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皇宮
- 三月春秋
- 匿名筆記
- 2953字
- 2021-04-13 09:08:02
青州城,十里紅妝。
三兄弟就李青城先準備了妹妹的嫁妝,也就他一個沒來,李清河哭著拜別父母兄弟,坐上離開青州的花轎。
齊國立國百余年,貴妃娘娘出過不少,這皇后尊位卻僅李清河一人。青州的百姓沿街送別,這也是他們的榮耀。
一同出嫁的還有孫家與王家的貴妃,只是他們就不敢這么鋪張,不敢搶了皇后的風頭。要是平時他們也會別一別苗頭,這種動亂時刻,少一分岔子就少一分岔子。
“三弟,你也別難過,皇位沒掙上也是沒辦法的事,舅父,也很為難,青妹那……你也別太傷心,天下各處無芳草,我回頭讓你二嫂給你物色物色。”
“哼,他有權有勢了不起,我就是是,是個落魄鬼,什么秦王,狗王差不多,狗還有人賞飯吃呢,我呢,只能要飯,哈哈哈,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明日酒醒接著喝,哈哈哈。二哥你也喝,喝,來,陪兄弟走一個!”
二人正是景元皇帝二子三子,陳黎繼位后封王,晉王,秦王。楚晉封地在孫氏地盤里,秦王封地在北疆,有名無實。
王家爭后戚,皇后人選自是物色好了,只是這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人是嫁入皇宮了,嫁錯了人,名分自然也不一樣。
王家嫡女二人,自是天作之合,不論倆兄弟誰是皇帝,王家仍然是后戚,可皇帝換了人,能配的上貴妃名位的,依然僅有這二人,天下人都知道的事,王家家主進王自是不敢做手腳,倆兄弟自是有一個倒霉蛋。
算是青梅竹馬的女孩成了別人的媳婦,秦王陳融自是酒上澆愁,晉王勸不動,心里也樂的勸不動,舅父看到老三這副模樣,自是全力支持自己。明里暗里的挑撥兄弟跟王家的關系,你是要飯的,我可不是,將來我還會賞飯給他們吃,等著瞧!
“來來來,哥哥知道你難受,等會哥哥帶你去個好地方,好好放松一下,忘記這些煩惱,來,喝!”
“喝,還是自家兄弟靠的住,那,那,陳黎算個什么東西,當初我,就該打死他,都是那該死的李,李王八蛋壞事,下,……”話沒說完,一頭栽倒在地。
“就這流量還學人借酒澆愁,嘖嘖,去,把他抬到落霞苑去,侍候好了!”晉王撓撓頭,雖然看不起老三的熊樣子,到底說到做到,摸摸光潔的下巴。
“不知,青妹知道了,會是怎樣的反應。嘿嘿。”
陳融不知不覺進了溫柔鄉,好哥哥陳軒去給貴妃娘娘出嫁送行。
孫若謙也在喝酒,十四歲的小妹,趕上皇帝選妃,李清河還好,不能伸把手,不至于落井下石,王家那是攢出來的人精,再加上皇宮那吃人不吐骨頭的地界,不是實在沒人選,真不想自家妹妹嫁過去,一個十四,一個十七,還有王家老妖精二十四,孫若謙送了妹妹上了轎子,也借酒澆愁去了。
這有什么看不開的,說不定將來生個皇子繼位大統,榮華富貴一輩子,有什么不好,孫若虛瞧著孫若謙,一臉鄙夷不屑。
皇宮各處緊張有序,最近幾年因為景元皇帝的身體狀況,總是陰霾霾的,看天空都是暗的,皇帝不允許皇子皇女們成親,沒有一點喜慶事,所有人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不敢出一點差錯。
禮部尚書派頭十足,前些時候這幫家伙什么事都推給禮部,就連出京都十里探親都來問自己違不違反大禮儀,著實給自己惡心壞了,這逮著機會,那個問自己能不能探親的家伙,給派去城外十里望風,隔一個時辰報一次信,讓你探親探個夠!你部的老大我也不為難,城門口喝西北風等著接駕!一個個的都覺得禮部好欺負!
“丞相如何?”
陳黎得空,忙里偷閑,趕緊處理了這幾天堆積的奏章,婚禮流程太過繁瑣,祭拜天地,祖宗,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兩日沒處理,奏章堆積如山。
奏章分兩批,一邊是內政,一邊是軍事,陳黎剛才給朱鶩的是藏金谷的奏章,而他手里拿的是天門關的奏章,還沒給朱鶩看過。
“戰事進展跟我們預期差不多,除梁國東部氏族,各方都沒動,前兩日兵部的消息是準確的,青州也是按兵不動。天門關的兵馬該出動了,不出幾日,就出結果了!”
“哈哈哈,不愧父皇贊不絕口的丞相,看看這份,天門關的奏報,青州西邊有情況吶,這諾大的冀州,都惦記著,朕口邊的肉,他們也想咬兩口!”
小太監把奏章遞給朱鶩,朱鶩細細品閱,天門關將軍夏道權請軍出戰,提前占領冀州,不過,朱鶩的看法和他不同。不過,他想先看看皇帝的看法。
“陛下覺得可行?”
“丞相覺得有幾成把握?”
“五成吧。”
“若是失敗,我們能得多少?”
“夏將軍沒說具體行動計劃,臣自是不敢妄言,臣認為,不論成功與否,半數不能再少。”
“陛下這,這夏將軍出戰跟您御駕親征是不是有點沖突?”
“不沖突,他打他的,打敗了,他背個黑鍋而已,這點他看的很明白,朕不會要了他的命,再說了。朕親征,跟你之前說的不是做個樣子嘛,他李家能做,我們也能做,做的還更多!”
得到的也更多!
“既然丞相不反對,那此事就下發兵部了,擇日不如撞日,就今天批復吧。”
朱鶩本打算再勸勸,皇帝御駕親征,名頭更足一些,且不會節外生枝,新官上任還有三把火,這皇帝第一次發布重大事件政令,自己不好阻攔,也罷。
“陛下英明,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到時陛下御駕親征,順理成章接收冀州,老臣提前恭賀陛下!”
朱鶩站起跪拜。
“平身,借丞相吉言,去,速度送到兵部批復!”奏章由小太監送走,皇帝親自扶起朱鶩,君臣相宜。
禮部尚書依著門框打盹,隨行的幾人,也各自找地方瞌睡,沒日沒夜的趕了半個月了,是個人都累,丞相朱鶩從旁邊經過,看到禮部尚書這幅樣子,搖頭失笑,打發人把這幾人弄地睡覺,他在現場盯著,當年景元皇帝的婚禮就是他安排的,禮部尚書才剛進禮部,當時自己也沒累成他這樣。
處理了幾個小問題后,就沒有人再尋過來問問題,禮部尚書是一回事,問丞相就是另一回事,在丞相這里問的多了,那就是處事不力的印象,朱鶩等到天黑都沒有人再來找自己。
明日,這禮部官員應該就不會這么忙了,朱鶩笑著搖搖頭離開了,都抓著一個人問,都不動腦筋,再強盛的王朝都會衰敗。
凡事有利有弊,景元皇帝推行各司其職,效率其事,但有一點,不是每個人都會盡心盡力,總有懶人,這是人性,非人力所能改,景元皇帝還在的時候還好,皇帝壓著,現在新帝登基,德信,威信不足,弊端就出來了,比如出城十里,本部批準即可,不必上升到大禮儀,然而,一句非分內之事,不宜越俎代庖,就能給頂回來。
一件事,百種借口,千種方式。
對于朱鶩來說,跟景元皇帝同朝三十九年,皇帝的脾性他很清楚,齊國朝廷的秉行他也了解,一朝天子一朝臣,只希望,在他告老還鄉之前,新皇的威望足矣。
陳總管掌管整個皇宮太監,現在宮外的事他也涉足,這即是皇帝在抓權,也是皇帝在分散陳總管的權利,皇帝在培養心腹,這個心腹不包括自己,當然也不包括陳總管,現在想想,那張圣旨上,或許寫的是自己的死期,年紀大了,想多了。
朱鶩回頭看看皇宮大門,正德門,明年改元明熙,皇帝自己想的,新生的光明嗎?
三日后皇后車架才到,也不知道折騰這么早圖個什么!
就在朱鶩出宮回家的同時,一匹快馬載著騎士帶著兵部的命令前往天門關。皇帝通過錢尚書,除了朱鶩知道外,瞞著所有人,直接給天門關下令,一旦消息外泄,第一個要死的就是送奏章的小太監,接下來就是丞相朱鶩!
楚王安心在家守喪,足不出戶,圣旨不到,不出家門,最起碼得等到皇帝大婚之后,青州來信之后,他就閉門不出,天門關的事他已知道,朱鶩死不死,僅在自己一念之間,當然,或許劍門關的戰事結果,能給他留幾分機會。
十里紅妝,鋪就風光大嫁。
“混賬東西!”皇宮里一聲厲喝,嚇得周圍的小太監全都禁聲跪下,齊皇伸手招了招,下午送奏章的小太監趕忙起身近前。
“以后,你就是陳總管!”
“謝陛下,”
愣了一下,小太監狂喜,然后躬身退出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