皇帝,誅殺太子,作為太子黨的王琳無奈投降漢軍。后任漢輔國將軍,統領淮南十萬精銳,屢次南下伐梁,多有斬獲。
而王琳所駐守的蕞城。位于長安西北,是從苑林、風鈴進入長安必經之路。距離苑林風鈴也比較近,半日便到。
換言之,魏軍若是想直取長安,就必須過蕞城;而魏軍想從龍門或者風鈴包漢軍的后路,位于蕞城的王琳也能捅魏軍的屁眼!
劉徹臉上泛起了笑容。
“元榮,孤就跟你耗到底了!”
寧陽,魏軍大營中軍營帳。
拿到王琳進駐蕞城的消息之后,營帳之中一片嘩然。
所有將領都知道這一步意味著元榮苦心積慮布置的必勝之局,被王琳這一步,打破了。
所有人都是一肚子和火,更有甚者破口大罵起王琳。
“夠了!”位于帥帳正前方的一位中年將領猛的一拍帥案。
此人,正是元榮!
與這些將領相反,作為布局者元榮并沒有表現出很生氣的樣子,相反還略帶有一絲微笑。
“與這樣的對手作戰,才能顯示出我們的能力,不是么!?”元榮反問眾將。
眾將連忙點頭,生怕惹生氣了元榮。
其實,元榮布的局和劉徹想的差不多,元榮準備等魏國張文遠率領的北方軍團南下進入渭西之后,從蕭關、龍門、風鈴三個方向同時對漢軍發動致命一擊,讓劉徹防都防不過來!
但是王琳這一舉動,讓風鈴這個地方變得無意義了,元榮再行強攻,劉徹憑借著手下十三萬人,足以把龍門和蕭關堵住。
“太尉,渭西方面,還有必要增兵么?”一將領問。
元榮看了看地圖,搖搖頭,說:“渭西起不了什么作用了,讓張文遠帶著人先進寧陰和魏玄匯合吧。”
“太尉不會是想強攻蕭關?”一將領有些詫異。
“本太尉可不會這么傻!”元榮瞥了一眼那位年輕將領,說,“本太尉有自己的招數,你們就按照我說的辦就行了!”
“喏!”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