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的古文課·四年級
- 顧兵 吳立新 周其星編著
- 654字
- 2021-02-22 14:25:05
第四周
一起讀古文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téng)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jì)伏櫪(lì),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老師這樣讀
《龜雖壽》寫于建安十二年(207年),當時曹操剛剛取得北伐烏桓(huán)的勝利。此詩表現了曹操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詩歌大意:神龜和螣蛇都是傳說中的神獸,但是它們終究會化為塵土。年老的馬卻志向千里,我雖然已到暮年,卻依然雄心壯志。是啊,人的壽命有長短,愿我能調養身心,延長生命,完成我的人生抱負。
曹操此時已是五十三歲,在古代,這已經是將近暮年了。但是想到統一中國的偉大抱負沒有實現,他不得不為有限的生命感慨,不過詩人并不消極,他希望自己不斷進取,建功立業。曹操告訴我們,只要有志向,只要你一直在路上,永遠都不會晚。
陶淵明曾作《飲酒》詩二十首,這是其中第五首。
菊花從來不以嬌艷的姿色贏得世人的關注,它總是長在一處不為人知的角落,散發出淡淡的芳香。它的與世無爭正是陶淵明所欣賞的。菊花因為陶淵明“獨愛菊”,所以也被稱為“陶菊”,被譽為“花之隱逸者也”。
陶淵明(365或372或376年—427年),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他厭惡官場,向往田園生活。“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告訴我們,到大自然中去吧,將自己的心與秋菊、南山、云霧、夕陽、飛鳥等融為一體,就會感受到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