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拜訪客紛至
- 朕不當酒杯
- 張四七七七
- 2064字
- 2021-03-22 20:26:24
回到王府后的趙與莒先是去拜見了沂王太妃。
趙與莒之前在臨安府衙當著一眾圍觀群眾的面,親口喊出自己被刺殺一事,為的就是讓這個消息廣泛傳播出去,如今看來不負所望。
在短短的時間內,臨安城下至販夫走卒,上到皇宮大內一時間無人不知沂王被刺殺之事,太妃自然也聽說了趙與莒被刺殺一事。
“何人如此大膽,竟敢當街刺王殺駕!”沂王府后院中太妃端坐上首面色冷肅地恨聲道。
下首的趙與莒聞言連忙安慰起對方,他知其素來信佛,便投其所好只說自己福大命大,身上自有皇家氣運庇護,等閑宵小陰謀算不得什么。
果然太妃聽見他這一番話后面色轉緩,太妃又問了許多之前在北邊打仗的事情,一邊問一邊還埋怨趙與莒道:
“都已經貴為親王,又何須去那戰場搏命,殿下若有個好歹,先王一脈再絕,老身可真是無顏去地下面對先王。”
趙與莒此時已經基本確定太妃一向不摻和這些政治之事,她出身小門小戶并無太多旁的心思,一心只為能將沂王一脈傳承下去,之前她盡心盡力地對趙竑好,現在也一門心思地關心趙與莒。
面對這樣一個老人,趙與莒也不好多說什么,只好做恭敬狀連說下此不會了,得了保證的太妃明顯心情松快了一些,又扭頭跟余天賜敘話。
這樣閑適的時光很快就被人打斷,趙與莒也知道自己回府和被刺殺的消息傳出去后必然會有一撥又撥的客人上門。
在聽到下人通稟有人拜訪時也不驚訝,不動聲色地沖太妃告退行禮,留下余天賜陪著說話,他帶著李達和董宋臣出了后院。
第一撥來訪的客人不出趙與莒所料的是自己的兩位老師。
鄭清之倒還好說,畢竟他是知道自己早就到了臨安城的,他的態度趙與莒也基本上明了,倒是魏了翁的態度值得讓人玩味。
腦海中一邊飛速思考著,他腳步不停,快速地穿過內院外廳,直沖府邸門口走來,見到站在門外的熟悉身影,隔著老遠就邊走邊拱手道:“學生見過二位恩師。”
魏了翁和鄭清之連忙也躬身回禮,鄭清之故意裝出惶急神色道:“聽說殿下回臨安遭了刺殺到底是怎么回事?”
趙與莒聞言后心領神會,知道鄭清之不想把自己曾秘密入城見過他一事在魏了翁面前暴露。
當即輕唔一聲,配合著鄭清之演起戲來,“有勞鄭師掛懷,多虧學生穿了內甲,有驚無險罷了,倒是無礙。”
旁邊的魏了翁靜靜地看著趙與莒和鄭清之唱雙簧,等二人寒暄說完后,才搖頭無聲地笑了笑,以手指趙與莒,輕聲道:
“殿下去了一趟北邊,打了幾場仗,何故疏遠至此呢?”
魏了翁的笑容逐漸擴大,聲音也漸漸變大,最終他哈哈大笑起來,“幾次刺殺,難道殿下懷疑老夫摻和其中,老夫自以為待殿下以誠,現在看來是老夫一廂情愿了。”
看著趙與莒被說的啞口無言,眼神中微微透著疑惑,魏了翁語氣冷淡下來,“老夫好歹是理學黨的領軍人物,清之兄府上門房轎夫被當街殺死之事還是知道的,何至戒備魏某若此?”
說罷,他一甩袖子,扭身便要走,趙與莒被說的滿臉通紅不敢吭聲。
倒是一旁的鄭清之仗著年紀虛長幾歲,豁出臉皮將魏了翁拽住,“華父兄,何必動怒,殿下也是被刺殺一事弄得怕了,慌亂之間失了方寸,怎會是懷疑華父兄呢?”
魏了翁聽了這話臉色仍然陰沉,但好歹腳下沒再繼續往前走了,趙與莒見狀連忙打蛇上棍般地躬身一揖到底,“魏師容稟,學生絕無懷疑恩師之意,但...”
說到此處他咬了咬牙,心道這會要是一點真話也不吐露勢必難以得到諒解,隨即他意識到這或許也是個試探魏了翁態度的好辦機會,當下不再猶豫將自己之前的顧慮一股腦說了出來。
“魏師為人方正仁厚,學生自然相信魏師絕無加害學生之意,但學生信不過理學派的其他人,他們個個恨史相恨的要死,史相一昏迷他們就蠢蠢欲動起來。”
說到此處趙與莒微微停頓,偷眼打量了一下魏了翁的神色,見他仍然滿臉怒容不禁將身子躬的更低了些,繼續道:
“魏師作為理學大師,身份顯赫,平日家中高朋來往不絕,府中下人成分復雜,學生實在不敢冒險,不是不信魏師,實在是信不過其他人。”
說完后,趙與莒把身子深深躬了下去,半晌后,等到趙與莒的腰都開始感覺有些酸了的時候,魏了翁幽幽的聲音響起,“也罷,不管你信不信老夫,我都是真心想要幫殿下的。”
趙與莒聞言連忙直起腰來,面色恭敬地沖魏了翁頷首,目光誠懇地盯著他的雙眼道:“學生是信魏師的。”
一旁的鄭清之連忙打圓場,在一番半推半就中,簇擁著魏了翁向王府內行去。
三人在王府別院的書房內談了良久,期間趙與莒將自己所思所想,包括對官家的懷疑,對史相的懷疑都一五一十說了出來。
鄭清之為人本就圓滑機變,聽了這些話還不覺得有什么,但魏了翁聽見背后談論官家,甚至懷疑官家的話還是頗不習慣。
好在趙與莒說的還算有理有據,關鍵是說這等話便直接表明了沂王對自己的信任不是說說而已,這讓他感到欣慰,便也耐著性子聽完了自己學生對官家的懷疑。
就在趙與莒剛想趁機詢問下二位老師對此事自己該如何應對的時候,接二連三的拜訪者上門來打斷了書房中的談話。
有些人是送的帖子過來,這些倒還好說,王府門房自然知道如何歸類登記。
但有的人是親自過來的,趙與莒就不好怠慢了,比如說一聽聞趙與莒遇刺的消息后就第一時間趕來看望的廣濟郡王,這個倒還在趙與莒的預料之中。
但另外一人的到來倒是讓他有些驚訝,他拿過下人遞上的貼子,手指摩挲著上面燙金樣式的落款——薛極,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