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漫無目的的在大余的山中打轉,絲毫找不出頭緒,我和老朱回憶在蓮城的每一個細節,確認黃氏后人們說的祖先為鎢礦護鏢的事應不會假,那么那個最終埋著第五塊印模的寶庫到底會藏在哪兒?
為了怕給小解增加過多的壓力,我建議放一天假,大伙自由活動一天,四處走走,沒準能找到線索。
云山說,如果這幾天找不到線索,他決定到礦山上撿點鎢礦石,也算是有個交代,反正已經規劃好了第五塊印模的展示廳,其它資料都很豐富,特別是這里未來的設計,超出原來的預想,他希望能重新設計,增加內容。
我想到如果增加內容的話,就是回到故事的開篇,我問云山,還記得您給我講過的那個紅軍女戰士張牧云故事嗎?
云山點點頭。
我相信,她拿到了就是這第五塊印模,可能它是一張說明圖譜。因此不能說第五塊印模是無,它曾經是有。
云山嘆道:
可惜它永遠隨著她而去了。
小鄭認為:既然五塊印模我們猜出了四塊,也找到了四個藏寶地點,第五塊只是時間問題,是否先放一放,等待時機成熟,或說等待線索的出現,我們再回來尋找?
小梁提醒:合同期的時間一天天在減少,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真的需要加把勁,是不是方向又錯了?
小梁提出了懷疑。
是啊,此地即無動物特征的山,又無王侯級別的人物,為啥棋譜里非要裝上這樣的暗示?
我們之前的經驗到這座山前都不靈了。
這樣經過幾天的修整,還是沒有找到靈感,云山說,明天咱們一起再去礦區找點鎢礦石吧。
小梁趕緊聯絡小解,說明天再派一次車,拉我們去礦區。
明天,撿完鎢礦石,關于秘密金庫的考證就告一段落,而關于張哲文的尋找一直沒有任何進展,似乎我們一直在接近目標,但真正走到它面前時,它又突然消失了,到底在哪個環節上出了問題?
想到很久沒有記錄信箋,晚上在賓館中無事,寫下了在鎢都的感受:
《眼兒媚》
一騎飛鬢過章水
無暇辨清濁
近近松柏遠遠黑陌
煙莽家國。
幾許相思浸紅塵
無語話秀娥。
斜陽盡頭,一朝虛度,三秋蹉跎。
出發的日子定在今天,我們收拾行李,離開毫無收獲的鎢都,每個人,都在當年的原礦地帶,撿了塊鎢礦石作為紀念,結束了蘇區秘密金庫的全部旅程。接下來團隊要全力以赴,找到王文蘭的寶貝,并建立起它與蘇區秘密金庫之間的關聯。團隊中有的回BJ,有的去外地,小梁準備回福建老家做休整,他說隨時可以待命,而我的日程中,策劃中的一個畫展要與百分百公司落實展出地點,還要準備出席張凱學校的演講稿,總之事務性的工作一直等著回京處理,因此也不敢在此處久留。
導游小解給我們每個人送了一份當地的特產南安板鴨,希望我們能記住這次難忘的行程,并給我們買了路上吃的快餐,非常貼心而又周到的服務。
她目送我們一一上車,我們揮手向她告別,車子緩緩啟動,我搖下了玻璃窗,對她說:
放心,我們還會回來的。
她點點頭。
車子啟動了,她的身影一點點地退后,我搖上玻璃。
突著,小解以百米沖刺的姿態,氣喘噓噓地追著車,我以為我們拉下了行車,示意司機停車,我又搖下玻璃,這時她彎下腰大口地喘著氣,上氣不接下氣地說:
“有一個地方,我想起來了,可能就是你們要找的地方,但是我又不確定,怕你們一走就再也不回來了,還是追上來說了吧。”
我讓司機開門,請她上車來講。
上車后,她開始吱吱唔唔,詞不達意起來。
云山鼓勵:
“不要著急,可以不先說結論,先談一談您是怎么想到這個地方的?”
小解沉了沉氣,平息了氣喘說:
“看了你們的棋譜后,我開始也想到了山上是否有王侯將相,車馬駱駝這類的山景,但是總也找不出來,這條找相似地點與名稱對應的路子是封死了。”
眾人都點頭認同。
小解受到鼓勵,臉紅起來,鼓起勇氣說:
“我以為,你們要找的地方在青龍鎮。”
一聽到帶有龍的名稱,小梁振作起來,大伙也坐直了腰,這是一個與棋譜中動物對得上號的一個地名。
小解解釋:
“心之良知是謂圣。圣人之學,惟是致此良知而已。這是王陽明的心學之源。”
王作家恍然大悟道:
“王陽明認為每個人都有成為圣人的可能是人都有良知,既然良知人人都有,那么人人都是潛在的圣人,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王,這就是棋譜中的王,也是王陽明的王,我們找到王了。”
小解接著用上了導游詞:
“明嘉靖七年(1529年),57歲的王陽明從廣西梧州東歸浙江老家途中,病逝于青龍鎮赤江村,因此贛南成了王陽明生命的最后一站。
今天青龍鎮的章江岸邊有紀念他的落星亭,根據專家考證,此處附近就是他當年病逝的地方。”小解的一連串的從王陽明心學,談到了他去逝的地點,大出我們意料。
小梁第一反應是聯系小張,給我們所有人退票,然后與總臺聯系保留我們的房間,今天走不了了。
司機機靈地一腳踩上了油門,車子直奔青龍鎮。
縣城位與大庾嶺北麓,城中是一片丘陵和平地,遠處的大庾嶺崇山峻嶺逶迤,群峰挺拔巍峨,植被郁郁蒼蒼,山中云遮霧繞。
此刻,車輪下的大道,正是當年劉老的父親走向刑場的路途,在通往大庾嶺的路上,敵人希望能通過讓百姓圍觀一個死刑犯,來證明自己的強大。
小解向我們講述我們經過的這條道路的歷史:
“衣裳襤褸,面容消瘦的行刑犯,拖著沉重的腳鏈,一步一蹣跚。
當年一家報社的記者打開了閃光燈,拍下了當時的行刑一幕,同時也記錄下了他走向刑場時吟誦的一首詩:
帶鐐長街行,蹣跚復蹣跚。市人爭矚目,我心無愧怍。帶鐐長街行,鐐聲何鏗鏘。市人皆驚訝,我心自安詳。帶鐐長街行,志氣愈軒昂。拼作階下囚,工農齊解放。”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與劉老父親同時留下來堅持游擊戰的陳毅受傷又生病,在梅嶺樹叢草莽中隱伏了二十多天。他預感這次無法突圍了,就寫了三首詩留藏在衣底。幸運的是,不久陳毅他們逃脫了敵人的包圍。
而在不遠處的山里,伍若蘭為了掩護丈夫朱德,把朱德的黃大衣披在自己身上,手握雙槍,邊打邊退,不幸腿部受傷被捕,她被殺害于贛州衛府里,年僅23歲,連一張照片也沒有留下。殘忍的敵人把她的頭顱掛在城墻上,后來放在一個竹筏上順贛江而下“沿江示眾”。
朱德一直懷念伍若蘭,終生酷愛種蘭花,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經歷過一次次生死考驗的勝利者,其實也是幸存者。
車子開上了323國道,向東一路飛奔,司機說只有15公里的路程距離,相當于今天BJ地鐵一號線果園到天安門的距離,如果路上不堵車,半個小時內準到。
我們與最后的答案,只有15公里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