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戰前一二事
- 朕不當酒杯
- 張四七七七
- 2040字
- 2021-03-01 18:05:16
趙與莒對連夜秘密到青州勸降一事嚴下禁口令。
自從從青州回來之后,楊妙真就陷入了糾結之中,一邊是自己的夫君,雖然現在已經被野心蒙住了雙眼,但畢竟相濡以沫多年,心中有感情還是放不下。
一邊是自己心中的大義,尤其是在青州城頭,趙與莒毫不掩飾地說出自己要爭一爭那個位置之后,楊妙真就將自己心中的大義具象等于忠于沂王了。
兩邊撕扯糾結中,楊妙真陷入了深深地疑惑之中,趙與莒自然感受到了楊妙真的糾結,特意與她深談一次。
他連連保證不傷害李全本人,只是要拆解他在京東路的勢力,楊妙真在趙與莒的勸說中,逐漸偏向趙與莒一邊。
事實上趙與莒也沒有騙他,李全這個人能力還是有的,如果他沒了在京東的勢力,沒了野心安安穩穩地,趙與莒不介意換個地方給他個官做。
又在沂州城等了兩日,在收到張林和彭義斌的來信后,趙與莒親派信使前往海州勸說李全,信使明言張林已被沂王勸說反正歸宋,請李全罷兵一同撤回淮南。
李全聞聽消息后冷笑一聲道:“說的口綻蓮花又有何用,最后還不是得手底下見真章?!?
結果他自然是嚴詞拒絕,回復趙與莒說張林三姓家奴,慣無忠心可言,此次只是假意蒙蔽沂王,及早除去為好。
這樣一來,李全想要擴大在京東路勢力的野心已昭然若揭,楊妙真聞聽了消息黯然神傷,整個人都憔悴了許多。
在收到李全的回信后的第二日清晨,趙與莒率領大軍出動,目的地直指海州。
張林也親領大軍往海州趕來,同時他去信蒙古綱假意要投靠金國,借以麻痹金國,一時間京東之地,烽煙突起,戰爭一觸即發。
......
趙與莒第一次穿戴上了甲胄,端坐在馬上,身邊是上萬甲士,旌旗飄搖而過,煙塵彌漫。
不遠處海州的城廓已然出現在視線之中,趙與莒瞇眼眺望可以看見城頭李全軍隊的反應。
城門守將正大力地敲著警鐘,呼喝著城頭上士兵們肅立整齊,一撥撥民夫扛著箭矢石塊往城墻而來,一排排軍械被推出城垛,隨著趙與莒的逼近,海州城逐漸露出了他的猙獰面目。
卞整和時青帶將士們正對著海州北門開始安營扎寨,趙與莒站在一處小山坡上看著手下士兵們的忙碌身影,面帶悲憫地向身邊的李達問道:
“你說如果我沒告訴李全張林反正的消息,誘引他出城野戰,這些士兵最后我能帶回淮南的是不是會多上不少?!?
李達聞言面色擔憂地看著趙與莒道:“殿下,自古以來慈不掌兵啊?!?
趙與莒聞言深吸口氣,面色恢復了淡然,扭身拍了拍李達的肩膀沒再說話,他就矗立在小山上,靜靜地看著士兵們安營扎寨的忙碌身影。
直到天色變暗,大營也已建好后,趙與莒從小山上下來,住進了中軍大帳。
李達手下侍衛和楊妙真的女親兵仍然聯合護衛大帳,暗哨明哨交織幾層,確保趙與莒的安全。
時青和卞整指揮調度手下警戒值夜,一連安排了十班探馬,整夜不間斷探查海州,確保對方如果出城夜襲能第一時間示警。
而在中軍大帳內,也不知是不是趕路太累了的原因,趙與莒看著掛在木架上的盔甲,他此時毫無大戰來臨的緊張情緒,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之后一連數日大軍砍伐附近樹木,組裝攻城器械。一直到第四日清晨,這天趙與莒早早地來到了軍營校場,楊妙真親自登臺擂鼓。
第一遍鼓響后,忠義軍各部紛紛起床換裝,二遍鼓響時忠義軍動作快的軍士已到營中空地集結,三遍鼓響時,忠義軍各部均集結完畢。
反觀武衛軍,第一遍鼓響時各營帳均無反應,二遍鼓響時,各營帳門口露出伸頭探望的軍士,見到許多忠義友軍已經開始集結,這才趕緊叫起同伴開始換裝,等三遍鼓響時,武衛軍起床集結的人不到一半。
趙與莒端坐帥臺,面色不喜地看著此時還在集結的武衛軍,一旁站著的武衛軍主官卞整面色尷尬,腦門上微微冒出冷汗。
此時趙與莒對武衛軍的戰斗力在心中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初見武衛軍時,行軍整齊,速度也快,看著和忠義軍一般精銳無二。
但從今日的細節來看,相較于忠義軍,他們的紀律性明顯還是要差上不少。
“卞都統,武衛軍眾位將士是昨晚上累著了嗎?“趙與莒面色冷然地問道。
幾個忠義軍將官聞言后輕笑一聲,以卞整為首的武衛軍眾將聞言,面色一紅,卞整向前一步抱拳道:
“回沂王,末將接到的軍令是追回李全,按照慣例是以淮河為界的,可殿下非要讓我等渡淮,還要強攻海州,現下手底軍士思南導致軍紀渙散,末將也沒辦法?!?
楊妙真聞言眼神一瞇道:“卞都統的意思是在責怪殿下了?”
卞整聞言一怒,“四娘子何意,我何時怪殿下了,事實便是如此,難道讓我說假話騙殿下嗎?”
“夠了。”趙與莒一拍座椅,站了起來,楊妙真和卞整趕緊躬身一禮,停止了爭吵。
趙與莒目光直直地盯著卞整,淡淡地道:“我只問你一句,此刻大戰在即,武衛軍能頂著用嗎。”
卞整聞言咬了咬牙,抱拳朗聲道:“武衛軍可堪一戰?!壁w與莒聞言點了點頭沒再多說什么。
眾人說話的時間,此刻營內剩余的武衛軍也已集結完畢,便有輜重營的士兵們端上早飯,熱騰騰的大米粥配著窩頭,也許是因為即將開戰的原因,今天早飯每位士兵還分到了幾小塊臘肉。
吃完早飯后,天光早已大亮,趙與莒在眾多將官的圍繞簇擁下來到了大軍面前。
面前上萬人此時肅穆而立,鴉雀無聲,目光卻都不由自主地匯聚在趙與莒身上,其中有審視有質疑有忠誠有期待,此刻他真切地感受著這些含義各異的目光,心中罕見的出現一絲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