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發展歷程
2016年1月11日,“微信之父”張小龍時隔多年再次公開亮相,并解讀了微信的四大價值觀。張小龍指出,越來越多的產品依托公眾號平臺,因為在公眾號開發產品、獲取用戶和傳播的成本更低。但拆分出來的服務號并沒有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微信內部正在研究新的形態,稱為“微信小程序”。
2016年9月21日,微信小程序正式開啟內測。在微信生態下,觸手可及、用完即走的微信小程序引起廣泛關注。騰訊云微信小程序解決方案正式上線,提供了小程序在云端服務器的技術方案。
2017年1月9日0時,萬眾矚目的第一批微信小程序正式低調上線,用戶可以體驗各種各樣小程序提供的服務。
2017年12月28日,微信更新的6.6.1版本開放了小游戲,微信啟動頁面還重點推薦了小游戲“跳一跳”,用戶可以通過小程序找到已經玩過的小游戲。
2018年1月18日,微信提供了電子化的侵權投訴渠道,用戶或者企業可以在微信公眾平臺及微信客戶端入口進行投訴。
2018年1月25日,微信團隊在微信公眾平臺發布公告:從移動應用分享至微信的小程序頁面,用戶訪問時支持打開來源應用。同時,為提升用戶使用體驗,開發者可以設置小程序菜單的顏色風格,并可以根據業務需求,對小程序菜單外的標題欄區域進行自定義。
2018年3月,微信正式宣布小程序廣告組件啟動內測,內容包括第三方可以快速創建并認證小程序,新增小程序插件管理接口和更新的基礎功能,開發者可以通過小程序來賺取廣告收入。除了可以在公眾號文章、朋友圈廣告及公眾號底部的廣告位投放小程序落地頁廣告,還可以通過小程序廣告位直達小程序。
2018年7月13日,小程序任務欄功能升級,新增“我的小程序”板塊,而小程序原有的“星標”功能升級,用戶可以將喜歡的小程序直接添加到“我的小程序”板塊中。
2018年8月10日,微信宣布,小程序后臺數據分析及插件功能升級,開發者可查看已添加“我的小程序”的用戶數。此外,2018年8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小程序(含小游戲)流量主的廣告收入分成比例優化上調,在單日廣告流水10萬~100萬區間,開發者可獲得的分成由原來流水的30%上調到50%,優質小程序流量主可獲得更高收益。
2018年9月28日,微信“功能直達”正式開放,商家與用戶的距離可以更“近”一步:用戶在微信“搜一搜”中搜索功能詞,結果頁面將呈現相關服務的小程序,單擊搜索結果中相應的小程序,可直達小程序相關服務頁面。
2019年3月26日,微信“小程序評測”功能上線,該功能旨在鼓勵開發者將小程序做得更好,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更優秀的用戶體驗。“小程序評測”通過運營、性能、用戶指標可以綜合評估小程序的數據情況,并經由人工審核評估小程序的功能體驗情況,最終得出綜合評定,給予達標的小程序諸如加速審核、內測功能的獎勵。