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極殿,是朝臣們最熟悉的辯論爭吵之所。
以往,崇禎皇帝上朝勤勉,幾乎沒有斷過早朝。
一直很依賴早朝上大臣們的意見。
百官對這方面,頗有自信,也養成了習慣。
百官之長,是首輔,相當于宰相。
由于皇帝非常倚重與信賴,很多人覺得,首輔才是皇極殿主人。
因為從大勢上看,是他們主導了大明皇帝,也等于間接主導大明的運轉與方向。
此刻。
腳步聲接踵而來。
穿戴整潔的百官,魚貫進門。
皇極殿熱鬧了起來。
按慣例,先敬拜皇帝,山呼一番。
接著,便開始了今天的早朝。
其實不能稱為早朝了,現在時間是午后。
朝官開始紛紛對崇禎力挽狂瀾的表現,歌功頌德,引經據典,甚至有官員當場賦詩一首。
崇禎坐在皇座,注意力不在百官身上,而在自己的感受。
對于做皇帝,對于上朝,以前只是在電視上看到過。
親身經歷,感覺完全不一樣。
面對群臣頂禮膜拜,生出一種整個國家執掌在自己一人手中的感覺,挺有意思。
難怪很多人都想當皇帝。
可權力越大,責任越大。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陛下……陛下……”
一旁的王承恩聲音傳來。
“什么事?”
崇禎從思緒中抽離,摘下口中的煙斗,漫不經心問一句。
是的,煙斗。
昨晚在貢品中,發現一些福建總督上供的金黃色煙草,叫做金絲醺,產自漳州、泉州一帶。
就畫個圖,叫御用木匠做個煙斗。
今天煙斗做好送過來,據說煙斗材質是五百年樹齡的金絲楠木。
坐在龍椅上,看著朝臣慢吞吞的禮數,以及各種拙劣表演,感覺太無聊。
便拿出煙斗和煙絲,點上嘗嘗,味道還行,但焦油太重,抽多了對肺部有很大傷害。
尋思著,吸煙雖有害健康,但幾百年過后,卷煙仍然風靡全球,賣得紅火,是世界上利潤極高的商品。
也容易保存和運輸。
現在世界上,還沒有后世那種便攜的卷煙。
清末有了卷煙進口,民國時國內才有生產卷煙。
眼下,暫時不能量產卷煙,但只要大面積推廣煙葉種植,趁著剛剛興起的世界抽煙熱潮,出口到國外,肯定賺得盆滿缽滿。
加上完全有條件量產的,深受西方人喜愛而華夏特有的茶葉、絲綢、陶瓷等。
妥妥的出口大國。
到時候,舉國之力發展大明水師與海商,航海貿易崛起,大明殖民地拓展…………
源源不斷的暴利啊!
那時根本不需要農稅了。
抄家搶錢只是一時爽,發展海運貿易才是富國強民的王道。
看那人口才一百多萬的彈丸小國荷蘭,靠著積極發展海運貿易,都能成就一代海上霸主地位,站立在世界強國之列,現如今,特么已經侵占華夏領土,統治臺灣南部,在大員(臺南)修筑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城兩城,駐防近兩千人,企圖發展成殖民地。
見皇帝心不在焉,王承恩表情略顯局促。
合著大臣們說了這么多話,皇爺一句沒聽見啊。
“陛下,劉御史問,陛下為何吸煙?!?
“朕抽個煙,還要給他解釋?”
崇禎眼中微有怒容,目光掃向劉御史。
御史官不大,卻個個是噴子。
看到那劉御史忠誠度83,雖然是噴子,也沒什么才能,但忠誠度還可以。
王承恩提醒道:“陛下曾下過禁煙令,嚴禁種植和售賣……”
“嗯?哦……是有這么回事?!?
崇禎一愣,找到這方面的記憶。
那個崇禎真是窮神俯身,無比高利潤的生意,也禁止?
目前的煙草,十分有損健康,可以拿去出口賺錢啊,也可以改進工藝,降低危害。
崇禎道:“擬旨,撤銷禁煙令,著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大面積推廣煙草種植,屆時朝廷統一收購,通過市舶司賣給番商?!?
煙草先種多一點,也可以出一些懂行的人才。
動了動,崇禎又下第二道圣旨。
“擢,鄭芝龍為左都督,提督大明水師,賜爵南安伯,令其率領所屬船艦,即刻北上,以海路襲擾建奴后方,奪一切可奪之物?!?
鄭芝龍!
曾是東亞最大的海盜頭子,也是鄭成功的父親。
他為人圓滑,但做海運生意能力極強,也擅長海戰。
崇禎元年,鄭芝龍接受招安,投降大明洗白。
崇禎六年,泉州金門海戰中,正是他率領大明水師,擊潰荷蘭東印度公司艦隊。
他明面上是大明水師將領,暗地里還做著海運貿易,也劫掠不交“保護費”的商船,擊潰荷蘭艦隊后,仗著大明官方力量的加持,鄭家通商范圍更是廣及東洋、南洋各地,擁有超過三千艘大、小船只,成為這一帶海洋上的強權之一。
與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形成有力的競爭。
這個時代,人們對于爵位,無比渴望。
因為爵位,是光宗耀祖,衣錦還鄉的最好象征。
滿清正是看到這一點。
投其所好,爵位亂灑,親王公侯滿天飛。
只要有價值,什么都先答應下來。
大明不封異姓王?不給封地?咱家大方,過來就給你封王,給你封地。
當然,過來后怎么弄你,就是咱家說了算。
吳三桂等投降滿清的大員,后來也沒有好下場,也包括,鄭芝龍。
現在的崇禎,當然不會墨守成規。
想要大明續命并重新強大,必須無所不用其極,破而后立。
不就是爵位嘛,一個稱號而已,幾乎不用本錢。
所有朕看中的人,對大明有用的人,都給!
現在,就給你鄭芝龍一大甜頭,封伯爵。
鄭家從此也成了大明的勛貴。
大明水師與海商想崛起,鄭家是關鍵一環,是最重要的基礎,人心得籠絡過來。
“聽聞,鄭芝龍的兒子鄭森,是不可多得的年少英才,召他來見我?!?
鄭成功,目前名叫鄭森。
大明朝沒有給鄭成功什么實際好處與支持,但他對漢家王朝的忠心,日月可鑒,他為明朝戰斗到底的決心,從無動搖。
他在清軍侵占中原后,仍堅持抗清,還憑借水陸進行反攻,一度攻取南京,差一點有機會翻盤。
如果鄭成功能有強大的后盾,能有充分的支持,他創造的功績將難以想象。
這樣的人,崇禎很想見一見。
王承恩愣了愣,皇爺是從哪里聽來鄭芝龍兒子的事?
不過皇帝說有,那便有了。
后頭負責文書的太監,把皇帝旨意一一記下來。
自然有文采與書法好的內侍,依照崇禎的意思,潤色后,抄正到圣旨上,等皇帝過目無誤后,蓋上印章便可。
“陛下,魏藻德魏首輔,上奏要事了?!?
王承恩又小聲提醒。
“說什么了?”崇禎問。
“魏首輔心憂后宮無人伺候陛下,勸陛下為社稷千秋萬代著想,盡早納妃立后,魏首輔一個同鄉,有一女兒,年方十三,美貌非凡,秀外慧中,愿獻入宮中,另還有幾位朝臣,也愿獻秀女入宮選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