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景龍觀
- 伸唐
- 此號乃小號
- 2671字
- 2021-03-12 10:32:08
“那小子不但不答應,還寫了兩首釵頭鳳。”
李伸有的猜對了,韋堅提議,韋昭德不樂意,韋堅勸了很長的時間,韋昭德才勉強地同意。然后他的小女兒韋二十九娘子去了趙原村。當然,那次見面很不愉快。
韋堅只好繼續勸。
不過韋家上門提親,與李伸那封信真的沒關系,幾人更沒有往楊氏姐妹身上想。
李伸不答應,李亨和韋堅無輒了。
元旦到來,美味居推出新詞,陸游和唐琬的釵頭鳳。
主要李伸能記住的詞并不多,有的不能拿出來,不但李煜的虞美人,蘇東坡的定風波,那首水調歌頭同樣不能拿出來,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高處謂何?有的有著濃厚的歷史背景,也不能往外搬。
這兩首釵頭鳳,李伸比較喜歡,正好記了下來,順便來了一個兩連發,只是這樣了,與李伸回拒韋家的親事有什么關系?
在李亨不悅中,一場大戲拉開帷幕。
元旦假結束,諸臣當值,李林甫將楊慎矜叫來,先是詢問了一些公務。
楊慎矜父親乃是太府卿楊崇禮,太府卿相當于唐朝的財務總管,楊崇禮擔任了二十年太府卿,清廉如一,頗有政聲,連李隆基都敬佩不已,楊崇禮有三子,楊慎馀、楊慎矜、楊慎名,都聞名于世。
再往上推,就尷尬了,楊慎矜的高祖乃是隋煬帝。不計較時無所謂,計較了……
楊慎矜應答如流。
“世人皆夸你家兄弟三人有大才,果然也。”
“愧不敢當。”
“慎矜,最近老夫聽到皇甫惟明在圣上面前屢屢攻擊某……”
“李相公,下官也聽到了。”
“彈劾老夫就算了,讓老夫擔心的是除了皇甫惟明,還有韋堅……”
不僅是韋堅,后面還有一個人,太子李亨,關鍵時侯李適之說不定也會相助。
楊慎矜坐直了身體:“李相公,有什么不好的消息嗎?”
“以防萬一吧,反正他在京城呆的時間不長,你暗中安排人手,將其監注起來。”
聽上去沒毛病,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沒有,反正時間不長皇甫惟明就要回青海了,你好我好。有呢,那就不是小事,將其監視,至少能有一個提前的準備。
“好,我回去就安排人手。”
李林甫也安排了監視的人,之所以讓楊慎矜參與,是李林甫不便赤膊上陣。有事,能撇開,作為“第三者”,說話也有公證力。
景龍觀后宅的一個房間里,一個婦人一邊看著皇甫惟明,一邊替馬大眼化裝。
婦人叫柳紅,是韋堅之妻姜氏身邊的貼身婢女,也是韋堅夫婦能相信的人之一。本人在場,柳紅一邊看著皇甫惟明一邊繼續化裝,化了好一會,漸漸地有四五分像了。
也不必要全像,因為故事將會在夜晚發生,加上“遠觀”,幾分像就可以了。
“馬大眼,你站起來走幾步。”
馬大眼站了起來,在房里走了幾步。
柳紅眼里有些失望。
雖然這次攻打石城堡失敗,皇甫惟明終是一方封疆大吏,從尸山血海里爬出來的。
馬大眼僅是一個馬夫,對了,韋堅將他帶回韋曲村,因為體型不一樣,這段時間韋堅讓馬大眼拼命地吃,盡量胖一點。
胖的有限,氣質上更是差的遠。
那怕走路,都能看出明顯的區別。
皇甫惟明想了想,說:“馬大眼,北魏也有一個叫大眼的人。”
“也叫馬大眼?”
“不,他姓楊,名字叫楊大眼,其祖父楊難當雖是北魏營州刺史,其父卻平庸,其母又是一個妾婢,故出身寒薄,沒有一個像樣的名字,也不識字。”
皇甫惟明將楊大眼的故事大約說了說。
“別看這次你僅是化裝成我的樣子,元宵節走一走,性質不亞于一場大會戰,尤關到你家主公的安危。”
“皇甫將軍,我一定會努力。”
這是你努力就能辦到的?
皇甫惟明繼續說:“你的心意,我看到了,當年,楊大眼向李沖毛遂自薦,才得以脫穎而出,你都不須自薦了,事成,我去青海,將會帶上你。但你得讓我看到你的自信,越自信,我會越重用之,甚至讓你擔任一方偏將,替大唐建功立業。畏畏縮縮,我則不用了。”
“當真?”
“我是喜歡拿人取樂的人嗎?”
一方偏將哎,馬大眼激動起來。
“你再想想楊大眼的氣度、舉止和自信,若無這三樣,李沖如何能看重?”
“我懂了。”
馬大眼開始醞釀情緒,柳紅沖皇甫惟明努了努嘴。
兩人走到外面,柳紅說:“皇甫將軍,你真讓馬大眼擔任一方偏將?”
“軍無戲言,若事成,僅是一個偏將,為何不能授之?”皇甫惟明大聲說,但他眼睛眨了起來。
只要馬大眼舉止再沉穩一點,事情就能成,但繼續追究下去,馬大眼又會成為一個漏洞。
偏將這個詞包羅甚廣了,一名校尉也能稱為一個偏將。
青海戰事頻繁,隨便著安排,馬大眼就死在戰場上了,馬大眼死了,這次布置將會天衣無縫。
柳紅哪知道他的想法,但眨了眼睛,肯定有安排,不問。
兩人走了回來,柳紅又站馬大眼走,還是不像。
“莫急,”皇甫惟明看著馬大眼說:“已經有了一些氣度,柳紅,你再將他帶到韋曲村,讓他練習弓馬戰技……馬就算了,他本身就會騎馬,主要是弓箭。馬大眼,練好弓箭,不久,隨某去青海建功立業。”
“謝過皇甫將軍。”馬大眼聽了激動萬分,伏下身說道。
柳紅帶著馬大眼又重新去了韋曲村。
馬上就是一名將軍了,馬大眼激動地挺起胸膛。
柳紅看著,心想,咦,有點像了。
只要舉止也有點像,幾天后事情就能成功。
怪不得皇甫惟明能當大將軍,真的有一手。
兩人離開,一個老道長走到房里。
“虛明,打擾你了。”皇甫惟明客氣地說。
長安城內有許多朝廷賜的官宅,但這些宅子所有權與官員無關,是屬于朝廷的。
一旦此人死去或有罪過貶放,宅子則會收回來。
不過宅子需要人照料,于是官府會請來幾個和尚或道士,將其改造為臨時的寺或觀,用的時侯能隨時收回去。當然,有的寺觀成了“氣侯”,比如大安國寺,那就不能隨便收了。
李顯登基后,其長女長寧公主將崇仁坊內原高士廉的宅子拿來改造成自己的府邸。
李顯被韋后和安樂公主毒死,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長寧公主因作惡不多,隨夫貶放到地方。長寧公主臨行前準備將這個宅子賣掉,但這個宅子造價太貴了,僅是木石造價就值二萬緡錢,沒人能買得起。
加上各方壓力,長寧公主識相,奏請將其宅改為道觀,這就是現在的景龍觀。
因為長寧公主的改造,景龍觀窮盡奢華富麗之狀,風景優美,成為皇家的道觀,許多人包括大臣前來游玩參觀,寫詩作賦。
皇甫惟明也時常來,與這個虛明道長關系匪淺。
于是皇甫惟明用虛明道長的臥室當成了秘密聚會的地點。
“惟明,都是為了國家。”
李林甫執政得分為三個時期,一是張九齡時代,那時李林甫能打九十分。
二是李林甫成為首相到得寶歌前,這時侯李林甫主要的“任務”就是誘導李隆基倦政,真的成功了,就是這時間段,還能勉強打一個及格的分數。
三是得寶歌后,那完全是負分數了,甚至是負一百分負二百分。
最好的例子,就是王鉷的斂財。
如果是一個合格的宰相,肯定不能讓王鉷這般胡來。
李伸所想的,導致制度和規矩完全崩壞,正是從得寶歌后開始的。
到了天寶五年,天下倒李聲已經高漲,但因為李隆基的信任,李林甫地位始終穩如泰山。
“幾天后,大唐會清明了。”
皇甫惟明說罷,眼里閃過兩道耀眼的亮光。
PS:成績太差了,差的我自己都不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