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靜相信,她和韓喬的拍檔關系,應該能夠走得長遠,否則她就不會叫韓喬過來。
韓喬相信,她和田靜的拍檔關系,應該能夠走得長遠,否則她就沒必要答應過來。
作為心理學專業人士,她們都會由此及彼、換位思考,去考慮這些問題。
她們根據對對方過去的了解,都相信她們的拍檔關系會走得長遠,但與此同時,她們也知道,拍檔關系能否走得長遠,歸根結底,并不是靠對對方過去的了解而產生的信任、尊重、包容、理解,而是基于現在的信任、尊重、包容、理解,不斷增進了解,不斷糾錯前進,才能不斷互補發展。
換句話說,所謂不忘初心,并不一定能砥礪前行,砥礪前行就是砥礪前行,只要能夠相扶與共砥礪前行到最后,最后一定會發現,那時的心境早已經今非昔比,初心是一定會變的,終心比初心更重要。
只要終心變得比初心更好,那么就是值得的,而要想讓終心變得比初心更好,就必須在信任、尊重、包容、理解的基礎上,不斷增進了解,不斷糾錯前進,不斷互補發展,因為能夠相扶與共的人,必然要是最了解你的人。
如果談不上不斷增進的了解,又怎么可能談得上相扶與共砥礪前行,更談不上真正深入的理解、信任、尊重、包容。
以上就是田靜和韓喬決定把對方當作自己今后拍檔時,各自的想法,也是相同的想法。
所謂“人生若只如初見”是幼稚的,了解比理解更重要,沒有深入的了解就沒有真正的理解。
只有成熟的人才會明白這一點,如果不明白這一點,那么最好不要找拍檔。
為此,她們在探討“歡樂家族”長遠發展計劃和當前工作事務的過程中,都嘗試著與對方加強接觸,加強交流。
這一個星期,她們晚上都有見面詳談,并且住在一起。
要么是在田靜的住所聊到深夜然后一起住下,要么是在韓喬的住所聊到深夜然后一起住下。
往往是在客廳聊著聊著,就在長沙發和躺椅上睡著。
畢竟是整個大學時代共處一個宿舍的舍友,她們就算幾年沒見,重新住在一起也還是很自然,并沒有違和、尷尬之感。
晚上偶爾有其他人找田靜,比如何志明,比如楊清漣,比如余曉然,比如巫紅忠,等等,這會讓韓喬從側面對田靜了解多一些。
了解一個人,當然是需要從這個人接觸的人群去了解的。
晚上基本上沒有人找韓喬——白天可能也差不多——但是經常有很多人打電話或發信息跟韓喬聊天,那些人基本上是韓喬的作家朋友或書友粉絲。
田靜覺得韓喬的圈子看上去很單純其實很豐富。
韓喬覺得田靜的圈子看上去很復雜其實很單調。
所有這些,都是兩個拍檔彼此互相之間的、必要的循序漸進的了解過程。
讓韓喬感到擔憂的是,田靜多次做噩夢。
早上起來問起田靜,她往往不記得。
但晚上她做噩夢時的恐怖情景,卻多次吵醒韓喬,讓韓喬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