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守護居家隔離居民
- 武漢社區工作者戰役日記
- 楊孜子
- 2819字
- 2021-01-21 18:28:15
2021年1月7日,今天重點區域返漢的居民多了起來,大家每個人對接的小區和重點返漢的居民都很多,這幾天的工作群里忙到了凌晨12點鐘,我不知道還能不能堅持寫下去,社區的工作太忙,現在的工作狀態是重點區域居民家里、社區、醫院,隔離點四個地方來回跑。??我的一位同事去一位境外返漢居民家里收集先關的資料并告知他需要居家隔離14天,每天都垃圾由物業幫忙清理,需要生活物資我們負責代買,我同事回到辦公室之后哭了,她站在那位境外回來的居民家門口被他們“罵”半個小時,但是沒辦法工作就是這樣,那位境外返漢居民之后還是把資料給了我們。他們也不容易從國外大老遠回來,一下飛機就嚴格的進行14天隔離,沒有健康問題時提交完整資料,居民就可以回到自己家中,由社區再進行監管14天居家隔離,無特殊情況不允許出門,生活上的需求有社區工作人員進行代買服務,境外返漢的居民心情可以理解,經歷了旅途的艱辛,心理承受的壓力非常大,回來之后還要繼續進行隔離心理上的承壓伐到達了一個“頂點”,我們社區工作人員成了一個“發泄”口,心理舒坦了之后他們還是會配合社區里的防疫工作,畢竟防疫工作人人有責,多數居民還是可以理解的。??在碧盛花園小區里,治愈之后回碧盛花園花園小區的居民、發熱退燒的居民和返漢的居民都有一個14天的居家隔離觀察期,每天他們需要向我報備體溫和居家隔離,一段時間同時需要對接20多名需要居家隔離居民,手上還要其他的工作需要做,手機和充電寶不能離手,碧盛花園的多數居民在居家隔離的時很體諒我們的工作會主動向我報備當時的體溫狀況和健康狀況,每天夜里不忙的時候我都會仔細的做好登記,這個工作說起來很簡單,但是需要同時居家觀察這么人多,而且需要監督他們不出門,是一個很“費神“的工作,因為需要對居民的信息進行保密,所以不能在居家隔離的居民門上貼封條,為此我也想了很多的辦法:??第一種方法,每到夜里我會把正在隔離的居民體溫登記做成一個表格,通過數據觀察,我發現有幾位居家隔離的居民的體溫三天都是一樣的,體溫一樣的居民我會標黃,然后第二天跟他們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問下他們的需求,最近的身體狀況,看還有沒有能幫助他們的,最后會把話題轉到測體溫上面來,問一下他們需不需要我們重新發一個體溫計或者詢問是否需要每天上門測一下體溫,那幾位居家隔離居民聽了之后也能領會其中的“意思”,之后都能很好的配合工作,居民工作就是這樣,有時候不能說的太直接,大家都是要講“面子”的成年人,有時也會在這個測溫上偷一下“懶”,這個時候提醒他們,他們也會心領神會,最后我會在跟他們說一下,還剩多少天居家隔離期,再“重溫”一下近期的防疫政策。??第二種方法,居家隔離是一件靠自覺遵守的事情,很多的居民耐不住家中的寂寞都想出去走一下就像“小孩子”一樣,我加了他們的微信,基本上居民都有微信運動,我每天夜里還有一件重要的時間就是觀察居家隔離微信運動,隔離居民在家中活動時500步以下都是正常的,隔離居民如果微信計步顯示500步以上就證明他們出過門,第二天我會根據這個計步信息情況高于500步的我會挨個的跟他們電話告知居家隔離不是小事,既然大家當時遵守了約定就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我在時刻都關注他們,他們也不知道我哪里這樣“神通廣大”的知道他們動向,直到現在我也沒有告訴過他們。對于出了門的居家隔離居民我會要物業師傅再去消毒一次,也是為了確保安全。?第三種方法,根據碧盛花園實際的位置情況,我發展了一批熱心居民,雖然大家都在家里,但是小區里面的大小動靜他們都能掌握,我有時會與他們取得聯系,有時他們也會主動聯系我,我們都會交流小區近期和夜里小區里的情況,因為當時封了小區,大家能活動的場所多是碧盛花園的花壇,再與熱心居民聊天的過程中我也會交流一下哪些人在散步之類的情況,一旦他們提到了我正在對接的碧盛花園正在隔離居民我會記錄下來,再與隔離居民取得聯系,提醒他們還在隔離期不許出門,小區的防疫工作需要依靠居民群眾提供信息更需要當事人的自覺遵守,看似簡單的小事在處理不及時就會變成大事。??第四種辦法,也是我最不愿意做的一種,查物業的監控錄像,其實前面幾種方式“足矣”了解隔離居民的動向了,但又不能和正在隔離的居民講出實情,說出來了對于“管不住腳”的居民來說就會有防備,之后的工作會更難做,當然這樣的居民只有極少,當這樣居民辯解說自己沒出去時,我會直接告訴他們我查了小區里的監控,如果需要我可以把截圖給他,確實違反了防疫規定,事情可以往嚴重的方向說,但是說到最后還是要相互理解,要隔離居民理解為什么要居家隔離,怎么樣配合居家隔離。??居家隔離的工作看似簡單,實施起來更多的是靠居家隔離居民的自覺,因為需要保護居家隔離居民的隱私又要居家隔離居民配合我們。限制了居家隔離居民的自由,有的居家隔離居民“按捺”不住在家中度過,心中難免“憋”的慌,我們只能動之以情,言之以禮的和居家隔離做工作。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居民都是講“感情”的,因為有了這份感情聯系大家才會配合我們的工作,我們沒有強行限制居民的自由,在隔離時我們更多的是溝通和幫助,在“大義”面前大家都能理解配合。大事小事鄰里事,事事都在為居民辦事,事事都在為居民服務,這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工作。??與居民之間的血肉聯系是一個小區,一個社區,一座城“抗疫”成功的關鍵,政策是必須執行的,每個人對政策的解讀都會有所偏差,所以政策想要想要順利的實施最重要的站在居民的角度去理解政策,站在居民的角度去利用政策幫助他們,把政策具體實施并落到實處,這樣居民才會滿意,居民才會支持你,那時你會發現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抗疫是與居民在共同抗疫,有千萬之手在背后默默的支持你。??碧盛花園封城的那段時間里,我能成為負責碧盛花園的社區工作者感到很幸運,從最初的不理解到最后的支持,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的波折,付出和收獲是成正比的,我感動了居民,居民也感動了我,我們相互支持并肩“抗疫”。??雖然武漢人的脾氣都不太好,但事后都會主動的去反思,會主動的承認錯誤,大家都有一股“韌勁”,這也許是國外的人“看不懂”我們的原因。按照國外當時智庫分析推算出武漢的病毒傳播模型,他們覺得我們的感染人數數量遠不止那個數據,懷疑我們數據上有“造假”,對于這樣的懷疑我們可以理解,因為他們的分析有漏項,他們少分析了一樣數據,那就是像我這樣的,我們武漢幾萬名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戰勝疫情”的拼死戰斗決心,中國有一句話古話叫做“人定勝天”,這是一種精神,武漢人民在面對突的發未知疫情環境時,中國人的骨子里都能爆發“巨大能量”團結在一起去改變現狀,用團結抗戰的力量改變那些所謂的科學模型和那些冰冷的數據,我們團結在一起阻隔了病毒的傳播途徑,消滅了病毒,萬眾一心,我們戰勝了病毒!??在疫情防控的當下我們依然還在戰斗,眾志成城,共同防止外部病毒再次侵襲我們的家園,那段“抗疫”的經歷使我們不會再像“封城”時那樣慌忙,一切防疫準備工作在有序開展,武漢這座城需要我們每一位武漢人共同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