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張林投蒙古
- 朕不當酒杯
- 張四七七七
- 2011字
- 2021-02-26 12:00:00
趙與莒聞言默然,心下疑惑自己有惹到這賈涉嗎?還是說他誤會了自己想要插手本地軍務,分潤權力?
應純之見狀,輕咳一聲,隨即眼含深意地看了一眼賈涉,“濟川兄啊,沂王心向理學,乃是華父兄的高徒啊。”
趙與莒聽見應純之毫無關聯的一句話微微一愣,隨即恍然,看來這賈涉是介意自己史黨身份。
他感激地看了一眼應純之,多虧這句提點,他方能如此快的找到癥結所在。
隨即輕笑一聲,“賈公主持邊事多年,靠的是掌兵之能,乃是見慣了殺伐之人,即便政見不合,只要邊事有功,又何必急于站隊呢?”
賈涉聞言一愣,連應純之聽見這話也露出若有所思的樣子。
趙與莒見狀連忙轉移了話題道:
“看此處情形,想必武衛忠義兩軍沖突一事已妥善解決了。”
應純之聞言注意力回轉,喟然一嘆,“暫時是解決了吧。”
趙與莒聞言點點頭,沒再多說。
此間事了,幾人又寒暄幾句,隨即應純之邀請趙與莒一同歸城。
期間賈涉雖對趙與莒仍不假顏色,但或許是趙與莒剛才的話他聽進去了,也不再出言諷刺挖苦。
歸城后,在應純之的強烈要求下,要為趙與莒辦接風宴,趙與莒推脫不過便同意了,約好時間后,幾人先行各自回府。
在官舍內換上了常服的趙與莒看著時間差不多了,帶上李達董宋臣等人前往城內的楚和樓,到了約定地方后已是華燈初上了。
楚和樓坐落在運河里河旁,剛剛入夜,河中便起了許多游覽夜景的畫舫,秋季天氣涼爽,泛舟湖上實乃快事。
登樓而上,在伙計引導下趙與莒等人登上頂層雅間,推開門后,里面的人已到的差不多了。
應純之、賈涉、陳韡、羅利明等人都到了,本來也邀請了李全,他仍在憤恨白天的事,托說身體不適,只有楊妙真代替他出席。
一桌上楚州文武高層基本到齊,規格頗高。
趙與莒抱拳口稱來晚恕罪,一邊在應純之道邀請下入了座。
羅利明和楊妙真趙與莒今日白天并未碰見,是以第一次見,經過陳韡的介紹后,他才知道面前這個面若桃李的嬌媚婦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四娘子。
他本以為楊妙真是在座哪位的妻妾,還在奇怪為何這等宴席會帶上妻妾,聽完介紹才恍然大悟,不由好奇地多打量了幾眼,她不像尋常婦人那般福身見禮而是大大方方地抱拳作揖。
不愧是奇女子,有點后世獨立女性的味道,趙與莒心下贊嘆李全真是好福氣。
席間眾人在應純之的帶領下紛紛向趙與莒敬酒表示歡迎,連白日間一直冷著臉的賈涉也緩和了臉色,禮貌性地對趙與莒表示了歡迎。
宴席間趙與莒頻頻打量楊妙真,倒不是他有什么非分之想,實在是楊妙真是他穿越而來第一個見到有現代女性作派對女子,不自覺地便頻頻將目光投向對方。
楊妙真察覺到趙與莒打量到目光,心中微微不悅,趙與莒看到她臉色不善,當即收回目光,若無其事地頻頻舉杯。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應純之覺得差不多了,剛要總結性地發一下言,房間外的急報聲打斷。
“報,膠西忠義軍統領李福因與京東安撫使張林鹽場爭利導致火并,張林于赴楚州告狀路上被李福伏擊,已、、已然投降蒙古。”
咣當一聲,應純之手中酒杯掉落。
趙與莒心中大驚,怎么我第一天來楚州就能發生這般大事,他見場中眾人都一副目瞪口呆的樣子,當即率先出口,語氣沉靜問道:“李全都統何在,速速招來。”
話音剛落,報訊聲再起。
“報,李都統剛剛率領本部忠義軍出營向北,特手書書信一封。”
“拿來!”趙與莒接過書信,上面寫道:灑兄李福釀下大錯,大帥勿憂,灑親帶兵,必誅殺張林此等背國投敵之徒。
趙與莒看完后順手將信遞給了應純之,應純之快速瀏覽后狠狠一拍桌子,“李全誤我!”
楊妙真趕緊要來書信,看完后面色煞白,呆楞著不知所措。
賈涉陰沉著臉也不顧及楊妙真就在旁邊,冷聲道:“若真擊敗張林,恐有趁勢做大之禍。”
雖然沒指名道姓,但在座眾人自然知道是說李全。
趙與莒此時很焦急,自己之前一直在猜測南宋是如何葬送占據京東路的優勢局面的,眼下變故就發生在自己面前,他心中迫切想努力嘗試挽救一下。
不管不顧地起身一禮。“應公、賈公,小王愿將李全追回,還請調一支武衛軍暫時交予小王指揮。”
應純之聞言面色大變,連連擺手,“沂王身份尊貴,萬萬不可。”
“應公!小王知你一向主戰,數次想向江北駐軍被史相駁回,眼下渡河契機就在眼前,又有小王負責此事,事后史相追究便由小王一力擔之,成了便是京東一路盡復啊!”
應純之聞言明顯有些動心,但滋事體大,他實在不敢拿沂王去冒險。
一旁賈涉面色難言,同樣起身道:“應公,現下需要防備金軍趁勢而攻,你我是離不了楚州的,其余諸將何人敢擔此責任。”說著還看了一眼羅利明。
羅利明見狀連忙低頭做鴕鳥狀,賈涉也不在意,“沂王既有此心,實乃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帳下忠義軍精銳可悉數交予沂王指揮,應公啊!”
楊妙真也起身抱拳道:“妾身愿隨軍保護沂王,以彌補夫君及伯兄之過。”
應純之見狀,大受震動,想到京東義軍越來越不受控制,想著自己屢屢滿腔熱血上書朝廷北渡,卻一次次地被史彌遠潑冷水,他目光灼灼看向趙與莒道:
“沂王可知,此事不是鬧著玩的,一步走錯,萬金之軀不存。”
趙與莒面色嚴肅,“小王自然知道,戰陣之事小王不懂,只希望應公能派遣得力戰將隨往,小王愿擔此惡名,事后與史公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